牡丹红一边拔草一边对青头娘说:那个死鬼(郭善人)天天跟集摆摊给人看病,我又不会翻地,想让青头回来后给我把院子里的花园翻一下,也种一点菜。
这本来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青头娘没有理由不答应。正好青头跟媳妇蜇驴蜂锄谷子刚从地里回来,青头娘便指着牡丹红对青头说:你婶子让你把她家的花园给翻一下。
青头听到“婶子”那两个字觉得很别扭,但是也没有办法,谁叫人家给郭善人做了媳妇?青头把郭善人叫叔,自然就应该把牡丹红叫“婶子”。青头答应了一声,说:我吃了饭后响(下午)就过去翻地。蜇驴蜂看三个孩子在一起玩耍,为了表示礼貌,故意摸了摸那个小男孩的头。青头娘给牡丹红铲了一些菜,装进篮子里,让蜇驴蜂给送过去。牡丹红抱着孩子,蜇驴蜂把菜送到牡丹红家门口,牡丹红让蜇驴蜂进屋坐坐,蜇驴蜂说她还要做饭,没有进去。
回到家里蜇驴蜂做饭,婆婆择菜,青头烧火。蜇驴蜂一边做饭一边说:后响(下午)咱俩一起去给牡丹红家翻地。
青头对妻子笑道:你大概对我不放心?咱是邻家,她那个碎(小)婶子敢把我怎样?
婆婆也对媳妇说:你不能过去,免得人家对咱起疑心。咱娘俩在这边院子里把菜地收拾一下,只隔一道墙,那个女人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把咱青头怎样。
蜇驴蜂一想也是,自己的男人替邻居翻一下地,自己也不放心,看起来有点小气。吃了午饭青头拿一把铁锨来到郭善人家院子翻地,蜇驴蜂跟婆婆在自家的院子里收拾菜地。
天热,青头脱了上衣,裸露着黝黑的健肌,常年四季不是在田里干活,就是在砖窑烧砖,一块块肌肉鼓起来,看得女人心里发慌。牡丹红抱着孩子站在花园边看了一会儿,便有点魂不守舍,她把孩子放下,让孩子在院子里玩耍,自己把茶炉点燃,给青头在茶炉上煮茶,一会儿水开了,放进茶叶,院子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牡丹红便让青头歇一会儿,喝点茶。
院子里有点热,牡丹红便把茶水端进郭子仪的书房,郭子仪出走后郭善人把书房重新收拾了一番,成为一家三口吃饭的地方。看那书房里收拾得纤尘不染,青头不由得想起了郭子仪,虽然是隔墙邻居,但是青头家并不知道郭子仪父子俩因为什么事情闹矛盾。青头跟上爹爹烧砖,也经常喝茶,他能品得出来,牡丹红熬的是好茶。喝完一杯,牡丹红为青头添茶水时好像无意间撞了青头的光膀子一下,青头感觉中有一条蚯蚓从身上爬过,心里痒痒。他本能地躲闪了一下,想不到牡丹红突然坐进他的怀里,搂着青头的光身子,嘴搭在青头的嘴上,把他就亲,裤子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褪到脚底,人的行为有时候身不由己,神仙也没有那种坐怀不乱的定力,青头感觉下身子适时地胀起了,不需要仙人指路,那条道儿本来就非常熟悉,两人很快地黏在一起,配合得非常默契。
门开了,蜇驴蜂气急败坏地冲进屋子,狠狠地扇了青头两个耳光。
那一天,凤栖街的人还在睡梦之中,突然间四面城墙上枪声响起,城里的狗咬成一片,女人们把奶头子塞进孩子的嘴里,不让孩子拉出哭声,男人们则惊恐地爬在窗子上向外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据老年人回忆,城墙上放枪的那一天是辛未年八月初十,“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凤栖虽然处于交通要道,但是日本鬼子侵占沈阳的消息传到凤栖仍然是三天以后。郭团长的部队在城墙上放枪声援东北驻军,是接到沈阳沦陷的消息以后,那一天是中华民族的国耻日,全国人们义愤填膺。
城墙上站满了士兵,凤栖城的老百姓在郭团长的组织下,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回示威游行,走在游行队伍最前边的是屈发祥(十二能)和他的私塾子弟,老人家举起他那骨瘦嶙峋的拳头,呼喊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让凤栖人刮目相看。凤栖街南北长不足二里,东西宽只有一里,游行活动很快结束。紧接着屈发祥带领他的弟子,在十字街口举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老人家引经据典,从北宋末年鞑虏侵犯中原,东京(汴梁、又称开封)沦陷,徽宗、钦宗二位皇帝被虏,长江以北锦绣河山沦陷,一直讲到倭寇窥视我中华久矣,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凤栖城里识字的人不多,对这些历史都不怎么清楚。但是他们听得很认真,大街上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没人说话、没人喧哗,大家惊讶屈老先生的演讲口才,内心里沉甸甸地,有一种国难当头的悲伤。意想不到的是,一向吝啬的八条腿竟然抬来了一桶羊肉汤一笼烧饼,免
费让大家吃喝。叫驴子见状也不甘落后,把十二能的弟子请到他的饭馆里头,免费供应那些人就餐,常有理也提来一笼包子,发给那些听演讲的老百姓。。沿街的商铺全都挂出了米黄色的幌子,幌子上写着:勿忘国耻,驱逐倭寇。站在城墙四周的士兵也为屈老先生助威,对天放了一排子枪。
当然,比起北平、南京的大型示威游行来,凤栖街的游行示威简直不值一提,可是,对于凤栖人来说,多少年以后他们仍然津津乐道,因为那是凤栖人开天辟地第一次的爱国行动,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把国家的命运跟自己的命运连在一起。演讲结束后屈老先生双手拉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屈志琪(当年十八岁)、屈志安(当年十六岁),来到郭团长的大营,给两个孩子报名从军。郭团长按照当年“两丁抽一”的规矩,把大儿子屈志琪留下,让屈老先生把二儿子带回去。不久,郭团长推荐屈志琪去当年的黄埔军校宝鸡分校学习,屈志琪从戎后一路顺风,当上了**副师长,此系后话,后边适当的时候再提。
在凤栖人举行抗日游行的第二天,凤栖街的石板路上又出现了一支特殊的游行队伍,也不知道那青楼的鸨儿出于什么心态,竟然带领着十几个青楼女子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行。那些女子每人腰间缠一绺白布,头上别一朵白花,看上去倒像是送丧的队伍,女子们也喊着抗日的口号,来到郭团长的官邸,递交请愿书。郭团长气急败坏地命令勤务兵:轰走,轰走,快轰走!可是那些当兵的就是不愿意轰那些娘们,他们把枪抱在怀里嘻嘻哈哈,故意跟那些女人们逗趣。女人们也对当兵的指指点点,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只要把那倭寇赶出中国,要我们做什么都行。凤栖街的老百姓也出来看热闹,有人把破鞋扔向那些青楼女。郭团长把鸨儿叫进去训斥了一顿,这场“游行”的闹剧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