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朋友,有一次一个平湖的供应商邀请他去夜总会喝酒,他挑了一个小妹,白白净净的,看着很文静,很瘦弱,眼睛大大的,他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妥,只是觉的她有点精神不振,穿着长袖,这无可厚非,包间冷气大嘛。后来掷色子高兴了,那个小妹把袖子一撸,他瞬间看到了她胳膊上的密密麻麻的针眼,马上明白了,赶快给了300块钱,让她走了。几天后听说那个小妹因d瘾发作死在了夜总会包间的洗手间里,从那之后,他再也不敢去平湖的娱乐场所了,生怕自己沾上这种不吉利的事。
所以我才说,咱今天凑巧遇到了这个小伙子,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这样一个落魄人,绝对是没有想让对方感恩的意思,只是有时候想想,如果对方能在某个时候突然回忆起了这段经历,想起了有我这么一个人,在他最无助的时候给了他一点微薄帮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真的!
另外,我也是真心的希望他能推己及人,在以后的人生中,再遇到别人摊上这种事的时候,他愿意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下别人,也就足够了。不过,我是觉得就凭着这个小伙子有那么一股子志气,以后一定是不会走上歪路的,一定可以生活的很好的,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也就不虚此忙了......
12号上午到了公司,我先打开邮箱,收到了bill确认好的雪茄盒订单,然后打印出来,拿去给niel看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又请他签了字,盖了章,传给了嘉联厂,然后又找王玉超要了一个请款模板,做了一张数额为usd8350的请款单交给了niel,请他代为向美国公司请款......
下午,伦敦公司的ian接连发了好几张新的设计给我,可是这些图纸都是autocad格式的,别说我根本就打不开,就算打开了,估计我也看不大明白,所以,我准备先去找那两个设计人员把图纸给转换成3d的效果图,主要是工厂也看不了cad的,所以不是我矫情,是必须的。
可是等我站起身来四处一望,才忽然想了起来,今天似乎一整天都没有见到他们两个来公司啊,我赶快找niel,他翻开本子找了一个座机号码给我,说打这个电话就能找到jessie。
我打了过去,电话那头的jessie似乎还在睡觉呢,他奶奶个腿的,这是什么情况啊?平时bill在的时候,你还能保证每天过来一趟,要么10点,要么11点,现在bill回去了,你也放羊了?可是咱又管不了人家,也只能把自己的意思说一说,就听到jessie懒洋洋的说,你找niel要我的邮箱地址,把图纸发给我,写明要求,我明天做好了就给你发过去......
到了下班时间,除了celia之外,一个个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动不动,我有些不解,你说说,这老板又不在,你们也没有必要再卖力表现了啊,既然手头上没有什么活,那还待在办公室里搞什么呢,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好好歇歇,过过自己的私生活呢?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你们这帮家伙都不太正常呢?难道都是一些世外高人?难道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
又是过了好几天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这还是从celia那里打听到的,原来bill在华强北西边的华富新村给他们这些人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宿舍,这也算是公司的福利吧。
另外,他们都是从东莞过来的,所以在深圳也没有什么朋友,亲戚,就算早早的回去了,也是无事可做啊。再说了,那出租房虽然是在关内,可是家电这些,老板肯定是不会给买的,也就是说,房间里面除了床之外,其实也简陋的很,唯一的用处也就是睡个觉吧,那说实话,还不如待在公司呢,最起码还能玩玩电脑,煲煲电话粥啥的.......
整个公司里唯一让我觉得正常些的就是那个每天穿的很职业,端庄又谈不上花枝招展的前台celia,她还真会穿衣服,身高还行,身材也不错,衣服很精致,洋气,干练,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后来也证明了她确实像我判断的那样,非常的精明能干,而且还是个没什么坏心眼的,表里如一的女孩。据我所知,她是英特利公司搬来深圳之后招聘的第一个员工,我是第二个。
celia是1978年生人,今年已满22岁了,不过,她可不是一个小姑娘了,人家早就已经是个已婚妇女了,也就是说不能再称呼她为misscelia,而应该是mrscelia,呵呵呵。她老公呢,据说大她7,8岁,是创维公司的一名软件工程师,至于两人是怎么结识的,她为什么这么早结婚等等,咱怎么方便去问呢。
不过,可想而知,她老公年龄,工龄,职位在那里明摆着呢,也许还有双方家庭的帮助吧。总之,人家celia两口子早早的就已经在科技园附近的一个小区买了房子了,我昨天还听到她和陈军聊天的时候说,这天天挤公交车,太受罪了,她正考虑买辆小车代步呢,说句真心话,这种生活的品质可是深圳最起码90%以上的人做不到的,现在做不到,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一定能做到的,所以,我只能说这celia厉害,别看她只是个行政人员,可是人家的经济实力非同一般啊。
可能是因为celia和我都是在关内被招进来的,也可能是我们以前都在关内工作的,也可能是我们都已经结婚了,也可能是我们都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吧,这些应该都算是共同点吧。反正,在感觉上自然而然的有那么一点惺惺相惜,我把公司的人挨个的捋了一遍,要想尽快的了解一下英特利公司的基本状况,那这celia是最合适的了......
这英特利公司啊,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成立之初是做一些金属礼品,像什么徽章啊,铭牌啊等等,主要是配套酒类产品的。到了80年代初期,公司积累了经验,开始转变了思路,逐渐获得了几款洋酒的经销权,而就是这个时候,伦敦公司ianthomas的爸爸,也就是老thomas,凑巧认识了迈阿密公司的wilson,两人强强联手,分工合作,很快就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再加上wilson这边丰富的周边产品经验和资源,于是便搞了一个崭新的捆绑销售模式,就是把酒的价钱定的很低,利润很微薄,但是呢,因为他们拥有这个logo的使用权,这边不还有thomas的通力支持嘛,公司很快就走上了快车道,把大部分精力都转向了通过设计开发品牌的周边产品来获取利润。
路子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自然是大获成功,到了九十年代,这卖酒倒成了公司的一个副业了,而相关配套的礼品反而占了公司业绩的70%以上。
有了成功的范例,那接下来的操作就很简单了,直接复制,粘贴就是了,于是,以此为支点,他们接连又拿下了其他一些名酒的授权,随着他们名声鹊起和在此行业内的深耕,还有很多其他品牌慕名而来,请他们为自己的品牌设计一些配套的产品。随着老thomas退休了,小thomas就顺理成章的成了wilson的合作伙伴,小thomas本来就是搞设计的,那正好把这设计一块整体移到了伦敦,越做越精,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