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本来想着趁着天色刚黑该回去了,结果二姑说晚上在镇文化广场要放露天电影,非要让我们大家跟她一起去看电影。
盛情难却,我们这一大家子,十几口子便浩浩荡荡的去了镇政府门口的广场,虽然是露天的,才大年初二,可是来的人还真不少呢,乌压压的一大片,最起码有几百号人呢,吵吵嚷嚷,拥拥挤挤,倒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的时候,看露天电影的往事......
只记得,白色的银幕被两根长长的竹竿歪歪斜斜的撑起,风一吹,好象要倒塌似的。昏黄的灯光把银幕前的颤动的人群的头投射到了银幕上,就感觉银幕上有无数个脑袋在晃动。开影前嘹亮的歌曲用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的放着,那个年代,歌曲当然是革命歌曲了,一放,方圆好几里路,全大队几个村的人都能听见。
歌曲是最好的联络方式,人们一听到有高音喇叭里播放的革命歌曲的声音,就知道一定是有什么重大的新闻或是喜庆的事了,对于农村人来说,看电影莫过于最大的喜讯了。
于是,各村的人都立即行动起来,早早的做晚饭,或者是叫自家小孩或是不劳动的人早早去占个有利地形。
电影场地一般都是在打谷场,或者就在大队部门口,很大,能容下几百口人。那时候,一个村子很大的,大到东西或者南北足足有四五里远呢。为了看上一部电影,往往要跑好几里远的路程,甚至是跑上十多里路,也在所不惜。跑路看电影就像冲锋陷阵一样,整个电影大军乘着昏暗的月光,镗镗镗的往前冲,弄得人心惶惶。
时常还能听见小孩“哇哇哇”的哭叫声,接着就是大人呼唤小孩的声音,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烈。哭声中还时常夹杂着女人粗鲁的打骂声,原来是鞋子被哪个大力气的男人一踩就跑丢了,想回去捡,却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这边涌过来,就只好在那里边跑边骂,边骂边哭。
骂了半天,鞋子却照样没找回来,心想,这鞋子丢了不打紧,电影总不能再错过了吧,准备了大半天,早早的吃了饭,为了只鞋子,不看电影了,可就吃大亏了,再说了,这乌漆墨黑的,找也找不到的,还是等电影散场了再找,或者明天一早来找......
临到正式放影时,尽管喇叭里不时的传来让大家静静的广播,可是这人群不但一点收敛都没有,反而更加的混乱了,这边小孩子的哭声是愈来愈大,找妈妈,找奶奶,鬼哭狼嚎似的,听得让人心烦,那边偶尔有男人的脚被从旁边经过的人不小心踩了一下,立马就搂不住脾气了,开始破口大骂起来,可是虽然是骂人,但是被骂了的人却并不生气,反而转身也嬉皮笑脸的对骂起来,为什么啊?都是一个村的,熟人啊,怎么可能真的干起来啊。
要是搁在平时,女人被人摸了屁股或是摸了**,还不立马就炸了毛啊,可是今天她却不敢大声嚷嚷,因为自己的男人不在身边啊,再说了,这个时候干这种事的人十有八九的都是一些本村的,甚至是邻村的二流子,二混子啥的,自己万一声张了,就怕反而遭殃,惹来更多的调戏。
无奈,那就只好忍耐着了。反正我记得,无论是在寒冬(即使是下着雪),还是炎热的夏天,什么艰难的环境条件都不能阻挡大家看电影的热情,有钱的家庭办喜事的时候会放一场电影,甚至有些是办丧事的时候也能看上一场电影,虽然是丧事,但是电影的主题并不是哀伤的主题,播放的电影有喜剧,有动作电影也有枪战片。
因为农村里难得放一次电影,所以通常都是两部接着放的,第一部肯定是主旋律的,就是一些革命老片,什么地道战啊,地雷战啊等等,别说是大人了,就是我们小孩子都记得看过好几遍了,可是大家伙还是百看不厌,全都聚精会神,看到精彩处,还不时的有人剧透。
第二部往往就是武打片了,不过,那时候武打片还不太流行,所以放影员往往都是把革命老片放在前面,等到革命老片放完了,有人听说下面要放的是武打片,顿时就都像泄了气的皮球,吆喝着家人,准备提着板凳回家了,主要是因为那时候武打片刚出来,而且全都是从香港贩过来的,很多人都还不懂得武打片到底是什么片呢,觉得肯定没有咱们的革命老片好看啊,自然便没了再看下去的兴趣了。
于是,这人群就开始哗啦啦的要散了,等到散到差不多了,忽然就有人吼了一句,快回来,是战争片,打日本鬼子的!
有些还没有走太远的人果真就回头了,一看却不是什么战争片,既不是打日本的,也不是打蒋介石的,而是穿着古代人服装的,看来与这个时代相隔很远了。人们这样想着,但是回来了就不妨先看一看吧,看着看着就觉得越发的好看了,后来就觉得这些古代的武打片真的是另一种感觉啊,那一招一式,哼哼哈哈,你来我往,刀光剑影,真是开启了另外一个天地啊,于是,渐渐的,革命老片就逐渐的开始退出市场了。
不过当时也已经出现了电影放映厅,也相当于现在的电影院,村里一些跟随潮流的人从外地弄回来一些胶片,在租赁的小屋里面放胶片电影,或者录像带,播放电影的小屋那是最为致命的诱惑,当时很多的小伙伴应该干过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为了看电影逃学不上课,也有为了进去看电影而想尽各种办法的,当时看一场电影大约是两毛钱,也就是几块板砖的钱,于是就有人打起了板砖的主意,那种感觉是现在想象不到的快乐。
那个时候经典的武侠片《少林寺》,《天涯明月刀》《孔雀翎》等等,不过像这样的影片在如今电视机上很少看到了,在那个年代外面的世界除了游戏厅就是录像厅了,也是令人非常的上瘾,不得不说这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绝不是自己眼中农村那副灰色的模样。
还有,就是在放电影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停电,那个时候停电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时不时就停电,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停电了,全村所有人都会集中起来想办法恢复电力的供应。而最常见的操作是上拖拉机,利用拖拉机的柴油机发电,以临时提供电力供应,对于柴油机的轰鸣让人难以忍受,专注看电影的我们对于这点杂音不算啥。
等到电影一散场,月亮差不多就落下去了,天也开始黑沉沉的压下来了,一股阴森森的恐怖开始袭来。刚才还有的激情,现在全被这黑黢黢的夜给糟蹋了。我记得那时看完电影后,望着这茫茫的夜色,看到大家都在焦急的点洋火,找手电借光,我的心里就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我最害怕走夜路了,平时在家里,有时候晚上出来到茅厕撒个尿,都能把我吓得够呛,每每还得母亲陪着我出来才行,实在没有人陪了,我宁愿憋着也不出去,有时候能憋到第二天天亮了再去尿,有时候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夜里一做梦就尿到了床上,那又少不了挨一顿揍,可是到了下次还是不敢出去。但是,现在为了看电影,没有办法啊,不得不走夜路,来的时候,我是跟邻居一起来的,路上还盘算着要和他坐一起看,到时候好再跟他一起回去,可一到了场地,要么,没有合适的地,要么人太多了,一挤就挤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