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还有,我会细心的留意,原作者的书里有没有漏洞,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要是由我来写,又会怎么样来布局呢,这结尾应该怎么样来收官才更能引人入胜,水到渠成呢?这些东西,如果你按照次序把三本书依次看完,我想你肯定是没有思考的空间,时间和角度的,因为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完全顺着作者已经设定好的路线来走了。

除此之外,蹭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为了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更多的书,我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诀窍,那就是读书不一定要逐字逐句的精读,泛读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泛读不是白读,关键是要能抓住书中的主干知识点,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根据这些知识点,再辅以自己的理解,一点一点,慢慢的围绕着这些零碎的东西去编织属于自己的独有见解和认知。

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大学阶段(除去最后一学期我来了深圳之外),我最起码读了上千本各种各样的书,让我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当然了,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是相对的,和很多人比起来,咱还差的远呢,我记得一个日本的着名学者就曾经说过,他们日本人啊,学自己国家的东西,30来岁就几乎能够全部搞明白了,学完了,而咱们中国人,别说30岁了,就是70岁,80岁,甚至穷极一生,恐怕你也很难能学完中国这浩瀚如烟的书籍之一角啊,所以,我们永远在学些的路上。

读书多的好处,在我踏入社会之后,就渐渐显示出来了,这几年里,我也算是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很有水平,有的很有知识,有的很有见解,而且,他们懂的东西,喜欢聊的东西,可并不一定是课堂上能学来的,真可谓五花八门,龙蛇混杂,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左到庙堂,右至江湖,每每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都能很快的提炼出对方的兴趣点所在,然后呢,我就一门心思的往这上面碰,凑。

你想想,既然这是他喜欢聊的东西,那他自然也就乐意去多说两句了,只要话一多了,那谈话双方的关系瞬间就能就拉近了许多,要说能让对方一下子就把你引为知己,那可能性还真不大,但是绝对是能在短期内就能让对方多给你一些时间,愿意和你多聊那么几句,而且如果你的见解独特的话,可能还会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我记得有一次到了一个大厂,他们的产品很棒,无论是品类,品质,价钱都很合适,可是他们有实力,人家不大愿意和贸易商合作,可是我又不大舍得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便去想方设法的去拜访了他们总经理,聊了两句之后,他知道我是彭城人,便随口说了句楚汉相争的典故,从他的口气中可以听得出来,他是挺霸王的,认为霸王可惜,之所以自刎乌江,一是惭愧,二是没有机会走掉,什么乌江亭长来接霸王,纯属后人杜撰等等。

我一听这个,赶忙附和,不过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说起西楚霸王项羽,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咱们中国人一向信奉“胜者王,败者寇“的现实人生哲学,胜了,就把各种鲜花掌声通通都给你,若败了,即使是偶然性的因素导致你败了,那便把各种屎盆子都扣到你身上,但是,项羽却是我中华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特例,虽然他垓下一战败了,自刎乌江了,但是他却赢得了比胜利者刘邦更高的褒奖和名声。

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大家要来先了解一下项羽这个人,他作为我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在勇猛和霸气方面,我认为,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古以来,西楚霸王就是最强的那一个,他以勇不可挡、摧枯拉朽之势统帅天下诸侯,破釜沉舟,以数万之师大败秦军三十万,从而一举灭秦。不但令敌军闻风丧胆,就是联合作战的各路诸侯,亦被其神勇所震慑,有史记载,霸王骑马入城,其他诸侯都是跪在城门口低头行礼,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

对他的评价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将不过李,王不过霸”等等,要知道短短七年之间,他身经大小七十余战,唯有垓下一战失败,但是,他作为我中华第一战神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几千年来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

第二,他的人生很短暂,24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三年灭秦,然后又经过四年楚汉相争,人生时间轴非常的明确。在他青年时代,去咸阳游历,看到秦始皇的浩大声势,他就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志。作为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光复楚国,恢复天下。

第三,最重要的就是他身上所具备的贵族精神,何为贵族精神?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有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珍惜荣誉;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

在霸王短暂的一生中,很多人都有两个疑问:

第一就是霸王灭秦之后,声望,兵力,权势,天下无二,为何他不效仿秦始皇直接当皇帝,而偏偏搞了一个松散联邦,自己回到老家做了一个名义上的霸主,只要你不闹事,尊我为霸王,大家就关起门来各过各的小日子。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和周朝,以及春秋时期多么相像呢?那个年代是礼乐封建,天下大同,不见刀兵的和谐社会,我想很多人也会提到霸王的残忍,巨鹿一战坑杀20万降卒,这是事实,可是经过多年的战争,千里白骨,流离失所,这一定也是霸王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的理想就是恢复到周朝的那种大同社会,他已经厌恶了战争,从后面数次和刘邦的战争中可以看到,只要刘邦服软,霸王就不赶尽杀绝,立即鸣锣收兵。

可是刘邦为什么又要数次起兵造反呢,这就与刘邦那帮手下人的怂恿有关,刘邦手下的人,要么是偷鸡摸狗之辈(包括刘邦本人,樊哙,卢绾等),要么就是是生活的loser(韩信等),要不就是声名狼藉之流(陈平等-陈平盗嫂),要不就是一些底层的公务员(萧何,夏侯婴,曹参,周勃等),他们把脑袋别在腰里跟着季哥闹革命,最后不但没有进入到权力中心,而且还被封在了蜀地,离家乡彭城几千里路之遥啊,吃不惯,住不掼,这一点,从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特意在长安为他老爹修了一模一样的中阳里就可以看得出来,那大家同样的一起出来混,凭什么你项羽就可以回到彭城老家幸福的生活,我们为什么就非得要背井离乡呢?

第二,就是为什么霸王在垓下一战,明明乌江亭长都来接他了,他有机会逃出升天,却不走呢?

我个人认为乌江亭长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是他霸王不走,却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就是他身上的贵族精神束缚了他,让他有着做人的基本底线,他和刘邦不同,如果说刘邦是一个善于谋取胜利果实的聪明人,往俗了说,就是流氓无赖,阴谋诡计,没有底线,而霸王呢,他就是那个不屑于玩弄手段,只相信自己的能力,愿意从正面去突破的男人。作为一个贵族,逃跑这个字眼是不在他们的字典里的。

深圳的青春》小说在线阅读_第5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萨那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圳的青春第5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