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竟是从体育记者出来的,虽然这么多年除了足球比赛,根本就不再关注体育,可毕竟奥运是妇孺通看的赛事,也就上网浏览一下被老帮菜狠批的奥运。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赛程已经过了大半,连15块金牌还不到。
1984年第一次组团参加缺少金牌大户华约诸国的奥运,得了14块金牌。随后的汉城奥运,中国官方媒体忽悠百姓是“兵败汉成”得了5块,其实是人家上届没参加的参加了。
此后,奥运就再也没有下过20块,甚至在帝都那次达到了51块。
当然,各级财政拨款加一块差不多一年上万亿4年就四五万个亿,得50块金牌,一块金牌要花一千多亿,还不算金牌选手退役后拿出多少职位安排。
可,不管花多少,毕竟面子上,至少是对内宣传的面子还能过得去啊。
现在,赛程过半,金牌项目基本都过去了,才15块,那估计总数过20都难了!
怪不得惟金牌论,把别人不争看不上的金牌看成面子工程的老帮菜急了呢。
射击,奥运首金所在的项目,因为不需要半点团队合作,非常符合中国人特征,历来是金牌大户,这次,所有双保险都双失灵,只有老爸针灸那个无名之辈拿了块。
游泳,因为澳洲人的提醒,全世界都盯上咱们的尿瓶,没敢吃药,也是只有一块,还是爸爸给扎的。
体操,入选世纪体育名人的宁所在的项目,一直走在难度系数前面,甚至多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动作多被禁止,怕别人做出危险,这次,拿了个零蛋!
难不成他们知道了大佬的观念?
难道是此届体育局班子里,运动员冠军出身的比例最少给了人暗示?
以往,从文丨革丨时的乒乓大咖庄到女排神话袁,到李富徐寅,体育部确实是冠军把持。
现在,一把手是政客,唯一冠军教练排名靠后。
在中国,永远不要低估乌纱帽的诱惑力!
马爱军其实这几年在家做全职妈妈,很不爽,她是一个热衷官场的人。
所以二哥提出安排她作为交出丨内丨裤的补偿,她很乐意。很快就到海联开始朝九晚五。
双胞胎都上了贵族幼儿园,我真是无所事事了。
每天都抽出时间和爸爸妈妈视频,因为去一次那里太不方便。开车吧走盘山路危险,坐火车实名,怕暴露。
但他们到那俩月后,我还是找了个身份证买火车票赶去了。
一进君盈小区大门,便看到妈妈坐在一颗树下的书桌旁,弓迎戴着龅牙蹲在地上,面前是一个行军床,上面摆着几双猫鞋…这已经基本绝迹的手工童鞋。
我很纳闷。叫着妈妈,走过去,弓迎看见我,立刻扑上来,“顾客,来看看我的纯手工非遗传统童鞋吧。”
我不明所以,妈妈看到我,立刻起来说,“收摊儿。”
弓很娴熟地收了鞋子,收了行军床,对门卫喊“老张,我们走了,收走桌子吧。”
回到家,爸爸正打夹纸,这在老家农村几乎绝迹了都。“怎么回事?”我问爸爸。
“来,看看就明白了。”弓迎打开电视,调到媒体挡,是播放优盘视频。
这是一个县电视台的名叫凉城万象的记录片。
介绍一位来自T市的古稀老太,那是我妈妈,如何做猫鞋,到了集上如何收受瞩目。
然后采访爸爸,他说,“她就呆着没事爱做鞋。我穿的鞋也是她做的,我是汗脚,她做的鞋不臭。”
然后女记者采访正在看热闹的弓迎,“哇。”这国际弓可不是盖的,刚才还好好的,一进镜头就嚎啕大哭,“我其实是他们老俩的儿媳妇,但他们儿子和县长女儿结婚了,我只好当干闺女,陪他们,帮他们做鞋。”
“是生活困难了才做鞋贴补家用吗?”
“贴补?做鞋卖,都赔钱。你看这鞋底,新白布打成夹纸纳的,这鞋帮,新花布打夹纸缝的。”
“必须用新的吗!”
“当然,这鞋给两岁以下孩子的,那能用旧的,有细菌怎么办?白布是百货商店买的,花布,为了便宜,是集上买的。一双才卖二十,刚够成本,我们纯搭手工。”
最后,记者总结,“原来,是老人看到现在的婴儿买不到鞋,自己出工出力赔钱帮百姓的。”
看完视频,妈妈介绍,是仓库那个会计小张家属来生孩子,满百天抱出来,她看到孩子就穿个袜子,一问,买不到鞋。
这个张会计受了管理处处长委托,对爸爸妈妈他们照顾的特周到,妈妈为了感谢,就专门买了白布花布给做了双童鞋。
做童鞋,其实是中国几千年的女红传统,只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女子要顶半边天不像旧社会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职家庭妇女而要工作,到了现在已经失传了。
妈妈不到二十就嫁给爸爸,姥爷又是大队书记,所以妈妈没像同龄女人那样去生厂队干活,基本是在家专职照顾孩子和伺候奶奶,所以在她们那代老太太都不怎么精通女红时,她还是比较出内拔萃的。
白布买回来,爸爸用白面熬浆糊,一层一层地沾了五层,晒干,这就是夹纸。
妈妈用夹纸裁成鞋底,再把鞋底缝上十几针,结实,但不能像大人的鞋底那样密地缝,不然鞋底会硬。
然后,把花布粘上一层花布一层白布,变成夹纸,再裁出鞋面,这要花布在外层美观,白布在里,免得花布掉色。
用鞋底和鞋面缝成鞋,最关键的是做鞋头。之所以叫猫鞋,那是统称,就是加上猫猪虎等鞋头。
给张会计做的是一双虎鞋,先裁一块布缝在鞋尖上,绣出王字等虎头的图案,然后再做两个虎耳朵配上。
当妈妈把萌萌哒的鞋给张会计的老婆后,她惊叹不已,并不好意思地说再做一双吧,得洗换啊。
妈妈又做了一双猪鞋,张会计老婆说啥要给一百块钱。“可不能要,张会计那么照顾我们,这要给钱就见外了。”见妈妈只会说不要,弓迎亲热地搂着张会计老婆解释说。
最后,张会计上门给了一桶花生油。弓迎小声告诉妈妈收下吧,反正也是部队送给他的。
鞋子送出去不到五天,张会计老婆又领了两个家属来,“这是二连司机排长的老婆,这是干部灶司务长的家属,她们孩子都抱着呢,也想请您做双鞋。”
妈妈没口子地应下弓迎却说,“妹子,不是我干妈不做,关键是她也七十多了,老眼昏花了,一下子做这么多怕不行啊。”
那两个家属心里以为弓迎嫌她们丈夫官小呢,张会计老婆忙解释。没想到,这时,爸爸当起了猪队友,“没事的,多做针线活锻炼手,预防老年痴呆。”
给那俩家属做完后,张会计家属拿了一百元给妈妈,说必须要,不然她们还得来还情。
“也不用这么多,鞋底鞋面也就十几块`成本。”弓迎其实是变相说自己在搭钱。
“那手工呢?”
“我呆着也是呆着,手工不算钱。”
“您还是收下吧,鞋这么好,还有人要呢,不能光出工出力学雷锋。那我当家了一双二十五,剩下的您再做三双,也是有小孩的家属要的。”
君盈小区虽是部队建的,但军人只有一栋楼,其余十几栋是买出去的商品房。
在这山沟可不像市里小区,居民老死不相往来,这里的邻居间就都和乡亲一样熟悉。
部队的七双鞋送出后,整个小区都知道了妈妈的手艺,都私下托张会计家属讨要,她也就按25一双收人家钱,“大妈,我说实话,您反正也是呆着,大爷也说做鞋有利预防老年痴呆症。那您干脆,就做吧,多少还能挣点酱油醋钱呢。”
弓迎那个嗤之以鼻,你觉得的你老公收点礼就比这老太太有钱?她儿子能把你们小区买下来。
但妈妈不知道啊,她觉得现在连吃颗葱都买,儿子虽然官大,一个月几千块,但他自己就有五个孩子。于这做鞋,纯投入不过鞋底鞋底鞋面的布料,超不过十块,要是25一双,可以挣十几块呢。
妈妈便答应了。
县城才多大,很快小区外订单也来了。这次,张会计家属就让妈妈做完后,把鞋鞋放门口门卫,有不托人要鞋的,门卫直接收28一双。
订单多了,爸爸妈妈就开始忙不过来了弓迎又除了粘夹纸啥也不会。于是,她提出改进流程。她找来壁纸刀…她不会用剪子,先把白布花布鞋头布割成鞋底鞋面大小,然后直接粘,这就省去了妈妈裁鞋底鞋面的时间,晒起来也干的快。
正好在县电视台台长儿媳妇孩子百天时,有人送了一双妈妈的鞋。
台长老太太以职业敏感觉得这是个题材,就让凉城万象来采访。结果弓迎那一哭。把一个不太有收视率的节目加进了八卦,一个被娃娃亲甩了的龅牙,与两个古稀老人靠做鞋生活。
于是,节目播出后,县里的服装厂专门送来一车的布头和一匹白布,以示爱心。门卫也专门给找个书桌和行军床,让妈妈和干闺女摆摊。
“你是闲得慌了。”我埋怨弓迎,“妈妈七十了,眼睛能受得了吗。”
“还预防老年痴呆症呢”
“拉倒吧。对了。我来的目的之一是带你回去,老在这儿猫着你受不了。”
“我受不了也得受啊,出去不是找死吗。”
“白燕松和柴晶不都抓起来了吗,你只是知道中医夺金,又不是你是中医,应该没人再找你麻烦,找大明星,成本太大。”
弓迎回公司后,简直是被夹道欢迎,她不在期间是弓导主持盈冰,他没当过这个角色,把手下弄得苦不堪言。
为了保险,我让二哥给介绍了两个女保镖,轮班不离弓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