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利用下座敬酒的“出访”机会,方晟询问于道明推荐人选的后续动向。陈皎悄声说双方用的力气都很大相持不下,结果钟组部决定暂时缓缓等别处有位子腾出来一起安排,或者索性等明年大前于道明退二线。
好事多磨,等就等吧或许后面有更好的机会。方晟安慰道。
陈皎有些失落地摇摇头,说不比老弟你呀,有年龄优势又有基层经验,工作能力强擅长抓经济已名声在外;老哥我呢等不起了,老实说在副省级已经耽搁太长时间,而刚开始给外界造成的负面印象始终没得到改观,唉……
方晟说老卫比你更着急吧,据说肖挺把被发配黄树的仇结到他身上,认准了死咬,连卫卿都觉得头痛。
陈皎轻蔑撇撇嘴,说他呀病改不掉终究会成为致命隐患,现在想抓他尾巴的人多着呢。
点到为止也不继续说下去,否则就变成背后嚼舌头了。
热热闹闹喝到半酣,见燕慎神情总有点郁郁的,借着酒意方晟将手臂搭在他肩上,轻声问道
“那个……还有来往?”
“不是都不肯吗,彻底中断偶尔发发短信什么的,好像……陌生的朋友……”
“真的需要冷静一下吧?”
“也许……”燕慎伤感地晃晃脑袋,“对了上个月我又去看望过姜姝,哎,冷漠得连我都生分了,陪护人员说她小心翼翼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允许任何人打破其幻想。”
“会不会治着治着把脑子治出问题了?”方晟吃惊地问。
“医疗组的解答说大量服用综合性治疗抗抑郁的药物,对脑神经肯定有一定负作用,但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就是说起码不会动辄往自杀方向上想,从之前做过的几次试验来看即使独居没人看护,也能正常处理并把生活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初步达到医疗组所承诺的‘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和期盼’。”
方晟并不觉得这样的治疗是成功,陡地灵光一闪,脱口道“有个专门治疗脑神经的专家组不妨试试!”
燕慎怔了怔,不知是不是酒喝多了反应迟钝,茫然道“老弟,目前负责治疗的是欧洲最顶尖的医疗团队!”
“我说的是美国!”方晟强调道,“哈佛医学院脑视觉实验室有个专门搞植物神经意识传导研究的团队,与很多国际巨头合作攻克了很多脑部疑难杂症,我有门路可以请他们过去!”
“神经意识……”燕慎耸耸肩,“好吧我承认对医学名词一窍不通,但听起来蛮高深的,那就试试——跟你啥关系,会不会漫天要价?”
“几年前请那个团队来治疗一位陷入重度昏迷的朋友,其负责人弗罗格博士细致做了检查后坦率说实际治愈率低于5,继续治疗没有实际意义,希望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在解决具有可行性技术难题上,而非无谓浪费双方的金钱和感情。当时听了觉得刺耳,事后想想蛮佩服他们的专业和执著,不象我们容易感情用事。”
“哦,不冲着钱做事确实难得,老实说帮姜姝做治疗的带有很大程度商业色彩……那位朋友果真放弃治疗了?”
方晟黯然道“说归说,哪会那么简单?继续用药维系期待出现奇迹吧……明天我请雨佳跟弗罗格博士……”
这时牛博士醉熏熏过来敬酒打断话题,直到晚宴结束,临上车前燕慎才重重拍一下方晟,提醒道
“明天联系!”
回到白家大院进屋后白翎试图继续拷问,方晟却装醉前言不搭后语,她半信半疑洗漱后上床睡觉,钻进被窝后他却又生龙活虎起来,一顿猛如老虎下山的攻势弄得她婉转哀吟、丢盔弃甲连连讨饶。
“你说,我能不能连挑三员女将?”方晟愈战愈勇问道。
“能……四员……五员都行……随便你……”
“撒谎,我要惩罚你!”
白翎真的崩溃了,双手紧紧撑着在他胸口道“你发疯了方晟,我……我我会死在你身子底下的……”
“做鬼也风流啊。”
“由……由你去吧……”
她长长低吟彻底放弃反抗……
回想在黄海初经人事时曾有过对抗三个回合的记录,虽说白天上班神思恍惚连打上百个呵欠,毕竟应付得下来,哪象如今这般不堪一击简直要被他抽空生命似的。
临睡前她哀怨地说“幸亏现在长期分居,要是天天跟你住一块儿肯定要得色痨,面黄肌瘦直至衰竭而亡。”
方晟冲她微微一笑“这是暗示明早不战吗?”
“真怕了你,方晟——”
白翎累得无力说话,转眼在他怀里安然入睡。
其实今晚方晟也是酒后逞强,铆足劲堵住白翎的嘴。年岁不饶人,以前那种强度、频率和持续作战能力一去不复返,大有强弩之末的感觉。
第二天上午返回渚泉,途中与蔡雨佳通电话请他出面联系殷教授,委托殷教授再次通过苣山集团请弗罗格博士所率的植物神经意识传导研究团队去趟欧洲,看看针对姜姝的情况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案。
费用由牧雨秋在海外代为掌管的账户列支。
进了市府大院,四五拨人都在肖冬那边挂了号要求紧急汇报,都是大事,但权衡之下都要给张荦健让路,因为涉及到改制的首要任务。
固建重工改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引入战略投资者,经请示省里和京都相关同意,目前意向性接触了六家德国伯曼顿机械集团;英国汉拉莎工业集团;达建集团;华浩集团;阗辰重工集团;蓝光科技集团。
不知算不算巧合,分别对应着两家外企、两家央企、两家民企。
德国伯曼顿机械集团和英国汉拉莎工业集团都是京都发改委推荐的,理由是它俩都名列全球六大机械企业,在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加工、尖端机械技术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京都国资委推荐了华浩集团;于道明则以振兴领导小组名义推荐达建——按方晟所说的策略,牧雨秋拍板决定前期“井”字型工程勘探等准备工作中不计成本投入,并不要求于道明有所承诺。
工夫不负有心人,于道明以及领导小组基建办被达建的付出所感动,中后期各种招投标过程中给予评分、评级、合同等方面倾斜,不仅让达建收获多多,连带着牧雨秋还有帮方晟打理的资产都大把赚钱,赚了个钵满盆溢。
纵使如此于道明还觉得亏欠了达建,各种场合不遗余力推荐。
如果说京都两、振兴领导小组出于引进尖端技术振兴民族工业目的而推荐,那么两家私企的出现就有点一言难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