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去年各地响应京都关于压降产能的号召,作为基层主政领导深入矿区第一线面对困难局面,直接拍板、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但不可避免会得罪人,触及个别人切身利益,最终矛盾都集中到戴计田同志身上。作为省市两级领导,我们应该体谅和理解基层同志的苦衷、委屈,在工作中、在量化考核考评中给予一定容忍度,不能让肯干事、干实事的基层同志寒心。
话音刚落,省组织部长吴增进表示赞同,认为压降产能后组织部门收到的关于基层领导干部的举报信明显增多,体现基层同志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暂时没得到群众理解,这也是正常的,宏观与微观、国家与个人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冲突。但如果在省市两级层面不大力支持基层领导干部,接下来还有调控力度更大的产能压降,那时怎么办?请同志们深思。
申委副书计兼正法委书计姜忠斟字酌句地说作为正法条线,我更关切付叶同志反映的第一点也就是这回查处戴计田议题居然由谣言推动,往深处想觉得大有文章。基层主政领导干部被举报大概每个县区都不例外,区别在于有的多些,有的少些,到底该不该查我想市领导心中有数!事实上据我所知戴计田同志在铜岭任职时间比较长——这也是风险点啊,举报多点也很正常,但百铁为何被动地跟着谣言走呢?我想市主要领导值得反思!
轻轻一转,把板子打到詹印和方诚头上了。
“有不同意见么?”陶之亮环顾众常委,见无人发言,轻咳一声道,“姜忠同志和增进同志谈及的深层次问题今天不讨论,就是不是立案查处百铁常委戴计田同志,大家都持反对态度吧?”
都不开口。
申委秘书长尤一波见状垫了一句:“暂缓吧,除非有进一步过硬的证据。”
“是啊是啊……”
常委们纷纷附合,陶之亮顺势拍板:“那就这样,散会后付叶同志做好与百铁主要领导的对接与沟通,特别特意不能影响戴计田同志的工作情绪,接下来压降产能还有硬仗要打。”
十分钟后,接待室里于道明与訾乐天相顾愕然。
“暂缓查处?”于道明吃惊地反问。
陶之亮道:“从付叶同志反映的情况看,戴计田在工作、个人事务处理上确实存在很少瑕疵,也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但刚刚召开的申委常委会所有同志都认为黄树处于压降产能大环境下,要慎重处理第一线直面各种矛盾和疑难杂症的基层干部……”
他把付叶、吴增进、姜忠的发言揉合起来说了一番。
官至正部,于道明自然深知申委常委会决议的严肃性和体制潜规则,已经决定的事至少不会立即翻盘,除非如陶之亮有更确凿证据。
“这个……”訾乐天坦率地说,“仅从百铁抄报的材料来看戴计田同志的问题比较多,性质也比较严重,但黄树申委既然已经做出决定,想必有更为周全的考虑和经过慎重讨论,我表示尊重。”
陶之亮叹息道:“从内心讲申委也不希望有问题的干部继续留在领导岗位,但道明、乐天同志也知道,估计六七月京都第二轮压降产能的宏观调控任务又要下达了,其中铁、铜、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作为产铜大县,不得不依赖象戴计田那样有经验、有威望、敢于冲锋在前的基层同志,这一点请领导小组理解。”
訾乐天附合道:“是啊,基层工作确实不好做,问题最怕具体嘛。”
他瞥了于道明一眼,奇怪身为领导小组副组长为何不说话。在他们这样的层面,对戴计田并无直接的、感性认知,查是工作,不查也是工作,轻拿轻放而已根本不会太放在心上。
陶之亮转而谈到“井”字型规划,希望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对黄树多倾斜。
于道明不置可否答应考虑,然后话锋一转,道:
“乐天啊,戴计田的事情值得沉下去进行研究,那就是,我们在判断和启用基层干部的时候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标准,以及如何在纪检工作中注意避免公式化、脸谱化思维,简单粗暴地一刀切,你认为呢?”
陶之亮微微一滞。
出自钟纪委的訾乐天何等反应,立即接住于道明的话碴,道:“于组长说得对,是值得沉下去好好总结,深刻反思。于组长,陶书计,我打算下周带几个人到铜岭看看,实地走访搜集些材料,回头以调研材料方式提交给京都作为参考,如何?”
陶之亮何尝不知面前两位对黄树申委的决议很不满意,打算另砌炉灶自行调查,但官至正省讲究的是以虚击实,基本不会就某个议题硬碰硬较量,那样有失身份,也容易留下后患。
只怔了几秒钟,陶之亮很自然地说:“不单振兴领导小组要总结和反思,申委同样如此!站得高看得固然远,往往却忽略了基层操作层面的实际,难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似是而非的判断和结论。这样吧,我安排纪委、组织部会同乐天同志一起下去,扎扎实实做调研,齐心协力做好这篇文章!”
“感之亮同志的配合,”于道明毕竟有京都正部经历,资历和威望以及党内地位不弱于陶之亮,简明扼要道,“乐天要带好队伍,尽量别打扰铜岭县委县正府日常工作,低调再低调,避免外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是啊是啊,道明同志考虑得很周到。”
陶之亮道,心头却有一丝不满。
强龙不压地头蛇,陶之亮安排纪委、组织部“会同”訾乐天去铜岭,起码来讲大家都是平等的。
于道明却直接要求訾乐天“带好队”,意思是说黄树申委的人变成下属,这……这真是岂有此理?
至于“低调再低调”简直是句废话!
振兴中原领导小组纪检室率省纪委、省组织部,这样的阵容还要加上百铁相关部门、相关领导作陪,怎么可能低调?
王尤伯一个人跑到铜岭开了几场座谈会就搅得天翻地覆!
戴计田真是时运不济啊。陶之亮暗暗叹道。
换作平时申委常委会决议相当于免死铁券,起码两三年内这一任领导在台上时不可能有人再动戴计田。
但振兴中原领导小组横空出世,尤如给黄树等六省戴了道紧箍咒,做什么事都缚手缚脚担心于道明干预。
原先省领导点过头的项目,都在领导小组等待“会办”;
原先省领导打过招呼的工程,被于道明以统筹安排的名义暂时搁置;
甚至前两年跑完所有手续的大型费用支出,财政部也打招呼要有领导小组背书,换而言之没于道明签字不行。
可于道明的字岂是随随便便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