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讲,谈家一家六人自杀事件很大程度令各级领导和部门提高警觉,原本三心二意想在春节期间休息为主的纷纷动员起来,关怀令一直下沉到社区进行全方位死防死守,下岗矿工困窘的经济问题迅速成为当前工作重心。
年三十那晚小吴把谈戎姐弟送到苏若彤宿舍后,直至春节过去了方诚都没跟她说一句话。一方面是忙,另一方面没必要多说。还是那句老话,官越大话越少。
在省部级这样的层面,都不会把心里真实想法表达得很清楚,主要靠当事人的悟性。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风险,将来出了问题追究起来我什么都没说,是他(她)理解有误;二是留有余地,或许当事人有更好的主意,能把事情办得更称心如意。
聪明如苏若彤悟出方诚的心思:把谈戎和李卫培养成材,以赎心头之——结。当晚就翻出自己的衣服给谈戎,小女孩也是高高挑挑细细瘦瘦的模样,穿起来正好;李卫的衣服则由何超打了几个电话,不多时家里堆了十多套。
穿得象模象样的正赶上大年初一陶之亮亲**问,方诚看在眼里暗赞苏若彤心细。大年初六,于铁涯来到百铁。这个决定很突然。
初六上午于道明拎着包去机场,在院里遇到于铁涯就随口问还没去朝南上班?于铁涯在他面前无拘无束,笑道政策研究室有啥紧急事务需要提前?准备明天下午动身,后天上午也可以,总之随便。
于道明听了停住,又问那今天呢,有啥安排?于铁涯说没啊,有两场聚会但可去可不去。于道明果断说既然没事跟我去黄树,再转往百铁把你的事敲定下来!啊!于铁涯只愣了一秒钟,只带个茶杯就一起去了机场。
此时百铁已恢复全面且正式的工作状态,方诚上午先主持召开了市常委扩大会,然后继续主持市长办公会。常委反对势力太强大:上次秘密调查戴计田等于跟矿区派搞翻了;
黄生为首的矿务派一直对方诚不满,各种不满;体制派两位略好点,但也不喜欢方诚的强势作风;唯一支持者杨花实力单薄,缺乏基层历练,有时想帮但帮不上。
方诚对抗的办法是尽量少开常委会——作为申委指定的暂时主持全面工作的市长,没法在常委会说了算,但开不开常委会可以说了算。
同时以市长办公会为主导,即市长办公会覆盖市委常委会。因为方诚在鄞峡曾经玩过这招,手法娴熟而老练,让黄生等一干常委生闷气却又无可奈何。
今天市长办公会讨论研究的议题非常重要,相当于百铁金融工作会议。春节前方诚已在多个场合发飙,痛斥百铁极不正常的金融体系和资金市场,直指唐峰等三大国企旗下小贷公司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变相阻碍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增加企业经营负担,限制私营经济的发展等等。
帽子扣得很大,引起陈则喜等国企高管们的警觉。
从方诚空降百铁短短几个月遭遇战,陈则喜等国企高管渐渐摸清他的套路,那就是动手前往往先造舆论,各种大帽子扣得你不要不要的;然后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动闪电式攻击,让你无路可退只能乖乖就范。而且一旦下决心做的事很难让他改变主意,游说和压力只会换来更猛烈的炮火。
因此元旦伊始国企旗下众多小贷公司一反往年“大战首季”、“贷款开门红”等铺天盖地宣传,暗流涌动地逐步压缩规模,通过转贷等方式把贷款户转移到银行那边,如唐峰已做好合并小贷公司、总规模降到百分之六十以下的规划。小贷公司大举退出,百铁银行界却没做好相应准备。
做贷款业务不象外界想象的那么容易,有一整套复杂而完备的流程: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审批、贷后跟踪。
贷前调查包括申请人资信状况、经营情况、申请贷款用途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贷款担保情况——还要调查担保人相关情况。贷款调查必须双人到现场;贷款审查、审批;发放贷款等不同环节都必须分工明确,不允许一人多岗,操作穿透等现象。
这样一系列岗位设置和岗位监督配备下来,就涉及贷款前台、信贷管理、授信管理、风险控制、贷后调查等七八个部门十多个岗位。
更重要的是,每天处理十笔贷款与一百笔、五百笔贷款需要配备的人手呈几何级增加,对于客户经理队伍培养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同一笔贷款业务,业务娴熟、对规章制度理解透彻的客户经理四十分钟能办完;
遇到新手或者平时不注重学习的,一会儿打电话请教同行,一会儿说“抱歉请重新签字”,一会儿被系统卡住、退回,有时折腾半天都未必成功。大批贷款户涌到各银行网点,一时间人满为患。
外界——八成是国企煽风点火,又在说什么“国进民退”,暗指方诚打压蓬勃发展的金融公司,利用政策培育壮大国有银行市场。
平心而论这顶帽子方诚并不怕,但也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那就是百铁这帮国有银行会不会是扶不起的阿斗?市场腾开了,万一国有银行吃不下,岂非便宜了掀风作浪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
市长办公会的议题就是:推动地方金融发展,增资扩股组建百铁银行。百铁特殊的城市起源使得该地区没有农村信用社,特殊的金融环境又决定了城市信用社数量也不多——人行领导可以把亲属直接安排到国企旗下小贷公司,待遇比城市信用社还高,何乐而不为?
因而十年前跟风组建的百铁城市商业银行影响力甚微,每次在市里各银行综合排名都是倒数,仅高于一些规模更小的村镇银行。方诚的想法是双管齐下壮大百铁城商行实力,一是增资扩股,夯实家底;二是兼并加扩张,在市县两级增设网点,快速吸纳日益溢出的资金需求。
同时引起战略投资者开始上市计划,因为近几年京都对中原及边远地区中小企业上市有政策倾斜,现成的优惠政策不用白不用,方诚很想在任期内争取到上市指标。
原本市领导们对发展城商行并不感兴趣,觉得与把业务交给国企旗下小贷公司差不多,但听到方诚描绘的上市前景后眼睛都发了亮!如果买几十万、上百万原始股,上市后就发大财了,最起码也能翻七八倍,厉害的二三十倍都有!到时还用上什么班?个个都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回家养老去也。
就这样,大年初六上午在其乐融融的赞成声中一致通过了市财政提高在城商行持股比例的议题,并原则性同意城商行拿出20%股份作为战略投资的提案,建议审计局一季度前牵头做好对城商行年报审计以及清产核资工作,即通常所说的算清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