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想小说立意肯定很高,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主角也肯定是正面形象,但是否夹带私货就说不准了。古往今来文人最阴险狡猾,有些春秋笔法尤如雾里看花,让你看明白了只能装糊涂,明明恼怒万分却必须赔着笑脸。
算了,杨花真要写也由她,这是创作阶段正好调到百铁,倘若还在东北那疙瘩又能怎么办?
很快方诚静下心来埋头研究前进大桥拓宽新建方案。
当晚按周一常委会约定,至傍晚常委们陆续从各矿区带着最终敲定的补偿标准回来,继续开会讨论。
起初听到詹印通知晚上开会的通知常委们都有些吃惊,沈兵说他娘的还不让人休息?明天上午开会会死人吗?
戴计田发牢骚说他天天坐办公室,咱们可是没日没夜在矿区谈判,身体状况能一样吗?
黄生最后一个回来,听说四十分钟后开会委婉地说卫康是不是跟詹书计商量一下,这几天同志们都很累,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打疲劳战不太好,能不能缓缓?
张卫康苦笑道该说的我都说了,我昨夜跟那些矿工谈到凌晨四点半呢,詹书计说不能拖沓,要快刀斩乱麻把标准统一起来,明天上午还得去矿区落实下一阶段工作……
什么?!黄生恼怒地看着对方。
张卫康无奈地摊摊手,说我只比您早半个小时知道,我孙子发高烧住院三天了都没顾得上看一眼,唉,新领导新风格慢慢适应吧,对了,新来的统战部长今晚要跟大家见面,两场小麦一场打。
两人都是矿务派,说话也没什么顾忌,黄生关上办公室门低声说跟咱打听的消息可不一样啊,原来省里有意向提拔蔡声的……
张卫康也压低声音,说蔡声走的是尚省.长的路子,早些时候还管用,现在嘛你懂的!不过问题不在于尚省.长,这个杨花是钟组部直接任命,之前省里好几次推荐人选都被否决,不用说位置专为她留着。
听说跟詹、方同期在党校学习?黄生问。
张卫康沉重地点点头。
黄生慢慢说山雨愈来风满楼啊,日子好像越来越难过了。
老黄,我在省里的朋友听到个传闻不知是真是假……李桃不是缺席周一的会议吗?当时说在京都协调压降产能相关工作,其实不是!
黄生惊得险些跳起来,颤声道难道……难道被扣那边了?!
张卫康声音低得不能再低,几乎细不可闻,说有人看到李桃进了钟纪委之后就没出来!
卟嗵!
黄生一屁股跌坐到沙发上,双眼发直,直到张卫康轻轻离开都没说话。
当晚七点整,百铁市委常委会如期召开。
看到人来齐了,詹印道:“好,现在开会!这两天同志们辛苦了……”
彭万伟冷不丁插话:“辛苦谈不上,但我想提个意见,那就是以后召开常委会能不能预先有个安排,比如提前个一天两天的好让咱们事先安排好工作……”
“还有开会尽量放到工作时间,”沈兵道,“人不是机器,官做得再大也要家庭,也要休息。詹书计、方市长都一个人在百铁,咱们可是拖家带口,相互理解体谅吧。”
连续两炮让会议室气氛骤然冷了下来。
居然是体制派率先发难实在令人有些意外,想想又在情理之中。随着前任市委书计被双规,彭万伟和沈兵虽没受影响但气势大不如前,分派到矿区说话的份量微妙间有些差异,这些天来两人也是憋了一肚子窝囊气。
靠山没了,上升通道受阻,但官至正厅只要不犯错误原则上不会在半途调整职务,反正没戏常委会上发发脾气、甩甩脸色还是可以的。
无欲则刚嘛。
詹印脸色一沉,方诚及时补位笑道:
“主要是京都安排了一位美女常委过来,詹书计迫不及待引见给同志们,都认识一下吧,新任统战部长杨花。”
杨花反应很快,落落大方起身鞠了个躬,道:“我叫杨花,来自东北那块黑土地,初来乍到各方面情况不是很熟悉,请同志们不吝请教,谢谢。”
灿如桃李的脸庞,波涛汹涌的胸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令得常委们精神一振,詹印也恍若忘了刚才的不快为她一一介绍。
接着不等詹印要求,黄生等常委主动回报各矿区最终确定的矿工下岗补偿标准,从整个面上的情况看大致是唐峰矿区标准最高,平均价为19.8万,其它几个矿区介于16.2万至18.9万之间不等。
唐峰矿区标准最高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受此次关停影响最大、下岗人数最多;二是方诚在几次座谈会上的表态让矿工们有了讨价还价的底气。
“唔,这样的标准方诚同志怎么看?”詹印问道。
方诚看着笔记本略加思索,道:“几个矿区间差额达到将近4万,个人觉得有点大,要作些宏观层面上的统筹,高的削一点、低的提一些,另外采取补充措施进行调节。具体来说我的想法是,补偿标准最低的白贝矿区从16.2万提高到17万,都谈到这个份上了还在乎几千块钱?17万听起来多响。补偿标准最高的唐峰矿区削减到19.2万,同时付款期延长三年作为平衡,同志们认为呢?”
孙深啧啧嘴道:“树南补偿价只有12万,百铁等于高出了百分之三十,想想吓人呢。”
“就低不就高,补偿标准全部按16.2计算能省下好大一笔钱。”魏玉树道。
张卫康摇头道:“都跟矿工们谈妥的事贸然改变,还不得找我们拚命啊。”
姚胜平道:“初步测算了一下补偿总额可能达到35个亿,同志们,35个亿!我是悲观主义者,我觉得这笔债20年都还不完!”
“到哪儿找35个亿都是问题,”彭万伟冷冷道,“以百铁的家底子和信誉,哪家银行敢借钱?到省里借,省里恐怕都……”
戴计田又出馊主意:“不如在树南标准基础上加个一两万,怎么比较都不怕。”
“都可以探讨。”黄生加了一句。
提到经济和财政詹印就头疼,这方面实在是他的短板,遂把目光投向方诚,道:
“钱袋子捏在方诚同志手里啊,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思路?”
方诚从容道:“关于钱的问题我一贯认为从来都不是问题,钱不够可以赚,捏在手里永远舍不得用就永远不够用。如果按树南的标准乍一看好像能少支出十多个亿,可是矿工的心冷了,咱们没法挽回在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按胜平的测算,反正财政一分钱都没有,20多亿与30多亿有啥区别?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嘛。”
觉得这句话太不严肃,詹印道:“合理规划财政负债,建立可控的中长期支出体制很有必要,作为班长,我不主张把庞大债务留给后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