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虹打完气,便端详着李思城,忽然叹了口气,说:“我敢给你打个赌!”李思城问:“打什么赌?”孙虹说:“我敢说你进了天远,不出半年就会得到提升,至少当个部门经理什么的。”李思城连忙摇头,说:“不可能,不可能,我这两下子我自己还不知道?人家要不要还是回事。”孙虹说:“你敢不敢赌?要是应了我的预言,你下多少赌注?”李思城说:“要是不成呢?你下多少赌注?”孙虹说:“一万行了吧?要是我的预言兑不了现,我就输你一万元!”见李思城的不吭声,便又叹了口气,说:“要是你输了,你拿什么下注?”李思城想了想说:“你输是肯定的。万一,万一我输,唉,我一无所有,我无注可下。”孙虹就幽幽地说:“你要是输了,你就必须答应我,常来看看我就行了。”李思城心里一痛,心想这场赌简直有一利而百无一害,完全是孙虹在激励自己,不由得握了握孙虹的手,轻声说:“请相信,我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孙虹把头转开,忽高声对服务员说:“小姐,咋搞的,怎么半天不上菜!”转身去了洗手间。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初识杨希
一点二十分,孙虹已开车把李思城拉到天远集团的楼下。天远在北京西城区繁华地段,大门外有保安把守,严如部队岗哨。不过孙虹的车却无人阻拦,径直到了办公楼前。
孙虹说:“我就不上去了,那样杨总会有其他想法。你自己上去吧,他在六楼的605房间。我等你的好消息。”
李思城说:“你先回去吧。等完了,我会告诉你结果。”
孙虹说:“你别管我。记住,火力一定要足,拿出你当初在植物园训练的狠劲儿出来!这次,必须成功,否刚,我会气死的。”李思城感谢地看了一眼,整整衣服,便乘电梯上了六楼。
六楼装饰得纤尘不染,全部铺上灰色的地毯,踩上去松软得有点发飘。李思城瞥见每间屋里都用半人高的隔板隔开,每人一台电脑,员工们个个西装革履,正紧张地工作,时有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李思城深吸了一口气,刹那间又恢复了几经挫伤的自信。
李思城轻敲了几下605房门,里面一带磁性的男中音说:“请进。”李思城推门,便见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的皮椅里。此人浓眉,宽额,鼻梁挺直直达眉心,头发一律向后反梳,穿一套黑色西装,领带鲜红得割眼。
李思城轻声问:“请问您就是杨总吧?”
中年人说:“哦,我是杨希。请问你有什么事?”说着把案上一份材料向旁边一推,把手一引,示意李思城坐下。
李思城说:“我是来应聘的。昨天,小孙给我打了电话,说杨总会在百忙中见见我,我就来了。”
杨总说:“啊,我正在等你。你就是那位部队的青年作家?简历带来了吗?”李思城便从衣袋里掏出简历递上去。
杨总仔细地看了一遍,便微笑着说:“不简单,不简单。能发表那么多作品,一定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我想,你如果到新闻单位去工作更为适何些,为什么要到公司来应聘呢?”
李思城说:“我认为在公司更有发展,更能锻炼人。我还年轻,在改革开放时期却没有融入到市场经济里去,是一个遗憾。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深感到市场经济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所以,我决心到公司工作,以学得更多的东西。”
杨总说:“可是你熟悉公司的业务吗?想法固然是好,但当你真正融入其中,你会感到压力太大。做公司并不适合于每个人,你干嘛丢弃以前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去寻找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从零做起呢?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做生意,而你的长处是写作,这是两种行业,你怎么会肯定你做公司就会做得好?”
李思城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未被发现的天才。我搞写作,也不是生来就会的,也是由于后天的环境提供了条件;假如我当初不去当兵,说不定已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一个人能不能做事,不在他的专业,而是看他是否具备创新的素质,有没有能量。比方说汽油,它可心驱动车辆,也可以帮助燃烧。因此,能量可以转化的。光能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能转化为机械能,实质上一切事物都是内部能量的转化。”
杨总点点头,说:“你说得有道理,你的学历是……”李思城一下接过话头,说:“我是自学成才,而且在军队这几年,我参悟出许多事物的内在规律。其实军队的训练和生活,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比方说射击这个军事项目,就会让人悟出许多有用的道理。首先,一名合格的射手必须要冷静,心理素质要好;其次,要寻找适当的依托物,把枪架好,以保证射击过程中弹无虚发;再就是技术,必须灵活机动,在一瞬间作出反应,才能克敌制胜。这个过程就等于同别人做成一笔买卖的过程。首先是这个人有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在对手面前不显不露水,不暴露目标,这叫稳。其次是寻找依托物,凭借依托物寻找目标,有利则进,无利则退,还可以延伸到找关系、给条件等,使对方有信心签订合同,这叫准。而这时候的公司就是最好的依托物。第三才是谈判技巧,或攻其要害,或迂回周旋,设圈子将其套住,瓮中捉鳖,这叫狠。商场如战场,技术当然是到关重要的,但取决胜败的还是胆魄和信心。据说日本的跨国公司如松下公司等,决策层都是精通我国军事战略经典箸作《孙子兵法》的。所以,我认为事物的内在规律都是相通的,倘若断章取义,强行分割,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杨总忽然哈哈大笑,说:“说得好,说得好。那么,你认为你能干什么具体工作呢?我们公司,大宗贸易做得比较多,做贸易需要懂得国际行情,需要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训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如果做国内的销售员,需要自己开拓市场。我们这里就有做得很成功的,月销售额达几千万的,但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市场让给你去做,因为每个销售员都按自己的销售额拿提成,所以,得自己想办法打通关节,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还有就是开发项目,比如电子产品开发,食品生产,服装设计等,都是专业活;再就是金融,房地产等等,你看,这几个项目哪个比较合适你?”
李思城听出了杨总的话外话,但他想万一不成就算了,不能畏缩。他说:“杨总,你说这些我的确比较陌生,但我可以学嘛,相信不出多久我就会做得很好的。”
杨总说:“我没有怀疑你。但我们公司不是培训学校,要求每一个上岗者都能在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而不是让聘用人员在这里学习。实际上,我分管的项目也有限,而我这几个项目中,适合你的也并不多。但我为什么要你来面试?我是想找一个有冲劲能吃苦的年轻人,准备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说真的,我并不看好那些大学毕业生。那天,我这里就来了两个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但我一看那黏不拉叽的样子,我就没信心。我不喜欢没有个性的人,你刚才的演说有点煽动性,足见你有潜力。可是,我们公司不单单考察这个人的口才,还要有一定实力才行,你虽然发表了几十万字的作品,但我没有见着……”
李思城站起来打断他:“杨总,我可以把它拿来您看!”杨总说:“不是我不相信你,就算你真发表了100万字,也只能说明你在文字上切夫很深,并不代表今后你能在公司做好。你也不用拿了,这样,这里有微机,你马上给我起草一个文件。现在,我是国家计委的官员,你这份报告是想筹建一座智能大厦。这座大厦是为北京市的高科技产业设置的,它地处海淀区中关村,占地15万平方米,高25层,你得合理安排这座大厦的结构,比方说几层是商务中心,几层是开发中心,几层是娱乐和餐饮,你都要言简意赅地说明。现在就开始吧。我要到肖总那里去汇报工作,你先在这里弄。”杨总指了指计算机,然后就关门出去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公司印象
李思城出了一身冷汗。要说在部队写总结材料或是教育材料,他可是轻车熟路。这个向计委的呈批件怎么写?这座楼实际上是“空中楼阁”,根本不存在,而自己对房地产一窍不通,连专业名词都不会。但他想,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干了。
打开电脑,李思城按部队呈批件的套子,开始起草。几十分钟后,1000多字已成。但他又恐语言不精炼,又斟词酌句地修改了一遍。这时杨总回来,也不看他,便向外打了个电话,大约是请某人到长城饭店去吃饭。毕,转头看李思城。李思城便打印了一份,交予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