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远离它们了,永远吗?他不知道。他从杨连长身上看到了一种东西。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气”。杨连长的形态和一举一动,无不被这种“气”笼罩着。无数次朦胧的梦境中,李思城隐约地记得梦中的自己也像杨连长那样。李思城清楚地记得村里人挤在他家的篱笆后面用一种几近仰视的目光看着杨连长。杨连长在武装部的一腿一拳,已经让他感到了军人的身手。但这决不是刘小三能够具备的身手。李思城相信自己能具备这种身手。难道自己流浪学艺,是上天安排的?是必然的?李思城突然感到生命的神秘。生命的运行难道早已注定一种模式,而愚昧的世人只是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撞,浑然不知冥冥中已有定数?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他将到部队去锻炼。部队是什么?爸爸讲过,但不明白;刘小三讲过,也不明白。
李思城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穿上军装。他从小就不想当兵,他只要当一个大侠,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像神仙一样突然出现在求助者的面前。但现实中哪有大侠呢?他的梦被现实挤压得粉碎。这个时代有枪,这种东西能穿透人体,带走人的生命。而军队,是与枪紧密相联的。军人就是拿枪的人。除了枪,军人好像被什么东西注入了身体。杨连长就让他感到了军人之不同之处。军人的行动是干练威猛的。这些特质让李思城既陌生又兴奋。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当上军官,同样会和杨连长一样干练威猛。妈妈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让自己成为城里人。爸爸当年很不情愿地从部队上回来,直到现在爸爸仍然向他的听众讲述部队的故事。这些事故并不会因为年头久远就腐烂变质。它已经注入了爸爸的情感里,生命里,所以它在承载它的肉体和精神里活着。而自己呢?自己的生命是单薄的。生命因为缺乏经历缺乏磨砺变得没有质量。亲人们和林老师、林如凤以及所有的朋友,都希望自己成才。成才是什么?是当上军官?和杨连长一样在别人的仰视中淡然地钻进小车?生命的体积大同小异,而生命的质量却有着强烈的反差。无论如何,自己已经站在新的道路前面,像梦里的情节一样让自己不敢相信它是真的。农村人总是在乎身份的。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当上了军官,那种感觉会怎么样呢?
李思城的脑子混乱一团,各种感想鱼网似的交错纵横。总之,他是明白了一点:此去必须有所成就!亲人和朋友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在自己身上倾注了他们的希望。他必须竭尽全力地去拼杀,以回报这种厚望!别无退路!别无退路!!
李思城伫立良久,猛然感到肩上搭着父亲的手。父亲轻咳一声,震碎了李思城繁乱的思绪。姐姐已经站起来,瘦弱的肩和疲惫的脸让李思城感到了一种重压。
李青山没有对儿子讲什么大道理。李青山只是说:“到了部队,好好干。部队是个培养人的地方,你一定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
李思城点头。
第一百零二章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二天,村头锣鼓喧天。刘支书带领送别队伍来了。李思城像一个已经失去知觉的新娘子一样被戴上了大红花。李思城穿上了绿得耀眼的新军装,背上了背包,戴上军帽。李思城回身看了看满脸喜色的父亲。姐姐没有出来。李思城冲进姐姐的房间。姐姐伏在床上哭,肩头一耸一耸的。李思城从口袋里摸出他从县城里买回来的红头巾递给姐姐。姐姐不敢看他。姐姐的身下是几双被泪水打湿了的鞋垫。姐姐一把就塞进了弟弟的怀里。
屋外的锣声响得人心里发慌。李思城就要出去了。李思城说:“姐,我走了。”便忍着泪水一步跳过门槛。姐姐终于呜的一声哭了来,悠长的哭声像鞭子抽在李思城的心上。
走!李思城咬了咬牙!他按父亲的交待在堂屋里祖先的牌位下磕了头。然后跨过大门槛。然后向坡下走去。恍惚中他感到马路上送别的人一长串。他在如涌的人流中恍惚地走着。
双河的水平静地流着,没有一点声响。这是一个阴天,冷风从河上吹来,刺痛了人们的脸。李思城终于回过头望了望坡上那间生养自己的瓦房。他看见姐姐的身影正在门口那棵梨树下痴立着。姐姐头上扎着那块鲜红的头巾。那红头巾在冬天的冷风里飘动着,如同一团焰火。
双河镇到了。镇政府在礼堂举行欢送会。镇领导指名要李思城代表入伍的新兵发言。李思城走到台上,恢复了在翠竹中学演讲时的激情。他宏亮的声音响彻整个礼堂。他真诚的答谢了父老乡亲,并代表新兵们保证,一定要在部队干出成绩来,为家乡争光,为祖国争光。他的演讲赢得掌声一片。镇丨党丨委书记曾是行伍出身。他边听李思城演讲边对身边的镇长说:“这孩子将来前途无量。我们当兵的时候,哪里懂得这些道理?凭他现在的素质,只要在部队好好干,绝对能够提干。他的面相是官相,还是个不小的官呢!”
吃过午饭,家长们纷纷往儿子包里塞东西,哭声一片。李思城望着父亲,父亲没有哭,李思城也没有哭。李思城把昨晚收到的钱全部塞进了父亲的手里。李青山不要。李思城说:“别让人家看见,留给姐姐办嫁妆吧。”李思城就把一大把钞票塞进了父亲的棉衣里。
登车了。林老师突然出现在车旁。林老师一把就抓住了李思城的手。李思城感到林老师拿贯粉笔的手此时坚硬如铁。林老师向他笑笑。林老师用笑和力度代替了语言。林老师在撒手时迅速塞给了李思城五十块钱和一支钢笔。李思城想推,林老师已经走开了。
车启动了。李思城再回过头,明显地感到父亲的身体晃了一下。不过父亲没有倒。父亲仍然很直地站在街心。车缓缓地行进着。车上所有的新兵都把脖子拼命地向后扭。李思城的视线里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小。当车拐过弯的时候,李思城看到父亲一下瘫坐在地上。李思城极力回头,可是街道的拐角已经挡住了他的视线……车已经提速了。
汽车顺着双河离开了双河镇。山道弯弯。李思城极力回头,阴云密布的天空下,锁命岭烟气缭绕,像一柄古剑刺向苍穹;双河的水流到了险滩,溅起的水花如千堆白雪。河道两边的石壁,被河水洗濯得光净净的,如被砂纸仔细擦过一般。
别了,双河;别了,亲人。放心吧,李思城归来之日,就是衣锦还乡之时!
此山可以作证,此水可以作证!
第一百零三章希望在前方
兵车向北疾驰。
窗外是萧瑟的冬天。刚刚穿上新军装的战士们还没有完全从离别亲友的悲痛中回过神来。车里很静。杨连长背着手在过道里踱步。杨连长的皮包被刘涛很紧地抱在怀里,好像里面装满了金元宝。
刘涛就坐在李思城的旁边。李思城已经知道他就是副县长的儿子。刘涛是这节车箱里最帅的小伙子。刘涛的手简直和女人的手一样白嫩。刘涛的个子只差一点点就赶上了杨连长。
杨连长转到李思城面前,突然问:“到部队后,想干什么?”
“考军校。”李思城不假思索地说。
“要是考不上呢?”杨连长紧追不舍。
“那,那就争取提干。”李思城说。
杨连长转头问刘涛:“你呢?”
刘涛说:“首长,我没啥想法,只想当个好兵,踏踏实实地服役,领导叫我干啥就干啥。”
杨连长满意地笑了。杨连长接着话茬教育新战士们:“同志们,当兵首先是尽义务。要分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树立为国防献身的思想。如果每个人都想在部队上捞到好处,不刻苦训练,光想谋取私利,就不是合格的革命军人。革命军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你们应该向刘涛同志学习,树立献身国防的崇高思想。”
李思城的脸火辣辣的。刘涛向他看了一眼,白净净的脸上涌出了笑意。
杨连长似乎非常喜欢刘涛。他又说:“部队的训练很苦,你怕不怕?”
刘涛把胸脯一挺,大声说:“不怕!当年的革命先烈们连死都不怕,训练再苦算什么?”
杨连长高兴地拍了拍刘涛的肩膀,又借题发挥,向新兵们讲了不少革命道理。
李思城没有再说话。他对自己刚才说的话感到很后悔。战友们的积极性都那么高,惟独自己显得太过功利。不过,自己心里的确想在部队考学提干,就直说了。他不想对杨连长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