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林老师悠长地叹了口气,说:“这也不能怪你。许多事情都不是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当年我也是雄心勃勃,但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民办教师。许多人都试图通过主观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真正能把握命脉的人又有几个呢?一个人的成功,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不可或缺。可是,不能因为客观条件的不利就失去了主观的努力。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也要六出祁山。你爸爸去找我,叫我来劝劝你。你不能老这样消沉。你还年轻,不要轻易放弃了机会。”

李思城终于明白了林老师此行的目的。但他的心意已决。他说:“林老师,我非常感谢您一再支持我,帮助我。但是,经过了生活的磨砺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只要恪守自己的信念,不委屈自己,不坑害别人,安安稳稳的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林老师说:“思城,你才19岁。你这种想法是消极的。我们那个时代的局限太大,而你们生长的这个年代,已经有很多机遇在等待你,你为什么不去争取呢?”

李思城说:“我妈妈因为我劳累一生,忧劳成疾而逝世了。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那样自私。姐姐大了,爸爸老了,我有责任把家庭的担子挑起来。”

林老师说:“这你就不对了。天下所有的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活得比自己好,所以天下的父母都竭尽全力牺牲自己,为的是让子女独立成才。社会的发展与这种力量分不开。你辍学了,再去上学已成困难。当前,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当兵。在农村,出路只有两条:一是上学,考一个好学校;二是当兵,争取在部队上提干。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李思城心里乱乱的。但是,亲情的重压仍然占了上风。苦口婆心的林老师终于带着失望走了。

双河镇征兵工作结束了。一共去了五个。具体去向是西安武警,并非传言中所说的北京部队。

李青山病倒了。

第九十六章且把壮志隐田间

1988年已经过了半年。半年中,李思城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为母亲包了坟。李思城亲自到山里去打石头,每一块石头都经过他精雕细刻,都被他的汗水浸泡过。他用这些方方正正的石块为母亲砌成一座坟,并立了一块大石碑。包坟是山里人的风俗,一般都是请石匠完成,但李思城固执地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为此,他花了两三个月的零碎时间。

第二件事是他的茶园和桑园按他的计划完成了。完工那天,李思城负着手,像一名将军一样检阅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初步预算,三四年后光这两个“园林”的纯收入就可以上万元。

第三件事是他带的“治安联防队”“毕业”了。其中也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光分到各镇派出所当治安员的就达12个。李思城已经将自己所学全部教给了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自谋出路去了,只有少数几个隔三岔五前来求教。这些年轻人能够保持将近一年的热度,已经不错了。

镇上请李思城去当治安员,他没有去;县职业高中请李思城去当教练,他也没有去。李思城铁了心,好好在家里照顾父亲。

欠账已经全部还清了。姐姐已经有了三四套衣服。爸爸随时都可以提枪进山打猎而不再为枪药钱发愁。李思城和姐姐养了春、夏两季蚕,虽然累得直不起腰来,但破天荒地挣了近3000元。现在,也有穷苦村民前来借钱了。李思城有求必应,渐渐在村中树起了威信。甚至刘支书多次向镇上反映,要把李思城培养为村长。

九月,李思城被县里点名,参加翠竹县“优秀基层技术员”大会。李思城种的桑园茶园,引来县、镇领导参观。县里的小报上刊登了李思城的事迹。

十月,李思城被村党支部推举为党员积极分子。据刘支书透露,到明年三四月份,李思城入党没有问题。

热心的媒婆们登门说亲来了。李青山说儿子年纪太小,过两年再说。但那些媒婆们说,人家十八九岁就都结婚了,思城都20岁了,还是找个对象放在那吧。李青山只得私下对媒婆们说,思城倒不着急,倒是思萍,你们给张罗张罗。

这些媒婆们就为难了。思萍在整个清泉村是最出众的。而且,刘支书暗地里透露,要是小三子在部队混不下去复员回来,那么他肯定要想法子向李家定了这门亲事。大家都晓得李思城拳头硬,谁家娶了思萍也不敢乱来。情况一般的,自知没戏,也就不敢乱提。在山乡,一般二十来岁的大姑娘是是非非闲言碎语挺多,虽然大多都是谣言,但那些长舌妇们是绝对不敢乱讲李思萍的坏话的。一则因为这闺女本份,二来因为李思城。谁都看得出,李思城只要一入了党,将来的官职绝对比老爹大得多。所以,山里人只要见到这一家三口中的任何一个,都做出一种尊敬的样子来。甚至有些与李青山平辈的,也都拐弯抹角地与李家拉起亲戚来,故意压低辈份,逢时过节用竹篮提了糖烟酒,到李思城家做客。

刘小三回到清泉村探家,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来找李思城了。现在的刘小三身穿绿军装,身材板直。一激动,冒出两句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刘小三在部队的炊事班,用他的话来讲,那是部队最关键最核心的集体。

“现在不打仗了,你猜大伙最关心的是啥?”刘小三正了正帽子,问李思城。

李思城说:“肯定是训练啦。”

“错!”刘小三哈哈笑了,“告诉你吧,大家最关心的是伙食。所以啊,我们炊事班九个人是最受欢迎的。现在部队伙食可好啦,一天换一样菜。在部队吃红烧肉,就跟在家里吃青菜一样方便。”

刘小三已经快到了退伍期限,但仍神气活现地讲在部队的奇闻。微胖的刘小三没有过多讲述关于军事的话题。有一个细节他没有给李思城讲——他因为训练成绩不达标才被调到炊事班的。当然,刘小三没有在李思城面前表演他的擒敌拳。不过刘小三告诉李思城,部队重视人才。只要有特长的,几乎都有发展。谈到深夜,刘小三终于交了底:他今年肯定退伍。因为文化课和军事都不出众,部队根本没有留他的意思。

第九十七章似有佳音动心弦

那一夜,刘小三没有回去,和李思城睡一个铺。刘小三极力劝李思城到部队上去。刘小三说:“思城,你文化好,又去过少林寺。你在部队,肯定是骨干,考学提干都优先。在这山里呆着干啥呢?说真的,我现在已在驻地联系好了单位,只要一脱军装,我肯定就不回来了。你想想,咱这穷地方有啥发展?你就心甘情愿一辈子呆在这山里?你呆在这山里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大不了像老爹那样弄个支书干干,逗人恨讨人嫌,出力不讨好。你也到外面走了一遭,外面的世界在飞速发展,而我们山乡还是老样子。我们指导员就经常讲,当兵要当好兵,做事要做大事。你在家乡呆一辈子也呆不出啥名堂来,还不如走出去。以你的能力,要是到了部队上,当军官是不成问题的。你今年都二十了,再不想办法,连兵都当不上了。我们是好朋友,我才这么劝你,你考虑考虑吧。”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怀旧船长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