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刘辟非的政令从皇宫走了一趟后,便直接发往黄河沿岸各郡县。

比起长安城百姓的担心,黄河沿岸各郡郡守却并没有过分担心。修缮河堤的事情一般安排在少雨期,如今天降大雨,道阻且长,谁又愿意冒着大雨天气去修缮河堤呢?

大将军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明面上,各郡郡守对刘辟非的政令,则是一味地言语恭维大将军的爱民之心,恨不得拍着胸脯保证说,一定会坚决执行长安的指令。其中更有借机向燕国大量索要钱粮的。

公孙援也只得如数照付。但他也认为刘辟非担忧过滤了,毕竟只是一场雨而已。

但直到这场雨波及到了蓟县,公孙援才知道这场雨究竟有多大,七月,易水涨,水淹蓟县,河水漫至小腿。蓟县的大雨下了十天不止。老天爷似乎要把他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雨水一下子落完似的。

如今,大雨弥漫,各地的通讯也变得异常艰难。即便是原本抱着乐观心态的官员,也变得担忧起来。

吕后派审食其来大将军府询问刘辟非,要不要向上天举行一场祭祀。

刘辟非答应了下来,七月十日,皇帝设坛,与百官一起,冒着大雨,向上天奉献祭祀,念诵祷告。祈求上天庇佑。但随着一声惊雷下来,帝惊坐坛下。这时一份百里加急的情报也被送到了刘辟非的手中。

众官都看向刘辟非,刘辟非来到避雨棚,颤抖着双手,将简牍取出,上面写道:“臣三川守光拜上,七月,河决瓠子,往南,淹没梁、楚。臣万死。”

刘辟非看了信,呆坐在了地上。旁边秦仲取了情报,观之,对众人点了点头:“诸位。大河泛滥,已经淹没梁楚之地。”

这场大将军与皇帝难得同心协力的合作,竟是以这样狼狈的情形结束,他们谁也没有从中赚取丝毫好处。

河决瓠子的消息传遍京师后,人们忽然想到了韩灵的话,要决黄河之堤,淹没众生。这此的对话一时间从长安传遍全国,在面对天灾无力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找一个背锅的,韩灵无疑是众人泄愤的重点对象。

更有不少大臣纷纷上言,逮捕韩灵,焚之,以泄民愤。同时要求罢免齐国相国韩嘉,选贤能者代替。作为这场水灾的“元凶”韩灵的兄长,韩嘉自然也被百姓自动归纳到恶人之列。

若不是刘辟非利用自身威望压制,情形只会更加恶化。

就在群情激奋的时候,独内史俞辰认为,如今之关键,不是找一两个人泄百姓公愤,而是要想办法拯救受灾百姓。刘辟非赞成俞辰的观点,乃下诏声明:黄河大水,天灾也,奈何归咎人祸?若再有煽动言论者,斩之。

刘辟非任命秦仲为中尉,率领一万燕军,掌管长安内外之治安,协助俞格逮捕妖言惑众者。长安百姓还没有见识过刘辟非的雷霆手段,都以为刘辟非不敢,直到一波波人头落地,一天之内,斩杀数十人,众人才知道刘辟非不会被民意裹挟。

为了项上人头,只有管住自己的口。

俞格的提议是好的。但选择一位合适的人选却很艰难。吕后这时,向刘辟非推举一人,却是宗室出身的刘信。

第430章齿桑浮兮淮泗满(一)

刘信,是刘辟非的堂兄,大伯刘信子。

大伯之嫂与刘邦有过节。刘邦发迹前,常呼朋唤友到兄嫂家吃饭,嫂厌其常来,故意敲锅以示“羹尽”。

后刘邦建汉统一之后,分封同姓诸侯王,唯独不封刘信。经太公劝说,才怀着情绪封刘信为“羹颉侯”。

刘信上任伊始,鉴于“龙舒水源出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而岗区多干旱,是年十月,在七门山下开七门堰,引龙舒水(今杭埠河)灌田约800顷。

事迹传到长安,还被吕后嘉奖了一番,奖赏帛百匹,益封两百户。

如今山(崤山)东发大水,作为宗室中少有的关注治水的宗室成员,自是引起了吕后的特别注意。当然,吕后这么做,更深的目的,却是为了拉拢宗室。

例行早朝上,年轻皇帝让众臣议论山东救灾之策。众人议论纷纷,各不一样。

刘辟非道:“百闻不如一见,臣愿意亲赴梁楚之地,探查清楚受灾情况,然后再决定解决的法子。”

帘后的吕后暗喜。

秦仲听了,劝阻道:“大将军身负天下之重,怎可轻易离开长安!臣不才,愿意代大将军往。”

萧何也道:“此事当派遣御史,督促郡守去办,大将军何必自为之。”

刘辟非道:“害怕郡守隐瞒己过,不能告知实情。我意已决,诸位请勿再劝。”

刘盈怯生生道:“梁楚百姓也是朕的子民。朕愿意与大将军一同前往。”

吕后惊地又站了起来。

好在刘辟非并没有同意刘盈的“胡闹”,刘辟非道:“受灾之地,必有疫病横行,陛下年幼,身体又弱,还请陛下爱惜龙体,莫让太后担心。”

刘盈看向帘后的母亲,知道她肯定不会同意,也只能怏怏作罢。

刘辟非既然决定亲自前往梁楚,就要做好离开前的准备。其中俞格将率领卫队保护刘辟非一行的安全。长安城这边,则由俞辰担任内史,秦仲担任中尉,秦山担任卫尉,两只只典宿卫,政事则全权交给丞相萧何来处理。

俞格卸任的郎中令之职则移交给了吕后决定,吕后让审食其担任新郎中令。

这是刘辟非对吕后的一次退让,他也希望吕后能够知情识趣,不要在自己离开关中的时候出什么幺蛾子,希望能够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刘辟非携带的随行官员则都是年轻后进之辈,功臣子弟之属,年纪在十七八岁不等,锐气正盛。刘辟非带他们去,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这些子弟,给他们一个晋升的台阶;另外一方面,则是控制功臣列侯的手段。

刘辟非做好人事安排之后,还要去拜访一人:华平。

正如刘辟非在朝会时对年轻皇帝所说,大灾过后,必有灾疫横行。所以选择良医随行很重要。华平医术超群,虽说最擅长金创伤。但在别的科目也有相当的造诣。而且治疗瘟疫,有时候更需要的是一颗救济天下的心。

额,华平的医心似乎不怎么样。当年自己出征东胡时,华平居然贪生怕死,拒绝应征。刘辟非决定这次绝对不放过他了。

不成想,来到驿馆,华平已经准备好了马车,整理东西,看样子要来一场远行了。

见到刘辟非来,华平询问道:“咱们什么时候去梁地?”

刘辟非道:“我以为你这是准备逃回辽东呢。”

赢箬从堂内走了出来,手里还捧着一个坛子,与刘辟非道:“华先生得知你决定亲赴梁楚,说自己肯定会被邀请一同前往,因此早上便开始收拾了,只是瓶瓶罐罐太多,到现在也没有收拾好。”

刘辟非笑着看向华平:“怎么这次的觉悟这么高?”

华平叹息一声道:“有一些事情是身为医者必须要做的,是不可逃避的责任。”

“我们明天就得动身。”

“明天我会携带车队到大将军府门外等你。”

热烈拥抱乱世的到来》小说在线阅读_第3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秦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热烈拥抱乱世的到来第3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