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辽东王借鉴的正是战国时期田单复国时用的火牛阵法。
当年辽东王指挥军队救援汉王的时候,模仿田单的痕迹还是很重。
不过这似乎也不能怪辽东王。那年,正是辽东王初起的时刻,能有那样的指挥已经是天授。
滨海指挥的这次水战,火攻所起的作用,被百倍放大。水本是可以灭火的,但火却能够在这装满水的马管水上,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其中玄妙,已经不可言表。
水手们还在岸边等待滨海出现。等了许久,连俞辰也心生动摇了,真担心滨海出现意外。
有一些没有耐心的水手,竟是要游进水中,想要去寻找滨海,却被同伴拉住。
“你们难道忘记公子说的吗?当任务完成的时候,便全局聚集在码头上,等待他的下一步命令。尾熊寨人,不能再有更多的损失了。”
被拉住的那名水手身子一颤,抱头痛哭了起来。他的父亲、哥哥、弟弟,已经全部牺牲在上一次的水战之中了。为此,他不止一次对滨海冷嘲热讽。认为滨海为将族人带进覆灭的命运。
可如今胜利了,滨海却迟迟没有出现。尾熊寨人为丹东人做的,比丹东人为自己做的还要多。看到这位抱头痛哭的尾熊寨人水手,中原人也好,高句丽工匠也好,一个个心中都五味陈杂。
“是滨海公子!他回来了!”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的一句,众人都朝海上望去。滨海脸上洋溢这笑容,缓慢的朝码头岸边游来,当游到岸边的时候,他终于脱力,上半身上了岸,下半身还在水上。
众水手见了,连忙上前,将滨海从水中捞出。
俞辰火速命人取来干净的衣裳,让滨海换上。滨海也不犹豫,直接当众脱掉了身上的湿冷的衣服,换了新的衣裳。
俞辰当中许诺:“我会向辽东王为诸位请赏,尾熊寨人,将获得与我华夏同等的待遇。相信辽东王若是知道了这场胜利,应该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召见公子的。”
滨海道:“能够为丹东分忧,是尾熊寨人的荣幸。滨海本人并无所求。”
俞辰已经从尾熊寨人中打探到,比起向往中原文明的尾熊大人,这位公子,似乎还并不明白他为何这么做,他之所以竭忠尽智,不过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罢了。
命运啊,总是爱和人开玩笑。
俞辰当晚拿出周缎家奉献的几头猪,杀了,做成了炖肉,犒赏丹东舰队的水手。当晚,整个丹东县城,都飘着一股肉香。
第225章谁是王
随着辽东王坐镇襄平,辽东全郡恢复了稳定,贸易也日趋兴盛起来。辽东郡的营口县,地处辽水的出海口,成为外来商船集结的码头之一。
辽东王三日前,以全文杰、屠蒙为左右校尉,统领六千兵士,从襄平出发,来到了营口。营口的百姓,对于辽东王调集这样一只重兵来此,莫衷一是,甚至有人说,辽东王决定从海上进击燕国。
这可把潜伏营口的燕国间谍吓了一跳,慌忙将这里的消息送往燕国。
这日,天朗气清,是难得的好天气。商人百姓各自忙碌着。码头的工人们早早的被自己的工头叫醒。小石头便是码头工人中的一员。
小石头原本是蓟县荒木村人。蓟县是燕王的大本营。那里如今闹了饥荒,许多穷人没有饭吃,活活饿死。小石头的家人便是在那个时候饿死的。
当时有商人来到蓟县荒木村,告诉他们,可以前往辽东干活,那里有吃不完的粟米。
辽东地多人稀,又连续发掘大批铁矿,加上兴建码头,都需要人力。而辽东的人口基数,比起中原诸侯,甚至比地处燕北的燕国还要少。
燕国与辽东贸易往来尚算频繁。燕王用大量粟米从辽东获得大量铁矿,整顿武备的时候,却忘记了喂饱他的人民。燕国百姓忍饥挨饿,这就给了刘辟非可乘之机。
一只新兴的行业开始出现出现。商人们从各地贩卖人口,送往辽东。在诸侯割据的战乱时代,百姓命不如狗。贩卖人口到辽东是一项获利颇丰的行业。
这些商人流走在燕国、齐国各地,以招工的名义,将这些人送往辽东。
饿坏了的蓟县百姓听说可以混一口饭吃,都踊跃报名。
同村的人把小石头拉到招工的工头面前,道:“把他也带走吧,他家里就他一个人了,怪可怜的。”
“他能干什么活?我们是招工人,不是发善心!”
这时,一支燕国军队出现,将整个村子给包围了。有胆大的村民朝军中看了一眼,道:“是臧辉将军的兵!”
得知是臧辉将军,村民们又都从茅屋中冒了出来,来到臧辉军前,向臧辉磕头:“求臧辉将军救救我们吧,我们许久没有吃上一顿饭了。”
工头冷笑看着这一幕。在这个时代,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之一。燕王请愿自己的百姓饿死,也不会希望自家的百姓流失到别人的土地上去。
这位前来的燕国将领,就是奉命来阻止他们招工的吧。
臧辉的确是奉燕国臧荼的命令,来阻止这一切的。
可是看到一众跪下来的人,他的心肠不由得软了下来,将怒火发泄在了招工的工头身上。
“把这骗子给我拉过来。”
燕国士兵将招工的工头带到了臧辉的面前。
“我问你,你骗我燕国百姓去往辽东,是要他们做什么?”
“矿工、搬运工。运气好的,说不定能跟着铁匠师傅做一个学徒,将来也是十分有前途的。”
“你们那的矿工死的人多吗?”
“常常死人。”
“搬运工呢?”
“搬运工的命运也好一点,但也只能挣个温饱钱。”
“你们那里的铁匠也不怎么收学徒吧?”
“启禀将军老爷,辽东那里的铁匠,大部分是齐国的师傅,他们心高气傲的很,看上谁,是谁的机缘,看不上的话,咱也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臧辉面向荒木村的百姓,喊道:“听到了没有,你们若是跟随这人前往辽东,等待你们的是沦为矿工的命运,在燕国,矿工是奴隶做的事情,你们宁愿去辽东做奴隶,也不愿意在蓟县做一个人吗?”
这时,小石头抬起头,问臧辉:“将军老爷,去辽东当奴隶,有饭吃吗?”
一直不愿意收留小石头的工头上前拍着小石头的肩膀:“孩子,奴隶也有饭吃的。辽东王颁布了法令,矿工的饭是随便吃的,你想吃多少,便有多少!”
荒木村的百姓听了大喜,喊道:“我们不当人了,要吃饭!我们要吃饭!”
做吃饱的奴隶,比饿死的人强啊。
旁边的卫兵看群情激奋,道:“将军,燕王有命令,若是他们执意去辽东,那就只能将人全部杀死,不能让辽东占便宜!”
“可是……”
“将军,我们还要赶往其他的村落,莫要有妇人之仁!”
众百姓听说他们的王要将他们杀死,都面露惊惧。
卫兵知道他们的将军是个仁慈的人。当下一名卫兵下了马,走到一个村民面前:“你是愿意做燕国的人,还是愿意做辽东的奴隶?”
村民道:“我只想吃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