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句丽内乱,韩嘉能够想到三家分晋的典故,看来书读的多了,也不全是一无是处,不都是如韩灵一般,脑袋里只装着民生,多装点智谋也是十分好的嘛。
这一点,哥哥韩嘉显然要比他那个妹妹强多了。
刘辟非也不准备对高句丽大规模用兵。韩嘉所做之部署,正符合自己的期望,声势要大,雨点要小。
派兵进入丹东,威慑高句丽,却是值得的。
刘辟非召来吕青山、秦仲。
秦仲得知了丹东的情况后,顿时跃跃欲试起来。
待刘辟非问:“你们两人谁愿意前往丹东,帮助韩嘉铲除这些不听话的小部落?”
秦仲却是看向吕青山。
吕青山苦笑一声道:“王上,秦仲将军是合适人选。”
刘辟非看了吕青山一眼,其实他最中意的人选是吕青山。吕青山稳重,办起事情也让自己放心。
看秦仲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刘辟非十分害怕秦仲把一场小战拖成了大战,最终整个辽东的力量都要耗在灭高句丽的战争中。
刘辟非道:“秦仲将军的意见呢?”
秦仲忍住心中激动,道:“末将愿为王上效忠。”
刘辟非道:“我给你三千军。对你的唯一要求便是只能活跃在丹东方圆百里之地。”
刘辟非这么说,是要让秦仲不可过分参与到高句丽的军事中来。
刘辟非让秦仲回去准备了。留下了吕青山。
刘辟非道:“我更希望是你带兵前往丹东。我其实并不太放心秦仲。”
吕青山笑道:“陛下是害怕秦仲用兵激进吗?”
“秦仲并不是一个习惯用正的人,他若前往丹东,丹东的安宁景象,恐怕也不会再有。我害怕他与韩嘉冲突。”
如今军中弥漫着好战的气息。其中领头人,不是吕青山,而是秦仲。秦仲认为,在这个世道,以战养战,才能发展壮大。
他甚至屡次向刘辟非提议,先灭高句丽,再打造战船,水路并进,灭燕国,进而北图中原。
吕青山道:“我却认为,韩嘉在丹东采取的策略太温和了。他不仅要蓄养我中原百姓,甚至也要把高句丽的百姓也蓄养起来。长远看来,丹东是高句丽人的还是我辽东的呢?”
刘辟非问:“若是日后高句丽也并入我中华疆域,吕将军还会有这个疑问吗?”
第182章三家分晋(二)
全文杰与屠蒙带兵护送苏绿抵达河甸城三十里外,远远看见了绿水夫人的军队与朱然军将河甸城包围。
浑江与马管水之上,朱水家的水军却依旧活跃在两条流域。朱水家在水军方面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但这优势也只是暂时的。
绿江夫人已经在浑江与马管水的上下游合适的地点屯驻重兵把守,并布置了投石机,阻止河甸城的朱水家乘船逃离。
朱水家的水军活跃的范围只能局限在浑江东西十里之地,与马管水下游二十里。
全文杰将辽东军士隐藏在树林之中。苏绿则要先回河甸城禀明情况。韩嘉自知全文杰一个武夫,只能把劝说朱然的希望寄托在苏绿的身上。
因为河甸城的水军还有一定范围,朱水军特意安排了一个地点,每到特定的时间,便有水军船只游弋在此地,接苏绿进入城中。
苏绿回到河甸城,见到了朱水。朱水是高句丽的大傉萨兼河甸城城主。
朱水今年五十余岁,个子不高,年轻的时候,是河甸城水师的提督。他是一个性格激烈的人。
自高句丽王死之后,高句丽连续两名王子战死在辽东,竟因此无人来继承高句丽的王位。
绿水夫人虽然为王后,可年轻尚轻,并没有子嗣。准备推举自家人来继承王位,朱水不肯屈服,却没有想到同样是公室的朱然家,居然屈从了绿水夫人。
这让朱水万万没有料到。
得知苏绿回来,朱水亲自来迎,见到苏绿后,直接抓住苏绿的衣袖问:“辽东王怎么说?可愿意帮助我们对抗绿水夫人吗?”
苏绿把韩嘉为河甸城的谋划与朱水说了。朱水听罢,摇头叹息:“这可能成功吗?中原人实在太异想天开了。朱然军若是愿意与我们联手,又何必帮着绿水夫人攻打我们?”
苏绿道:“到了如此地步,能争取一线生机便要竭力争取。苏绿来河甸城,便是支会大傉萨一声。若劝说成功,自是好的。若劝说失败,河甸城势不可保,大傉萨可乘船逃离,在接应点自有辽东的军队,护送大傉萨前往丹东,到时再有图谋不迟。”
朱水问:“辽东王派出多少兵马?”
“步兵一千,骑兵一千。”
听到这个数字,朱水苦笑一声:“看来辽东王也是会做生意之人,只两千兵马,便想要图谋我高句丽。”
苏绿直接在城内码头辞别了朱水,一叶孤舟,飘到了浑江之畔,朱然军驻扎的营地。
苏绿上了岸,扶正自己的长冠,挥了下衣袖,来到营门前,与守营门的士兵道:“去通知你们家主,说有故人来,盼望一见。”
不久,朱然、朱灵、范瑶三人齐齐来到营门前,迎苏绿进入营帐,安排宴席。
朱灵向苏绿敬酒道:“苏先生大晚上来我军营,有什么指教吗?”
苏绿道:“特来为朱然家送终。”
朱然听了,拍案大怒:“你个酸臭书生,信不信我一刀劈了你!”
朱灵却并没有朱然那么愤怒,道:“如今被大军包围的是朱水家,苏先生是朱水家门客,为何不先为自己送终,反而要为我们送终呢?”
苏绿道:“朱水家已得辽东王支持,即便城破,也可全身于辽东。没了朱水家,到时,朱然家又该如何自处呢?绿水夫人又会如何对待朱然家呢?”
范瑶此时已经学了一口流利的高句丽语,用高句丽语道:“辽东王准备往高句丽派出多少兵马?”
苏绿道:“辽东王并无意于高句丽的领土,派出的兵不多。”
范瑶问:“苏绿先生若只是给我们送终,话已经传到了,若是没有别的事情,念在两家同为朱氏的份上,就请离开吧。”
朱灵听了范瑶的话,想要站起,却被范瑶回头望了一眼,复又正襟危坐。
朱然家之所以愿意听从绿水夫人的吩咐,却是范瑶给出的建议。毕竟,“三家分晋”
的典故,并不是只有韩嘉知道,身为范增关门弟子的范瑶也是了解的,他们实行的也正是这个计策。
因此,见到范瑶劝说苏绿离开,朱灵便有些坐不住了。好不容易等来朱水家的使者,一旦放走,朱然家的计划岂不是要泡汤了吗?
范瑶却示意朱灵切勿急躁,不可让苏绿看出朱然家的急迫之情,以求在未来打败绿水夫人的时候,能得得到更多的好处。
朱水家显然比朱然家更渴望结盟的,苏绿禀明了自己的来意:“若是朱然家愿意同朱水家联手,内外夹击绿水夫人的军队,平分高句丽,各自称王,岂不比为人臣子,要舒心适意吗?”
范瑶问:“这是中原人为你们出的计策吗?或者便是襄平城内的辽东王刘辟非?”
苏绿坦诚道:“并不是。我只是见到了丹东县令。他为我谋划如此。不过,辽东王显然很信任他,委以他全决丹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