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接到他的电话,付江伟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倒不是因为即将升迁,而是能真正施展拳脚大干一番。在南阳,他一直被压着,甭提过得多窝囊。颌首道:“我随时等着您的召唤。”
陆一伟笑了,道:“还是当年咱默契的合作,你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出了事我在背后为你撑腰。至于干到什么程度,就看你怎么干了。”
“明白。”
见时间差不多了,付江伟起身道:“陆书记,我就先回去了,你要早点休息。”
“急什么,大老远跑过来,我已经让胡鹏给你安排好住处了。”
付江伟执意要回去,陆一伟冲胡鹏递了个眼色,将其送到楼下。
付江伟走后,陆一伟拿起针孔**把玩了半天,重重扔到桌子上,起身进卧室更衣洗澡准备睡觉。
刚换了衣服,有人敲门。陆一伟还以为是胡鹏,想都没想开了门,转身问道:“送走江伟了?”
“陆书记,是我……”
陆一伟猛然回头,认出了眼前的男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沈晨为。
这是面见他的第四个常委,至今还有六个常委尚未露面,只是昨天来得时候草草见了一面。按道理说,县委书记到任,最先面见的就是常委,然而,其他人不知什么原因迟迟不肯露面。沈晨为来得晚了些,至少态度还算诚恳的。
“哦,是沈部长啊,快进来坐。你看我刚换了衣服……”
沈晨为关上门走进来连忙道:“不碍事,都是自己人。本来白天就应该见您的,临时去市里开会了,来得晚了,还望您见谅。”
陆一伟坐下取出烟递上谦虚地道:“您是前辈,应该我去看您才对。”
沈晨为赶忙摆手道:“陆书记,千万别这么说,最起码的礼数我还是懂的。”
见对方放低姿态,陆一伟眯着眼微微一笑道:“沈部长是迁安人?”
沈晨为颇为意外,惊讶地道:“陆书记到过迁安?”
“没有,包秘书长是我的上司,他是迁安人。”
沈晨为频频点头道:“包秘书长是我们迁安的杰出人物,我和他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不过不是太熟。”
从一个局外人入手,化解了初次见面的尴尬。沈晨为长得个头矮小,头发稀疏,相貌平平,频频转动的眼珠子可以判断此人诡计多端,八面玲珑,比较狡猾。相反,贺崎森要比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看一个人看眼睛就足够了。
另外,他深夜造访也足以说明了他的性格。并不想让刘占魁知道,但又不得面见,这样做两头不得罪,也想两边讨好。这种人在官场上屡见不鲜,所谓的墙头草、老好人就是指他们。
这类人表面看似聪明,实则不然。要是足够的聪明可以在两派之间轻松迂回逃脱,要是耍小聪明下场会很惨,就看会不会做事了。
陆一伟在琢磨他,沈晨为也在琢磨对方。在官场上,年龄和资历是无法绕开的谈资,如同翻老三篇一样,见面先比试比试,可眼前的县委书记无论从哪方面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怎奈何,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不服气不得不低头。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好在对方架子不大,初次见面还算融洽。
沈晨为道:“陆书记,我在龙安干了八年了,原先是副县长,去年换届的时候往前挪了挪,也就是说,干组工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很多事可能做的不好,还望您多多指点。”
对方摆出了谦虚态度,陆一伟微微一笑道:“我以前也在组织部干过,这个部门事情多,任务重,且责任重大,想干好很不容易。不过据我了解,龙安的组织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我没什么要求,继续保持就行。”
沈晨为本以为对方各种挑刺,没想到如此温和,其能力和水平可见一斑,果然有两把刷子。点头道:“组织工作确实不好干,但我也在努力。尤其在人事这方面,近年来提拔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不过在领导架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下一步将尽快改进工作方式。”
“嗯,不急,慢慢来吧。今天本来想见你的,我已经和贺部长说了,由宣传部和组织部牵头,在近期组织一次**宣讲活动,回头你和老贺对接一下,要尽快启动。”
“好的,有具体要求吗?”
“参照省市文件,结合龙安实际,搞出亮点特色,提升党建水平。”
“明白了。”
沈晨为起身道:“那我回去以后好好琢磨一下,有结果了尽快向你汇报。不打扰您休息了,您早点睡,我就住在楼下。”
陆一伟将沈晨为送到门口,关上门的瞬间总算松了口气。以前羡慕当一把手的,呼风唤雨,权倾天下,好不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可谁又知道背后的苦,从早上一睁开眼就没停歇过,到现在都不能上床休息,即便躺在床上丝毫不能放松,脑子里还要思考,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中,这才刚刚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
准备进卫生间时,他突然停止脚步猛然回头,看到茶几上摆放着的**……一再小心谨慎,居然犯如此低级错误。不出意外,沈晨为看到了。他赶忙收起来,放到书房最下层的柜子里。他不知道是谁干的,不过心里有数。先让他们欢腾几天,等到时候再一个个收拾。
洗了个澡,反而清醒了许多,睡意全无。干脆来到书房,拿起旁边放着的龙安县志仔细研读起来。龙安历史上叫霄关,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此处乃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发生过不少战役,其中最有名的南湖之战,后改为龙安,意为龙祥之地,安邦之国。这一改名可谓点睛之笔,比原来的霄关好听多了。
此外,这里又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当年三个旅日寇从这里经过长驱直下,挺进南江平原。当时某高级将领在此指挥,为阻止日寇铁骑,苦苦打了三年半,死伤无数,英雄辈出,可歌可泣。抗战胜利后,党中央还专门表扬了龙安人,称之为“龙安精神”。
然而,这些富有正能量的东西被当地遗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偷县”、“刁民县”,为什么会如此,是这里的人真的可恶吗,还是存在种种误传,扭曲解读了淳朴善良的龙安人?
陆一伟有些坐不住了,把书合上思考了半天,拿起手机打给了王文超。
“你现在来我住处一趟,我让胡鹏送你上来。”
听到县委书记召唤,王文超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县委家属楼。
此时已是十点半,对于陆一伟而言早已没有时间观念。想要提早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
王文超进来后,陆一伟没有客套,直截了当道:“知道为什么这么晚叫你来吗?”
王文超战战兢兢,受宠若惊,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龙安精神是什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题,王文超有些招架不住,定了定神道:“龙安精神是指当年抗日战争,龙安县30万百姓用血肉之躯阻止了日寇南下,战争持续了三年多,死伤惨烈。拒不完全统计,至少死伤了将近5万人。面对我县英勇抗敌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当年在人民日报专门刊登了龙安抗战情况,并进行了系列评论,首次提到了龙安精神,就此延续下来。”
“哦,这么光辉的历史为什么现在鲜有人提及?”
王文超面露赧色,低头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