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兰也道:“你爸说得没错,这可不是盖房子,要是错了还能推倒重来,那可是人命关天啊。万一出了问题,咱可担不起责任啊。我也不同意你这样做。”
父母都反对,而陆一伟一根筋地道:“不尝试怎么知道效果呢?何况许伯说了,这两味药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对身体并无害处,万一治好了呢?你看,我药都带回来了。”
“不行!”陆卫国坚决地道。
陆一伟依然固我,执拗要尝试一下。
刘翠兰说了软话,道:“你一定要尝试的话,你应该征求她母亲的意见。要是她母亲同意了,我们也没话可说了,好吧?”
陆一伟妥协了,只好给谢玉芬打电话征求意见。本以为她会不同意,没想到她欣然同意,道:“只要能医治好楚楚的病,什么法子都可以尝试。”陆一伟明白谢玉芬心急如焚,再三保证道:“嫂子,您放心,我定会全心全意照顾好楚楚的。”
陆一伟再次征求楚楚的意见,楚楚年纪还小,懵懵懂懂地点头应承。当晚,就按照许半仙的叮嘱为楚楚下药。
陆一伟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一早就询问楚楚的反应。楚楚愉快地答道:“没有以前那么痒了,而是皮质也开始软化了。”陆一伟听后,异常兴奋。然而,当天下午,楚楚就痒得在炕上打滚,把陆一伟家都吓傻了。
“你看你,我说不要尝试,这下该怎么办?”陆卫国哆嗦着手道。
刘翠兰则替儿子打掩护,道:“都到这个时候了,就不要相互埋怨了,赶紧想办法吧。”
陆一伟慌里慌张地打电话给许半仙。许半仙得知后,不放心地赶了过来。看到楚楚的模样,也倍感紧张,待查看身上的牛皮癣后,连连摇头道:“不对啊。”随即询问:“你们用什么水给孩子泡的澡?”
“井水。”刘翠兰道。
“烧开了吗?”
“肯定烧开了。”
“那凉水呢?”
“直接兑得凉水啊。”
许半仙或许找到了根源,松了口气道:“这种病特别敏感,井水里含碱量大,怕与这有关。今天晚上你给她用河水泡,记住,不能直接用凉水,而是等水烧开凉了后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当晚,许半仙没有回家,他要亲自观察楚楚的病态。次日,楚楚一天没有喊着痒,反而说身上轻松了许多,一家人提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接连用了几日,楚楚身上的牛皮癣开始蜕皮,不过依然能看到血红的斑块。。又过了几日,鼓起的小包渐渐小了,显现出少女应有的肤色,让一家人倍感兴奋。谢玉芬得知后,马不停蹄赶了过来,看到楚楚的病情确实有好转后,几乎激动得说不出话,竟然给陆一伟一家跪下,感谢他们的“妙手回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过去半个多月了。陆一伟怡然自得地躲开是非之地,与父母度过了十几年来难得的团聚。期间,楚楚的病情在许半仙的调理下,竟然神奇般地好了起来。虽然还留有红褐色淡淡的疤痕,但皮肤已经变得光滑,不得不说陆一伟这次赌赢了。
许半仙由此推出,楚楚患牛皮癣极有可能是内火所致,他又让陆一伟专门到省城的藏药店购买了藏红花,继续清除内火,巩固疗效。而楚楚也如同换了个人似的,变得活波起来,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照着镜子观察自己的变化,然后疯疯癫癫地带着小狗漫山遍野地奔跑。
此外,谢玉芬和楚楚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楚楚好转后,谢玉芬干脆也住了下来,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快乐。谢玉芬也改变了许多,她放下身段,一同和陆一伟的家人去地里掰玉米、刨土豆、摘豆角,脸上的愁容不见了,而是无比灿烂的笑容。
夏天最后的一丝余热在中秋节后倏尔离去,秋高气爽的季节随之而来。百姓们将最后一串玉米吊在房檐上,又开始腌制储备冬天的咸菜。冬天一来,意味着一年又要过去了。
期间,陆一伟最牵挂的人无疑是张志远。可关于他的消息只有只言片语,除此之外任何消息都没有。白玉新告诉他,郭金柱想方设法见了张志远一面,人一点事都没有,但关于他的调查依然进行着,至于什么时候结束,是个未知数。
等待,是一种折磨。就好比走进医院,医生说你有病,却迟迟查不出来是什么病,让人等得望穿秋水,蹙损春山,看不到任何希望。看来,张志远是彻底得罪了市委书记田春秋,不整出点什么动静来,绝不肯收手。
上次在《西江日报》刊登了关于“南阳模式”的文章,似乎没什么效果,并没有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反而激怒了一些人,加速了事件的连锁反应。陆一伟对此不冷静的做法有些懊悔,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再说其他的也没用了。而花巨大代价求大学教授蔡润年上《内参》一事,至今未得到相关消息,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陆一伟已经完全放弃了,不再抱任何希望。
张志远那边无相关消息,而苏启明这边可热闹非凡了。苏启明没有失言,几乎每天蹲守在石湾乡督阵指挥。在如此高压态势下,进展自然顺利。涉及征地的农民在一星期之内全部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为水泥厂建设赢得了时间。同时,在秦二宝的赞助下,几十辆铲车和工程车进驻工地,将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收的庄稼一股脑地推平,石湾乡一时间成了巨大的工地,每天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工程进度正如苏启明的期望有序推进着。
此外,南阳电视台几乎成了石湾乡电视台,每天都是轮番滚动播出建设水泥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水泥厂建设进度,并深挖在施工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南阳日报》也成了石湾乡专版,突出醒目位置每天追踪报道,报道的语气都是苏启明指出,要求、强调,再强调……用极其强硬的语气传达苏启明的各类指示,建设水泥厂成为了南阳县当前最重大的一项工程。
对比苏启明和张志远,可以看到截然相反的工作做法。前者喜欢营造声势,用高压的态势来推进工作;而后者相对低调,不愿意表功,更喜欢默默地工作。如此一对比,百姓觉得张志远给南阳就没有带来多少实惠,反而苏启明雷厉风行,一心扑在事业上。可见,舆论的力量多么强大,是彰显政绩的重要法宝,张志远就输在了这步棋上。
曙阳煤矿改制并没有因为张志远的离去而停止,在百泰公司总经理李春妮的带领下加快了改制步伐。企业职工分流基本接近尾声,矿井技改升级也全面启动,同时,曙阳煤矿正式更名为“百泰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李春妮作为外乡人,不参与南阳官场的事务,就连张志远被接受调查,她都没有过问。期间,苏启明一次都没有去过百泰煤业,相反分管煤矿安全的常务副县长田国华跑得比较勤快些,至于去干什么,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