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不过纠评台的舆论已经完全一边倒,郑渭想要回天也在所难行。他心想只有在天策府内部讨论如何执行时想办法了——舆论是舆论,真要执行,还是得看他长史如何调动人手。

不料就在天策府内部的议事中,郭汾建议将这件事情从政务层面,提升到军政层面上来——也就是说从内政转变为涉及军事的范畴。这样一来事件的性质就变了!

杨定国却道:“这件事情已经影响到了国计民生,正该如此!”又自动请缨,道:“老夫虽然年迈,却愿意到高昌走一趟。如果诸位信得过我,这件事情就交给老夫吧!”

郭汾道:“这件事情,也正应该由中枢派一个人过去亲自办。若是个地方官吏,或者威权不够,只怕办不下来。但是我觉得杨国老并不合适。”

杨定国看了郑渭一眼道:“我不合适,难道要请郑‘相爷’去么?”

郭汾道:“凉州政务繁忙,郑长史哪里走得开?我是想,这次的事情,有很大原因是杨易将军将许多北庭军民发派到高昌、伊州就食,既然如此,也不用从凉州派人了,就干脆让杨易将军来办这件事吧。让他以轮台都督身份,在秋收之前主管龟、焉、高、伊四州粮务。”

杨、郑两人都愣了一下,一时想不通郭汾为何会有这个提法,郑渭固然觉得不妥,杨定国也道:“杨都督主持北庭防务,既要防备漠北,又要处理北庭的重建,只怕分身乏术啊!”

郑渭也道:“而且杨都督如今是边防重将,若再牵涉到政务上来,只怕混淆了军政界限。如今杨都督已经在总理北庭军政,若是将山南也交给他,那权力就太大了——当初就是宁远郭都督,也没有这般大的权力啊!”

郭汾却道:“我却觉得,杨都督必有办法。而且也不是要他署理山南的政务,而是将天山南北统合起来,作为一个总的缺粮区,让他来主抓对军、民、商、奴的粮食调配。如今中部的粮食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严重到影响军心民心,此事若是处理不好,北庭也会被拖垮的,所以这事不止是政务了啊。而且民间也一致认为应该严打。既然如此,唯有先将山南连同北庭一起进行粮食管制配给,按照战时紧急情况来办。再说这原本不是常态,待秋收之后,就食的军民回到北庭,杨都督的这个权限自然终止。这也就几个月的时间。”

杨定国点头道:“这说的也有道理。我觉得可以考虑。”

鲁嘉陵这时也从兰州回来了,笑道:“杨都督在高昌是干过一票铁血之事的,若是他去,还没到高昌只怕那批粮商就得吓得魂都没有了!”

他说的,正是杨易诛杀庞特一事!那件事情郑渭其实也不赞成,但当时的幕后推动者是张迈,所以郑渭没法否决。

薛复对这件事情一直没什么意见,这时目光闪动,若有所悟,点头道:“若是此事依战时情况处理,那便容易多了。”

只有郑渭依旧主张持重。

郭汾道:“务本之道,仍然得从律法上着手,但这个远水救不了近火,今天的决议只是从权。当初元帅吩咐东方之事,我们若有歧异则以多数决定,如今既然有五人中有四人赞成,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杨都督吧。”

凉州中枢要将天山南麓的粮食管辖进行战时配给的消息一经传出,安陇大哗,民间仍然是一派支持的声音,然而当事情犯到了自己的头上,许多生意人便都惊怕了起来。

政令尚未正式发布,但高昌的那些粮商早在凉州埋伏了眼线,一收到消息马上以比官方还要快得多的速度向西传递消息,高昌众粮商听说之后震惧非常,一时间整个高昌市面都恐慌了起来。

若真的按照战时配给来办,那么这些粮商只怕都得亏得连渣都不剩,许多小商贩听到消息的那一刻都失声哭泣,高昌一条街人人洒泪。

其实,当初郑渭若是在收到粮价攀升的消息后马上就放出这样的风声,众粮商未必会这样怕,但这次的事情在凉州闹得纷纷扬扬,将各个阶层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且凉州坊间也罢,纠评台的御史们也罢,其言论全都对粮商们极其不利,这时候再吹出这个风声来,满高昌的粮商便都相信了,害怕了。

惊怕之后要想办法,有的道:“不如赶紧将粮食藏起来吧。”

却马上被人冷笑:“藏?怎么藏!人家轮台都督是什么手段,不管你藏在哪里,掘地三尺也会给你挖出来!”

也有的说不如赶紧运走,然而粮食不是金银珠宝,运起来不但费用甚大,而且速度很慢,这样大宗的运输当日连官方都觉得困难,何况民间?这个应对的办法也就是说说而已。

高昌整条街也有痛骂的,也有哭诉的,也有要到西面“元帅处”告状的,也有让与他们有关联的御史赶紧喊冤的——他们的理由就是天策大唐的施政主张从来都是说要保护境内所有良民的人身财产的,今天元帅怎么可以说话不算数?

然而骂也骂了,哭了哭了,告状和喊冤的事也有人在进行,可是还没出发,就已经有商人打起了小九九来,秘议道:“咱们在中枢的那帮人,看来是没法帮我们的了。我早听到消息,中枢那边是真的要严办!这次的事情,十有八九是要进行的了。什么律法也好,什么制度也罢,其实关我们什么事情?闹到最后若挡不住那位轮台都督,再来个抄底,那时候我们就连本都要亏掉了。也不想想,当初他对付庞特是什么手段!不如输少当赚吧。”

因此便都怕了。

第二天便有几家小商贩耐不住,首先降价售粮,这降价的口号一出,这几家商贩登时被同行骂了个半死,指责他们没有道义,指责他们不团结,指责他们不该被这风声一吓就垮了!

然而想要指望商人们为了道义而团结起来,要让他们面对官府时鼓起勇气,那是做梦!

不用等第三天,第二日黄昏便又有几家小商贩跟着降价,这价格若是不降下来,众人齐撑,便是撑它几个月也未必就降下来,这时候一旦有人降了个头,便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到了第三天清晨,高昌二十家大粮商中的三家也将粮价跳楼,当初粮价攀升时还是一步步地攀,这时粮价降下来,那便是跳悬崖一般!

而且粮食的降价狂潮也有如瘟疫一般,一开始是出现在高昌,跟着便开始蔓延到了伊州、龟兹、焉耆,甚至沙州!

高昌市民,也有趁机狂扫的,也有的道:“不忙不忙,且莫着急,看看再说,明天说不定还要降价!”

如此一来二去,粮市更是节节下走,等到粮价开始下挫的消息传到凉州,那已经是十日之后,高昌的粮价已经降到许多粮商要跳楼!即便如此许多百姓还是不肯买,都要等粮价跳到最低。

就在这时在高昌就食的军民得到了授意,在粮价降到平时两倍左右开始购入,若非如此只怕粮市会有价无市。

郭汾听到消息之后甚是欢喜。又过十余日,杨易开始发来回函,声称自己以轮台都督的身份兼涉山南政务,不合定制,若是真要施行,只怕会乱了国法,还是请中枢另行安排。又认为如今境内无事,如果贸然推行战时体制,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只怕日后会有遗患,因此希望中枢重新考虑这一政令。

大唐铁骑》小说在线阅读_第8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风万里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唐铁骑第8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