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陇右……李卿、吕卿、宋卿就干得很好,陇右受吐蕃思想侵蚀多年,文教必须严抓。此次入蜀,抓了一批为了贪墨而草菅人命的蜀臣。朕定了一个标准,非穷凶极恶着迁徙至陇右为民,可免死罪大罪。三代以后,允许參加科举为官。到时候江南亦会如此,朕会不断的安排人充实陇右,令陇右重现生机。”
罗幼度心中有一盘大棋,凉陇之地,直通西域。
想要征服西域,凉陇不说恢复至唐朝鼎盛模样,至少也得拥有供应征伐吐蕃或者西域的粮食。
总不能西征的粮食都得从江南运达,那可就操蛋了。
陇右、关中、灵州,这三地是罗幼度为开拓西域规划的后勤重地。
这种情况在唐朝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有长安这拖油瓶。
长安太过辉煌,以至于盛极必衰。
数以百万计的人聚在一个地方,还有成群结队的达官贵胄,王孙大族,他们大多都不事生产,还坐拥大片土地,八百里秦川给他们祸害的差不多了,以至于关中根本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但随着唐末动荡,关中人口锐减。
秦川田地也在这五十年间有所恢复,长安少了大批达官贵胄的祸害,荒芜的土地在地方官员的引领下,重新种上了粮食,已经有了不小的起色。
长安已经不适合再为国都了,但关中平原还是拥有发展潜力的。
关中平原、陇右塬上加上塞上江南,规划的好,足以供应西征所需粮草。
这一切罗幼度都放在心里,并不着急,可以慢慢来,毕竟还有一个契丹没有解决。
只要搞定南汉,余下的心思就全在契丹身上了。
李处耘、吕端、宋雄等人,虽不知罗幼度的野心,却也听出了他对凉陇之地的重视,纷纷表示愿为朝廷肝脑涂地。
现在的大虞朝离真正收复汉唐故地不远了,任谁都看得出来,继任汉唐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诞生。
只要干得好,青史留名,绝对不在话下。
开创一个时代的功绩,没有人抵得住这种诱惑。
也是因此,中原朝廷的诸多官员都舍命办公,只求能在史书上留下只字片语。
罗幼度看着堂下文武目光中的火热,心知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喂鸡汤。
这个时代的风潮就是最大的鸡汤,有心而上的人,何须他人喂食?
“好了,这为朝廷出力之余,也要懂得劳逸结合。可别累坏了身子,祁国公已经给诸位准备了宴席,今日朕与诸位,不醉不归!”
祁国公就是王景。
罗幼度当年还未登基,这家伙就效仿五代旧习俗,早早地表示投效。
虽说此举不提倡,但罗幼度登基之后,还是有所表示的,将王景从褒国公提到了祁国公,换了一个称谓,增加了食邑。
秦州府衙,灯火通明,文武诸将把酒言欢。
罗幼度与王景、韩令坤聊着过往家常。
想当初罗幼度就是利用王景这个外臣不愿得罪内臣的心理,以王景来制衡韩令坤,从而与两人结下友谊,成功立下功勋,进入武臣行列。
回想起来,不免唏嘘。
这时王廷义举着酒杯来到王景面前,带着几分醉意的道:“老爹,我敬你一杯。”
王景的脸瞬间放下来了,哼道:“不喝!”
王景早年就是一个流氓,他心中有一个白月光,将她抢来当了压寨夫人,生了王廷义。
白月光在生下王廷义之后不久就死了。
王景带着襁褓王廷义东征西战,好几次命悬一线,但看着幼小的儿子,强撑了过来,有了今日成就地位。
虽说他女人不断,还纳了名妓侯小师为妾,也有了其他儿子,但对于王廷义的关爱是其他人远远比不上的。
王景让王廷义在京师报他的名号就足以证明一切了。
为了王廷义的安全,王景煞费苦心。
别人的盔甲用铁片,他给王廷义打造的盔甲用的是钢片,百炼钢片,还刷大漆。
罗幼度、郭荣的皇帝铠甲论及防御力都不及王廷义的百炼钢甲。
结果这货上战场居然觉得盔甲有碍武艺发挥,赤身战斗。
可将王景气得,三天三夜都睡不好觉。
此刻难得见面,王景不舍得动手打,只能傲娇的不理他。
王廷义酒喝得有点多,看着不给面子的老爹,高喝道:“我乃当代王景之子,你敢不给我面子!”
王景气笑了,拍案而起:“你老子就是王景!”
王廷义怔了怔,对哦,看着要吃人的老爹,瞬间怂了,余光却见在上首暗笑的罗幼度,瞠目道:“我上司是罗天子!”
王景回头看了一眼罗幼度。
罗幼度见火已上身,笑道:“这个,朕还真说过,如果他报祁国公名号不管用的时候,可以报我的名。”
王景咧嘴一笑,道:“那行,陛下说了这话,真便宜你这傻小子了。喝就喝……”
他畅快地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心中舒畅。
第二日,王景亲自向罗幼度告老还乡。
罗幼度很是意外,王景、符彦卿是朝廷剩余的唯二军阀了。
此后藩镇将会成为历史,五代留下来的隐患不复存在。
但罗幼度并没有对他们动手的意思。
不管是王景还是符彦卿,他们都是摸爬滚打过来的人物,政治觉悟极高,加上年事已高。待他们百年或者病重不能理事的时候,再收回他们的权力。
来个完美的结局……
罗幼度有些意外,说道:“王老哥,朕从未对你有任何心思!”
王景恭恭敬敬地一礼道:“臣明白,是臣放心了,想颐养天年了。”
王景须发皆白,面色还算红润,但相比当初征伐蜀四州的时候,脸上多了许多沧桑。
王景今年已有七十三高龄,弱冠之年便跟着后梁大将王檀南征北讨,历经梁、唐、晋、汉、周、虞六朝,风雨六十年,什么情况没有见过,富贵权势早就看开。随着陇右收复,他所在的秦州已经不是边陲要地了。现今朝廷人才济济,他一个功成名就的老头也没有必要去跟一群后生争个高下,早有隐退之意。
只是对自己憨憨的大儿子放心不下,只要自己还在这個位子上,王廷义报他的名号就好使。
今日见罗幼度对王廷义的庇护,促使他下定了决心。
“好!”罗幼度见状也不坚持,说道:“老哥麾下的田仁朗,朕是谗了许久,只是不好意思跟你开这口。现在好了,朕得偿所愿。”
王景大喜过望,这田仁朗是他在晋时好友昭义军节度使田武的儿子。
田武病逝的早,田仁朗也没有继承其父职位,就来投奔王景。
王景发现田仁朗沉厚有谋,委以重任。他年事已高,秦州很多事情都是田仁朗代为处理的。
他这一退有心让田仁朗接管秦州,就是不知如何开口,却不想田仁朗早为罗幼度看上了,忙道:“仁朗能得陛下看重,正是他的福气。”
罗幼度道:“正好潘美那里需要帮手,就让田仁朗去帮他吧。”
罗幼度并没有在秦州多待,钱弘俶与留从效的决定已经传到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