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脑子一热,甚至动了出兵荡平邛部川的意思。

最后还是憋了回去,自语般的切齿道:“以大局为上,逼退了中原,再来收拾阿伏。本侯要将他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阿伏是大理第一个投降中原的族长,杀鸡儆猴,对于他必然是不能手软的。

高方压下心头怒火,沉吟片刻,对着董昀下令道:“你立刻通知郎安平、熊心、林大輝、隗虎,让他们沿途袭扰阻击中原,让他们在山林中,首尾不得相顾,被动挨打。能够逼得他们撤军,那就最好了。”

郎安平、熊心、林大輝、隗虎便是保塞部、落兰部、勿邓部、两林部的族长。

高方确实如郭无为猜测的一样。

高方太过理性,深知两国差距太大,逼退中原,让中原知难而退,才是主要目的。

董昀说道:“属下并不觉得中原会贸然进兵。中原皇帝向以谋略见长,可他用兵之法,向来是求稳为上。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机败敌,他从不冒险,故而常胜。”

“他为君上,部下多多少少也会受其影响。贸然进兵,非他们风格。照属下估计,他们还是会攻打四寨,确保后路安全,方才会向西昌进兵。”

高方“哈哈”大笑起来,认同了董昀的判断。

“本侯也是如此想的!”

“他们现在有阿伏这个叛徒指路,一定会先一步的进攻四寨。”

“不过无妨……”

高方自信满满的说道:“山林之中,我大理勇士称王。他们所依仗者,不过是兵多将多。我们没必要逞一时之勇,中原大军敢攻寨,我们往山里钻。只要事先在山中储备粮食,保管让他们抓瞎。”

“这样更好了,就耗着,看谁能耗过谁。”

他顿了一顿,说道:“趁着中原兵马还未行动,我们给四寨人送些粮食。”

“忙活到最后,发现徒劳无功,最终还是会冒险深入西昌城的。”

“他们若识趣,就自己退去。”

“要是真的进入西昌平原,那就别怪本侯不给他们后悔的机会。”

高方一代大理枭雄,自然是有自己的底线。

接下来的战事一如高方所预料的一般。

高怀德并没有着急的向西昌城进兵,而是在大渡河休整以后,驻兵邛部川,在阿有的领路下,对于最近的保塞部发动了攻击。

只是中原兵马长驱直入,一直杀进保塞部。

保塞部整个部落,空空如也,并无一人。

中原兵士将保塞部洗劫一空,但就在他们走后不久,保塞部的百姓重新回到了山寨。

虽然物资没了,至少屋子还在,不用露宿荒野。

成都府衙。

罗幼度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眉飞色舞。

不为高怀德取得开门红而雀跃,只为田重进、袁继忠、皇甫继明这些后起将校的优秀表现而欢喜。

任何时代,人才都是国家强盛的的象征。

随着一统的临近,接下来的战事会越来越少。

朝廷未来要不不动兵,一动则是大规模的灭国战。

不可能再如五代十国那般,让一个个地痞混混,凭借一腔热血,慢慢的吸取经验,成长为一代名将。

这征战的机会越来越少,越要注重兵将的培养。

故而田重进、袁继忠、皇甫继明出彩的表现,在罗幼度的眼中比高怀德取得大胜更加让他高兴。

罗幼度的心情影响到了一旁在点茶的花蕊夫人,她脸上也洋溢着淡淡的笑容。

罗幼度伸着手脚,说道:“夫人笑什么?”

花蕊夫人毫不掩饰的道:“陛下高兴,妾就开心。”

她说着将自己的抹好的茶,递了上来,什么也不问。

罗幼度一边搂着佳人,一边品尝着茶说道:“朕欣慰朝廷未来,后继有人……”

相比自己宫里的几位佳人,花蕊夫人无疑是最懂得照顾人一个。

过了几日,前线因为地形的劣势亦传到了成都。

罗幼度并未着急。

他精于兵事,知道行军作战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利己方的情况。

正是考验将官应对能力的时候。

他没有出手干涉,而是任由前线将官发挥。

直到这日,毋昭裔、欧阳回上门求见。

欧阳回是毋昭裔担任成都府长史后举荐的人才,也是当年孟知祥一辈的能臣干吏,在孟昶早年励精图治时期,也干了不少大事。

但随着孟昶渐渐荒唐,欧阳回并没有毋昭裔撂挑子不干的魄力,也没有跟王昭远、伊审征这类人同流合污。而是俭素自守,游离于于权利中心之外。

对于蜀地的改革,罗幼度并没有亲力亲为的打算。

身为皇帝,这种事情就不是他亲自动手的,让事情有一个回旋余地。

他亲自下场,意义情况完全不同。

将任务交给更加熟悉蜀中的毋昭裔,身为皇帝,他只要给毋昭裔撑腰,在关键时候做决定就好。

毋昭裔还没有开始展开对蜀地政坛的清洗,只是招募了一批信任的官吏。

欧阳回就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与汉中的刘温叟,为毋昭裔治理蜀地的左右臂膀。

“见过陛下!”

毋昭裔、欧阳回一并行礼问好。

“坐!”

罗幼度指着一旁的凳子。

两人并未立刻入座,而是拿出了一封奏疏,道:“这是臣与欧阳兄拟定的改革方案,请陛下过目。”

罗幼度不动神色的接过。

这份奏疏就是罗幼度考验毋昭裔真正成色的文案。

在任用毋昭裔之前,他也要求蜀地官员上疏针对蜀地当前的情况,应当如何改治。

前前后后罗幼度收到了八十余封奏疏,里面写的天花乱坠,将文人的浮夸展现的淋漓尽致。

什么言论都有,改革创新,力求更变。

罗幼度瞧的是直皱眉头。

这一群家伙倒也不全是无能之辈,只是空谈占据多数。

缺乏实际经验,全靠书本里学的死知识。

看着极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成效如何,完全未可知。

看着毋昭裔、欧阳回共同拟订的奏疏,罗幼度带着几分意外的说道:“这奏疏有些复古啊!”

毋昭裔的奏疏没有什么新奇的思想,核心论点在于恢复躬耕,鼓励种植桑麻,于山中种植茶叶,发展蜀地特有的蜀锦、茶文化。

这些都是很老的政策,说句陈芝麻烂谷子都不为过。

毋昭裔却道:“臣以为在百姓连耕种铁器都匮乏的蜀地,寻求创新,那是自寻死路,求变不如求稳。发展蜀地自身的特色,先让蜀地百姓活下去。再来考虑其他东西……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求变全无意义。臣下以为,稳住了求变,天经地义。稳不住了求变,也是情理之中。乱中求变,却是自寻死路。”

笑傲汉唐风》小说在线阅读_第45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君子二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笑傲汉唐风第45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