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得将军杨师璠颇有能耐,领着小股部队破出重围,护着周行逢回到了朗州武陵。
周行逢在病榻之上,让自己九岁的儿子理政,并且将讨伐张文表的任务交给了杨师璠,拉着他道:“悔不听将军之言,方有今日之败,望将军能够尽快剿灭张贼,护我荆南安危。”
周行逢不知道,就在他下令的时候。
远在中原汴京的罗幼度在朝堂之上,怒不可遏地声讨着张文表,妄起刀兵,高声道:“叛军贼子,朕决不饶恕!传令宁江军节度使李重进,水军都督林仁肇,即刻领兵南下,剿灭荆南叛贼。”
罗幼度当皇帝快有两年了,朝中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庙堂上也一直在进行血液的轮换。
很多老将或是调离汴京,或是退休致仕,或是在时势的推动下,彻底效忠于新朝,还有个别恶习难制的也受到了相应的惩处。
张永德、李重进现在就算联手,也难以对罗幼度造成大的危害了。
李重进、张永德在废除节度使财权上出了大力,投桃报李,也给了李重进带兵过瘾的机会。
重用统领大军出战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对付一些小虾米,过过领兵的瘾,还是可以的。
就比如说收拾荆南的张文表、周行逢……
罗幼度对于荆南的征讨,在第二日就刊登在报纸上发表于世。
天下大动。
中原士林争先庆贺欢呼。
在四方馆里的江南、巴蜀、吴越、清源军等诸割据使节,看着手中的报纸,莫不骇然失色。
这哪里是南下讨贼的命令,这分明就是中原朝廷一统南方的讯号。
虽然他们知道这一天无可避免……
虽然他们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
可真到这一天来临的时候,那股从内心深处的恐惧,依旧令他们惊惶失措。
李从嘉看着手中的报纸,看着时政篇:罗幼度出兵荆南的命令,双手忍不住微微颤抖,脸色一片苍白。
这大冬天里,他鬓角之间,居然冒出了丝丝汗迹。
李从嘉并非不懂政治,只是不喜政治而已,相比政治的钩心斗角,他更喜欢诗词歌赋,更喜欢与佳人名妓一同享受生活。
但事实上李从嘉在南唐的政绩很不错的,相比只知道纵情享乐的陈叔宝,李从嘉享乐之余,外奉中原,内轻徭役,在位十五年,于政治、经济、人才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大大缓解了他父亲在淮南惨败的影响。
只是实力差距太大,一统之势,不可避免。
李从嘉的失败是必然的,除非换成历代的开国君主,才有可能翻盘。换个中兴之君,都未必比他干得更好。
在中原已有大半年,李从嘉所见所闻,莫不是欣欣向荣之景。
相比江南的奢华浮夸,中原朴实无华的务实风气,让李从嘉深知双方的差距。
莫说朝堂上那一个个吹自己是诸葛亮的货色,即便是真的诸葛亮复生,也无法弥补彼此可怖的差距。
我要进宫!
李从嘉脑中闪过这个念头。
尽管几率不大,但为了南唐百姓免受战祸,他必须要试上一试。
这得到李从嘉求见的消息,罗幼度有些意外。
他知道一旦朝廷对荆南动兵,必然会牵动南方诸侯的心弦。
那些在京的诸国使者也必定会向自己熟悉的官员探听虚实,以便给南方最准确的答复。
可直接找上门来,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见一见吧!”
罗幼度对于李从嘉并无多少恶感,主要是这位李后主的词,虽说是天下一绝,但真正上课本的不多。个别几篇,也是如《虞美人》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并不难背。
不像李白的《蜀道难》,诸葛亮的《出师表》,那真叫一个怨念。
罗幼度现在还记得自己为了背《蜀道难》给老师留过堂……
也就是穿越在这个时代,真要穿越到李白那时期,罗幼度非得将他关起来,自己背诵自己写的诗不可。
背不出了,不许吃饭,更不给喝酒。
李从嘉在殿下作揖行礼。
罗幼度细细打量着面前的千古词帝,之前见过几次,但都在大场合下,只是过了几眼,只是有一个印象。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私底下见面,不免细细打量。
这第一印象,还是很帅的。
风度翩翩,俊朗不凡,但一说话,美感立刻就没了。
那一对大龅牙,实在减分。
历史上对李煜的记载是丰额骈齿重童,拥有帝王之相。
是不是帝王之相,姑且不论,但很明显,这位词帝也分得清丑美:高厚饱满的天庭,靠着这时代流行的软脚幞头帽给遮掩住了,但龅牙属实无法遮挡……
“白莲居士免礼,朕拜读过居士的不少佳作。以词而言,居士可比诗坛李杜。”
罗幼度这番话即对李从嘉的赞美,也是对他身份的不认可。
在南唐他的身份是诸卫大将军、副元帅,郑王,但在中原,这些身份都是假的。
李景自己不过是一个江南国主,焉有资格封自己的儿子为王?
除了他罗幼度亲自认可册封,在诸夏这一亩三分地,任何爵位都做不得数。
李从嘉显然也听明白个中的意思,作揖道:“臣禀陛下,父王悉心侍奉大朝,对陛下一片赤诚。岁币、贡品终年不绝。臣愿以身为质,居于汴梁。只望保全宗庙,请陛下垂怜南方小国,困苦不易。”
罗幼度静静看了片刻,冷笑道:“一片赤诚?真要一片赤诚,江南现在依旧行帝王礼仪?你父对臣下以‘诏令’,岂不知唯有帝王,才能下诏?江南国内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一应俱全。李景诸子皆授王爵,金陵台殿皆设鸱吻,一切排场如皇帝一般无二。除了给朕的上书,自称‘江南国主’,哪有一点国主自觉?朕非庸主,尔等当朕如儿童般好欺?”
李从嘉哑口无言。
这都是事实,从郭荣起就这样了。
表面上李景自称江南国主,甚至为避郭威高祖父郭璟的讳,将自己的李璟改为李景。
但其实在江南,李景一切如常,依旧以皇帝自居,用皇帝排场。
郭荣、罗幼度一直都清楚,之所以故作不知,就是给自己留一个南下的借口理由。
此事时机已到,罗幼度自然就不在装作一无所知了。
李从嘉赶忙跪伏在地,高呼死罪,抬头道:“臣这便南下,劝说父王贬损仪制,以示尊崇。”
罗幼度看了李从嘉半晌,澹澹的说道:“朕欲成就秦皇汉武之伟业,让我华夏再度展现盛唐万邦来朝之壮举。居士安见大一统之王朝,焉有国之中国的存在?”
李从嘉默然无言。
罗幼度这话一说,显然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了。
哪有非大一统的朝代,有脸称盛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