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为何会跟着柴守礼瞎胡闹。
其实他们都是给柴守礼忽悠进来的,冲着张永德的面子。
柴守礼打着张永德的幌子招摇撞骗,张永德却没他们那么傻,罗幼度在内得到了禁军的支持,在外又有王景、符彦卿,还降服了李筠,拉拢了府谷折家、麟州杨家。就算征北汉失败,都没人撼动的了他的地位。
何况有如此大胜!
张永德一边钓鱼,一边虚与委蛇弄到了名单,递投名状了。
对付他们,罗幼度用不着污自己之名,敲山震虎足以。
如果这些人有自知之明,自我告病去职,还能给他们一个体面,让他们安享晚年,但若不知趣,正好用武德司来练练手。
何为武德司?
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眼线耳目,如宋之皇城司,明之锦衣卫、东厂、西厂。
郭威、郭荣两位周主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重视武德司,或者说武德司是他们的心结所在,本能地给忽视了。
当年汉隐帝刘承祐脑子给驴踢了,郭威、郭荣领兵在外,刘承祐直接将他们的家人全部诛杀,逼得郭威造反。
这动手杀郭威、郭荣全家的正是武德司。
郭威黄袍加身以后,或是因为对武德司的痛恨,废除了武德司。
郭荣即位以后,也没有重新启用。
郭威、郭荣皆是英主,有没有武德司对于他们影响不大。
可他们的后人却因此遭了大难。
这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前,已经开始在城中散布谣言,“都下哗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
这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可周宫廷是宴然不知。
满城百姓都知道的事情,周宫廷居然充耳不闻,如同盲人聋子,导致赵匡胤兵不血刃政变成功。
即便是有他存在的这个时代,如果郭荣在病榻上有一支宫内心腹可以调用,大符后也不至于为赵匡胤逼得需要在符彦卿的帮助下,先一步逃出皇宫自保。
皇帝想要不成为傀儡,文官或者武臣的玩物,武德司是必须重启的。
武德司的第一任武德使,罗幼度早就物色好了,在开封府干了多年,黑白通吃的张进。
武德使首要条件是忠心,其次才是能力。
张进、张琼两兄弟是罗幼度除了老婆孩子以外,最信任的人。
张进又有类似的经历,武德使是非他莫属。
武德司需要一些人来扬名,这些人正好合适。
总之名单上的这些人,罗幼度是不打算留的,下场就由他们自己选。
汴京。
相对不太安分的洛阳,汴京反而更加稳定。
潘美、高怀德的坐镇,就算有异心的,也不敢乱来。
加上罗幼度在开封府累积下来的名望,百姓对于新朝还是有一定的期待。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能够影响军方的两位大佬正在江陵比赛钓鱼。
这见过晋阳城那六城相连的规模,罗幼度回到汴京,就觉得浑身不是滋味。
汴京实在是太小了……
只是罗幼度并没有迁都的打算,至少未来十年,没有这个念头。
汴京再小,也是这个时代意义上的中原之一。
五代诸侯入主中原,大多攻入汴京之后,就开始传檄天下,邀四方来归,并非没有原因的。
这是一个象征,中原天子,若不在中原,还叫什么中原天子?
迁都,得天下一统以后,四方安定,才能做的选择。
当然关键一点,还是没钱。
汴京再小,漕运上的优势是任何地方都无法取代的。
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国都在汴京,仅转进的节省下来的钱,都是天文数字。
现在的中原经不起折腾,有迁都的钱,还不如南北征战,尽快一统。
毕竟当皇帝,不是为了享乐。
罗幼度搂着符清儿,胡思乱想着。
符清儿在一旁跟他商议着将周娥皇进宫的事情,碎碎念念。
罗幼度跟郭荣有着相同的问题:后嗣太少。
符清儿在罗幼度出征的时候,跟着姐姐前符后学了不少当皇后的心得,对于子嗣这方面更是耳提面命。
罗幼度说道:“一切都听皇后的。”
与符清儿温存了会儿,罗幼度前往延和殿处理政务。
看着议事厅一份一份的奏章,罗幼度一个头两个大。
此次出征北汉是不得已之举,为的就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于国家的经济压力却也可以预见。
此番出征动兵近乎十万,后勤役夫二十万人次。
闪电战为什么出人意料,那是因为违背常理。
这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并非是一句空话。
在粮食没有准备到位的情况下,想要发动大战。
结果就是需要成倍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以支持。
别看这一仗只打了二十七天,大军来来回回不过一个月余,可朝廷所花费的财力物力,甚至超过了北伐幽州之战。
北伐幽州之战朝廷准备了一年余,很多事情都是顺理成章。
但这次奇袭北汉,朝廷需要中止很多已经筹备的工作,一切事物都为军事调度让步,影响极大。
罗幼度这里打是打爽了,政治战略目的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坐下来,看着面前这“冲动后的结果”,罗幼度有一种想要撞墙的感觉。
这就是有准备与无准备的区别。
“还真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罗幼度看着议事厅的大佬们那无声的反抗,拍了拍脸颊,自语道:“得让南唐、定难出点血才行。他们最是跳脱,不出点血,太亏了。”
“去议事厅,将三位相公请来议事。”
罗幼度招呼了一声。
三位相公分别是王溥、魏仁浦、宋琪。
罗幼度以王溥为首相,魏仁浦为次相,宋琪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入议政厅。
三相中论及能力,魏仁浦为首,但以名望来说王溥最高,宋琪居于两者之间。
为了庙堂的稳定,罗幼度短期内不准备换相,但会以参知政事的名义一步步将窦仪、赵普安排入议政厅,用自己的心腹掌控庙堂的行政大权。
对于王溥、魏仁浦的未来,罗幼度都想好了。
前者重名,罗幼度未来会给他一个体面的方式离开,赚足名望。
这是他站对位子的褒奖。
魏仁浦,他的才华能力太让罗幼度喜欢了。
但这样的人首相是不能给他的,授予三公职位,留在庙堂出谋划策,动脑子就好,事情就交给宋琪、窦仪、赵普这些人去干。
这个时间段,王溥、魏仁浦、宋琪都在议政厅理事。
得到召见,三人一并步入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