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威笑道:“想那么多做什么?军队都在我们掌控之中,只要少师当了南平王,还怕手中无权?”
“糊涂,愚蠢!”
李彦玮怒骂道:“你以为高从义是好人物?与他谋,不过与虎谋皮而已。为父心中最好的打算是将江陵献给郭天子……为父是看明白了,高家自身的实力如此,不管是谁在位,都容不得我们发展,唯有坐拥中原的郭天子反而乐意见我们统一州府士绅,一并协助地方官员治理当地民生。只要我们不过界,怎么都好。”
李景威这才知道自己父亲最真实的想法,问道:“那孩儿应该怎么做?”
李彦玮道:“先依计行事,帮助高从义控制高保融。为父再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联系上郭天子的人。江陵的地理位置特殊,他没有理由不想要地。”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弱者呼吸都是错的。
高保融、高保勖或许没有什么大才,但是他们一不贪恋美色,二不奢靡无度,境内三州百姓安居乐业,并无任何过错。
就是因为大周撤去了对他们的保护伞,各方势力的勾心斗角,各怀鬼胎的自我利益谋划,一并涌现。
一日转瞬即过。
最先发难的并不是高从义、李景威,而是一个叫高知训的小人物。
高知训是高从义的心腹之一,但却是一个双面人,背地里早为高保融收服了。
高保融并不知道高从义有反意,但并不妨碍他在自己的叔叔身旁安插一个棋子。
历史上便是因为高知训的告密,高从义才被高保融兵不血刃地拿下的。
但现在事情起了变故,高知训知道高从义兵变起事的时候,离约定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了。
高知训慌忙中只能先一步找到高保融,在高从义惊愕的表情下冲出王宫。
高从义只能提前起事……
还未到约定时间,李景威并没有来得及控制四门,也没有来得及路去拿魏璘、孙光宪。
魏璘见城中大动乱,吓得据府而守。
孙光宪早有准备,第一时间就组织起了百余家丁,将府上仅有的武器发放下去。
实在没有武器地将院子里观赏的水竹削了尖头,就是长枪。
孙光宪不止善文,还有一身的剑术,领着家丁就向皇宫杀去。
虽然他啥也不知道,但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将高保融送往开封。
江陵城北!
罗幼度看着江陵城火光四溢,里边乱作一处,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说道:“可以让侯节度使与林都统准备了。”
其实对于城中的情况,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罗幼度真算不到高从义会谋反。
虽然这事在史书上出现过,但也就是十几个字的记载,即便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遇到只怕也要去查一下资料,何况罗幼度这种非专业人士。
但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超乎罗幼度的计划之外,即便没有高从义的谋反,他也会逼着李彦玮、李景威造反。
高从义先一步站出来,反而省了罗幼度的事了。
只能说是墙倒众人推。
接下来只要顺水推舟,跳过逼反李彦玮、李景威这一环节,快进至最后一步即可。
面对的高从义谋反,高保融能不能活下来已经不重要了。
大周是不可能承认高从义的地位的,出兵江陵城势在必行。
只是如果按照计划一步步来,罗幼度有把握兵不血刃地取城。
现在冒出个高从义,局势有了全新的变化,虽未脱离掌控,却也出现了小小的偏离。
江陵北门!
“南平王在此,城中宵小作乱,某护大王北上,尔等不开城门,莫不是与反贼一伙!”
火光之中,孙光宪高高地站在马车上,一手持剑,一手抓着高保融的手臂,卓然而立,身上一片血污,这手中宝剑之下显然取了不少性命。
孙光宪虽然处事纠结,不为罗幼度所喜,但一身书生胆气却是毋庸置疑。
早年为了收集写作素材,他在凤城东谷一带与当地的山人道士以及土匪强绅互相往来。
所依仗的除了一身不俗的剑术,自然少不了一身非凡胆气。
此刻他手持着宝剑,在火光之下威风八面。
守城将官杨清是李景威心腹,已经得到了李景威的通知。但时间未到并未将情况告知兵士,本来他们是打算说城中有人谋逆,紧闭四门。
可现在高保融就在眼前,这临时临急的,总不能对着兵士说,我们要造反吧?
这一时间也慌了神。
让杨清直接对着高保融、孙光宪下死手,他可不敢,只能道:“城门已关,大王若想出城,待属下咨询指挥使……”
他话未说完,一箭凌空而至,穿喉而过。
在抵达城门之前,孙光宪已经与高知训商议过了,如果城门不开,直接射杀守将,强行开城。
高从义的禁军就在屁股后边,他们没有时间耽搁。
生死存亡就在此一举。
孙光宪再次举剑高呼:“再不开门,尔等一样,罪同谋反!”
自己的上司被当场射杀,高保融这个国君又在眼前,余下兵士真担不起谋反的罪名,慌忙地打开了城门。
这时身后的追兵已经赶到,一阵弩矢激射。
身后哀嚎声不绝,还有劲弩射在马车上发出“咄咄咄”的声音。
孙光宪脸色苍白,道:“大王,速进车内。”
他推了高保融一把,疯狂地舞动着马鞭往前奔逃。
自己召集的家丁没有一人披甲,根本不可能是禁军的对手。
也就高知训手下的百人有些战斗力,但寡不敌众,又能坚持多久?
孙光宪也顾不得自己人追不追得上,亲自驾着马车往北逃窜,只要将高保融带到襄州境内一切就安全了。
高从义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纵兵进入大周领土。
“大王,现在形势紧迫。我们应该立刻北上,去开封向郭天子求援,让他出义兵,讨伐叛逆!”
孙光宪正气凛然地说着,他已经想到了史书会怎么记载今日自己英勇救主的行为。
想着罗幼度那“三字,十字”的嘲讽,他有些不屑一顾。
“大王?”
见马车内并无半点回应,孙光宪叫了一声,古怪地回头看了一眼,但见自己的大王以一个奇葩的姿势贴在马车后壁,一支弩矢从他的后脑穿过,鲜血流了一滩。
孙光宪木讷地转回了头,脑中忽地想起,自己似乎推了他一把。
穿透马车的弩矢,自己的推搡,等于……
孙光宪面色扭曲,大王让我杀了?
不,是高从义,是高从义射杀了大王。
一定是这样的,一定是!
肯定是!
孙光宪魔怔的给自己一遍一遍的洗脑。
他停下了马车,将高保融从车壁上摘下来,平躺着抱在怀里,悲哭道:“大王,大王!”
高知训催马来到近处,看着已经死去多时的高保融,也是呆立当场。
孙光宪看着高知训说道:“大王给叛贼杀死了。”
高知训没有理会这废话,而是颤声道:“那我们当如何是好?”
孙光宪目光坚定,决然道:“去襄州,去求救兵,为大王报仇。”
江陵城中一片动荡,这死了最重要的高保融,高从义完全就没有任何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