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部将元用说道:"我认为此次蒙军的主攻部队是成都汪德臣军,忽必烈军为助攻。因此,大宋军应向南防守,向北进攻,迅速击败汪德臣军,则嘉定危而复安。"

突然,一名亲兵来报:"俞大人,大宋扫魔队季彬队长求见!"

俞兴说道:"有请季队长!"

季彬走进议事厅,对俞兴深施一礼,道:"俞大人,我奉大宋兵马大元帅赵林将令,带领大宋扫魔队若干名骨干,前来相助,与你们一起,抵御蒙军入侵,请安排任务!"

俞兴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季彬坐定。

季彬坐定后,俞兴说道:"有季队长带领的大宋扫魔队相助,何惧二路蒙军!季队长,我拨给你三千精兵,配合大宋扫魔队行动,驻守三龟九顶城,坚守待援。"

接着,俞兴命令元用、施辉率兵一万,驻守凌云山,与三龟山上的季彬一军遥相呼应。俞兴率领余下的三万余兵马,防守嘉定府,策应凌云山、三龟山宋军。

安排好了这一切,俞兴写了一封军书,派快骑送至合州余玠处,要求拨发援兵,与北路蒙军决战。

话休絮烦,余玠接到俞兴的军书后,陷入了深思。

汪得臣从成都出兵,经眉州,直趋嘉州,围攻嘉定府,这是总路线。具体到战役安排上,进入嘉州后,有多条道路选择,他会选择哪条道进兵呢?

先控制夹江?还是先打平羌?或者直奔嘉定府?这三种打法,都有可能。

余玠想到汪德臣是汪世显处子,行事风格和他爹很相似,老成持重,不打无把握之仗。因此,在没有拔掉嘉定府外围据点的情况下,直接攻打嘉定府,这种可能不能。

夹江和平羌,在汪德臣眼里,哪个重要?

既然汪德臣老成持重,轻易不会冒险,最有可能的进兵路线,则是先打夹江。

好,你汪德臣带兵打夹江,我呢,带领合州军,直接抄你的老窝成都!

因此从合州到嘉定,路途遥远,长途救援,师老兵疲,乃兵家大忌。攻其所必救,动摇蒙军根基的办法,就是打成都。

与此同时,余玠派王连率兵五千,以轻骑兵为主,进至夹江、平羌一带,袭扰蒙军,拖延蒙军进军时间,让俞兴指挥嘉定军,从容迎敌。

不出余玠所料,汪德臣果然率领蒙军主力攻击夹江,王连率军忽东忽西,飘忽不定,拖得蒙军筋疲力尽,想打打不了,想追追不上。

季彬、齐美、风信子、高云、白枫、龚武、江易、周芷英指挥三千宋军,在三龟九顶城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严阵以待。蒙军好不容易行军至三龟山,汪德臣率军猛攻三龟九顶城,均被季彬率部击退。

齐美、风信子、高云带领三百勇士,夜闯蒙营,搅和了二三个小时,方撤回三龟九顶城。

十几座蒙军大营被烧,不少军粮被毁,数百名蒙兵被杀,汪德臣暴跳如雷,无可奈何。

屋漏偏逢连绵雨,俞兴、元用、施辉蒙军疲惫之机,出城攻击,这通杀呀,杀得蒙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大雨滂沱,汪德臣带着万余残军,向成都逃去,一路之上,遭到多股大宋游击队的袭击,损失惨重,到达双流时,只剩下六七千人。

突然,一支二万余人的宋军似乎从地底下钻了出来,无数火把亮如白昼,余玠全身披挂,手持兴蜀剑,挡住蒙军去路。

余玠厉声高叫:"汪将军,你部已进入兵家绝地,下马投降吧!"

汪德臣带领的数万蒙军,进入了俞兴、季彬设置的伏击圈,伤亡惨重,还没到达嘉定府,主力基本被打残了,根本没有力量进攻嘉定府,只得收兵回成都。

人在倒霉时,喝口凉水塞牙缝,这不,汪德臣带领的六七千蒙军,在接近成都的双流地区,遭到埋伏多时的大宋名将余玠带领的二万余合州军的袭击,蒙军死伤大半,汪德臣只带着数百残骑,逃入成都城,紧闭城门,像缩头乌龟一样,任你百般叫骂,不出城迎战。

学习三国司马仲达吧,你诸葛亮指挥的蜀军再厉害,你是远道而来,咱呢,不和你玩,就守在祈山大寨,和你一天天耗着。耗到最后,把绝顶聪明的诸葛孔明活生生耗死在五丈原。

汪德臣熟读兵书战策,开始和宋军玩耗式战法了。一天到晚躲在成都城里,喝茶看天!不搭理城外的宋军。

咱打不过你,躲着你总行吧。你们要打,那来打吧,成都城的工事,绝对杠杠的,你死伤十个,我死伤一二个,来吧,来吧!

余玠、俞兴、季彬率军在成都城外逗留了半个多月,这人吃马喂,日耗巨大。攻打了几次,根本打不下成都。

望着固若金汤的成都城,余玠叹道:"这座历史名城被蒙军占领,是四川军民的奇耻大辱!"

俞兴问道:"余帅,何时拿下成都城?"

余玠撸了下满头白发,语调十分伤感:"我老喽,已到花甲之年,可能看不到四川军民收复成都的那一天了。你们还年轻,一定要努力,争取十年内,收复成都!"

季彬说道:"当年高宗不杀岳飞,大宋早就平定金蒙诸国了,我们也不会吃这么多苦守御了。"

余玠仰天长叹:"这都是天意,天意呀,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为,所能为呀!"

在大理国故地蠢蠢欲动的忽必烈,得知汪德臣一军被大宋军击败的消息后,为保存南方蒙军战力,放弃了北进,川地暂时安定了下来。

不久,大宋左丞相谢方叔在战守问题上,和余玠发生了激烈争执,余玠主攻,谢方叔主守。余玠长年在川主持军政,谢方叔利用与宋帝赵昀经常见面的机会,在赵昀面前说余玠的不是。在谢方叔多次的挑唆下,赵昀利令智昏,竟然下诏让余玠回临安任职,让余晦接替余玠,担任蜀帅。这样做,等于釜底抽薪,让余玠离开他倾尽心血的抗蒙前线,等于要了余玠的命。

大宋宝祐元年(1253年)七月,中华历史上的名将余玠在极度苦闷中,服毒而卒。余玠死后,赵昀辍朝,特赠五官。

余晦也姓余,但是个很"晦气"的人。此人做官口碑很差,既没能力,人又歹毒。赵昀做出这个决定后,就连一直攻击余玠的小人徐清叟都看不下去了,他劝赵昀:"余晦这个人不合适啊,轻佻浮薄,不堪重任,他去四川,别说川人瞧不起他,就连蒙古鞑子也会嘲笑咱们大宋没人咧!"

赵昀不听,回答说:"我做了决定,不允许反对!"

余玠死后,整个川地笼罩在凄风苦雨之中,蜀地军民含泪相告,悲痛至极。《宋史·余玠传》载:余玠死后,"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

悲剧没有结束:宋廷根据余晦的诬告,将余玠的得力助手王惟中打上"潜通"蒙古的罪名,打入大理寺狱。王惟中蔑视余晦,听说他入川接替余玠,随口说了句类似"怎么是这么个傻子来了"的话,得罪了余晦,余晦怀恨在心。王惟中最终被判斩首,并罚没财产。这也是朝廷污名化余玠的继续--为掩盖其冤杀余玠的事实,继续诋毁余玠,余玠部属敢怒不敢言。

大道》小说在线阅读_第2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胡镇姬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道第2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