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家寨往杭城走,路途水路比较多,地势也逐渐变得平坦。在寨里几天,与李化学等一些读书人交流读书心得,倒是时光飞快。杨继业除了留在李家寨,有时候会出寨子,带着杨猛、巫豹和巫素贞一起沿着官道往杭城方向走一段,然后再返回,也是要熟悉这里的环境。
李化学这些天也跟随在杨继业身边,虽说倭寇随时都可能扑过来,攻打李家寨,但他们出寨而且,也不多担心。有杨猛和巫豹在身边,纵然有倭寇杀来,也完全可来得及退回寨子。
李家寨周边村寨,除了种粮之外,还有很多人家种桑,养蚕,生产生丝。关于生丝的生意,有地方上的大户将各村的产出都收了,然后送往更大的家族。如此,一级级地往上交货,便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力生丝的生产和销售。
不过,今年的市场就比较乱,因为倭寇乱境,使得地方上的大户们也不敢出寨子,对下面的掌控自然变弱了。等倭寇之乱过后,这些大家族自然会收回原有市场,继续独霸这一产业。
李家寨虽然不是小村小寨,可在做生意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真正的大族,多在大城外自建山庄,平时在城内和山庄居住,打理自家生意。
这些大族底蕴深厚,资金充裕,千百年的积累,人脉广,自家也会有人在外做官。就像垣武城的周家一样,即使招惹到荣盛系列,原本可能会灭族,但因为有人在朝堂,杨继业也不敢真将周家灭掉。
李强在李家寨附近,也有些名声,那是因为李家寨富裕。寨子前那一片粮田,使得李家寨丰衣足食,寨子后的山林,也栽植了大量的桑树,春夏之际,养蚕继而得到生丝,也让各家有更多收益。
杨继业与李家寨这边的沟通,不直接谈论生丝生意,也不直接谈其他方面的生意,可在交谈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也让李家寨这边的人得知杨继业家里,有人也在做生意,而且,生意应该做得比较大。
这也是很明显的,家里没有富足的资本,哪会有这样强大的护卫人员?这种强大力量,是任何一家大族都想要的,也会出大价钱聘请的。
李强、李锋和李化学等,也在交谈中,表达出只要杨继业有意思,以后李家寨这边会配合杨家的人,试图发展这边的生意。
这个结果对杨继业而言,已经很不错了。作为读书人,不能直接参与经商,这是大源镇问题。所以,说话时,都少以了解风土人情、物产等籍口开头,然后往下谈论,涉及到这些事。
李家寨的人也明白这一点,书生游学,自然要了解各地多方面的情况,何况,杨继业这样的人,本身就不会以平时的那些书生相比。在文朝,哪一个书生敢面对倭寇这样疯狂的贼子?
从李强这里,杨继业了解到一个很有用的信息。那就是李家寨是杭城那边一个大家族的分支,而那大家族是从李家寨分出去的,至今,双方还有往来。如果李化学等读书人去杭城,必定到李家大院去留居。
李强与杭城李家的关系相当于兄弟,只是在血亲上,彼此相隔有些远。李强会给杨继业一封书信,到杭城后去李家拜访,那边也不会不接待。
徐金胜抵达泾延镇的第三天,这边对于将军驻地、驻军的分布情况、中军、左右军队分布也都做了规划。到来的军兵,不可能都集中在泾延镇,而是分散驻扎,选取不同的地势,确保这些军兵安全、也不让军兵与地方有更多接触。
刘浪和巫虎他们接到命令,往泾延镇靠拢,之后在听调令行事。巫虎将驻军安排在此前荣盛镖局所在的位置,荣盛镖局则往杭城方向推进。荣盛镖局,与杨继业所在的位置不会相隔太远,以免遭遇到大股倭寇,使得局面上不好处置。
削劲与镖局在前进的途中,便与前来报信的队员遇上,得知发生在李家寨的事情。削劲知道了倭寇随时都可能反扑李家寨,便让镖局加快行进速度,快一些赶到李家寨,与杨继业他们汇合。
报信的队员也知道巫虎他们的驻地,直接过去。蛮族军驻扎地,防范严密,非军兵或大将军传信人员,都不可能靠近军营的。
报信的人与军营是一个体系出来的,到军营前,立即方形,随即见到巫虎。
巫虎得知杨继业等人遇上小股倭寇,斩杀倭寇一百多,但有几十个倭寇逃散。也明白李家寨那边的危机,倭寇肯定会反扑报复。确实,只要军方抓住这样的机会,大可重创前来的倭寇,甚至将倭寇全灭,得到一个最好的开局。
不过,巫虎也知道,大将军那边肯定不会立即行动,因为,目前才聚集三万军兵,还有两支军兵在路上,要一两天才会抵达。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支军兵的监军大人也还没抵达,接下去该如何行动,自然难以定夺。
有削劲带着人前往李家寨,巫虎也不担心自己这边的人吃亏,有李家寨的寨墙为依凭,只要不是上万倭寇过来,想攻下李家寨,那是不可能的。真有上万的倭寇过来,削劲也会立即派人过来求援。
让队员先离开,返回李家寨去。那边需要人手集中,力量才不会分散,更好地应对变局,确保杨继业等人的安全。
巫虎随即去见刘浪,在王府军这边将李家寨的情况说了。刘浪说,“二哥,杨咏石身边没有几个人吧。能够一气斩杀一百多倭寇?这么说,倭寇还是不难杀啊。”
“小王爷,我也不知倭寇好不好杀。三弟和杨猛是什么级别的战力。你应该明白,加上少爷身边的其他人,还有李家寨也有几百青壮。这些就不讨论了,我想对是,如何说服大将军,在倭寇再次来李家寨的时候,我们狠狠地杀过去。”
经历也听到巫虎说的消息,觉得似乎有些夸大,但因为不知李家寨青壮的情况,似乎又合理而能够接受。
王府军目前经过这些时日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军心得到提升,使得整体的战力有了较大提高。经历看着自家驻军和精锐的加强,觉得真拉出去打一仗,或许是可以的。
商议之后,也知道如今的所有行止,完全要听军令才可。不过,他们到这边来,杨继业已经给他们确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不能完全听令。作为蛮族军,在大局上听令、剿灭倭寇是必须的,但在小节上却要扮演出蛮横、难以指挥的角色来,如此,才不至于吃亏。
如今文朝军政都处于环境恶劣状态,老实听令的结果,很可能会被人卖掉,结局就是全军覆没。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是不小的,因为文朝对蛮族军、对王府军的生与死,不会放在心上的。
商议的结果,由经历和巫虎一起去大将军那边,汇报李家寨的情况,再看看大将军的态度。
两人往泾延镇去,到临时的大将军驻地,这里征集了几家民房。于连欣正同徐金胜一起,与杭城府同知刘潇杰、知州吴思阳在一起,讨论关于军粮等物资的衔接、供应和运输问题。
这是军中第一大事,军中粮草不解决,军心就不会稳定,又如何杀敌?武略将军田雄邦两天前带这苏杭这边两万驻军抵达,此时,也在大将军临时办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