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张涛两年前从京都到地方,到山东任职,在山东按察司担任佥事,正五品。这一次从山东被召到京城,是因为有人举荐说张涛虽是文士,却知兵。

苏杭平定倭寇之战,事关重大,最需要这种知兵之士坐镇军中,才能够做到一举而定局。

徐金胜在朝堂上听着他一通宏论,不想对他做任何评论。但想着出发之前,两人商讨、沟通一番,对苏杭用兵之事稍作规划,总是必须的。但求见三五次,没得到张涛回应,算算时间,徐金胜便急急往苏杭赶路。

至于张涛什么时候到苏杭,徐金胜也没法得知,反正朝堂有令。他不来,那就各司其职。虽如此,也明白到苏杭用兵,会是步步艰辛。

一路急赶,也派快马出去,想知道各路军马的行军速度。其他几路军马,在徐金胜还没到苏杭,便得知军马的行军路线和速度。对这些军马的行速,无法与边军相较,徐金胜也知道各省驻军的实力和现状,倒是不多求。

问题是,荆蛮楚地那边的镇边王府一万军,派出三路快马,一直都找不到对方在什么位置。沿途问府县,同样没得到任何行军消息。

这让徐金胜恼火不已,而另一路军马也是一万人,确实福建那边武夷族的土人。这一路军马的路线,比较远,暂时也不知这一支军马的情况。

五万军兵,才得知三万,其中一只军兵很可能不会按期到达指定位子。徐金胜这边察觉后,已经着快马传令催了。

除了军兵不齐,监军不现,粮草本来该地方督办,但徐金胜目前还联系不上地方官府,不知粮草有没有着落。这一切,都必须等到了苏杭之后,才能确知。

星夜赶路,对徐金胜而言,辛苦倒是无所谓的。在家闲置三年,身体上、武力上都没有消退,也是他壮志未酬,不甘这样埋没一生。这一次出来,原本是有万丈雄心的,可到京都后,得知监军是张涛,而张涛与自己之间的旧事,和张涛这个监军在京都对自己的态度,不免心灰意冷。

不过,这一路是去战场的,带着心灰意冷的心态肯定不行。徐金胜也只能收拾心情,往好的一方面想。朝堂上接下来的用兵大事,想来张涛也知轻重,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故意和自己为难。

身边一个参赞也是文人,不过是举人功名,没有朝堂给予的官职,但徐金胜作为昭勇将军,还是可招用一批人手在身边使用的。这个参赞,是协从军务的,相对于后世的秘书兼职参谋。

参赞名叫于连欣,举人的功名没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不过,在边关之前,就跟随在徐金胜身边,彼此配合工作多年,才干和能力上,也都不差。

于连欣知道这次出战苏杭,平定倭寇有多难,也知道自家将军面对的情况有多糟,但他不能灰心,只能进全力辅助。

“将军,荆蛮楚地那边的军马,按照要求和军令,该出现了。即使行速再慢,也不可能拖后十天半月,他们即便是王府军,也受军方约束的。会不会我们找错的路线?”

“镇边王府那边的军兵,应该是蛮族人居多,领军而来的,也不知是不是蛮族人。蛮族军勇猛是实,但蛮族军历来对军令都不放在心上。”徐金胜有些无奈地说。也不知是谁,提议调一支蛮族军过来参战。

两年前,外出朝堂,张涛也是悲喜参半。这样的事情对于朝堂中人而言,有人认为是好事。因为从朝堂到地方,品秩上必然会升一级,但如果今后重回朝堂,又会调回来。

在朝堂中有升官邸机会,在外面自然也是。对于张涛而言,他在殿试之时,运气不够好,虽然被录取了,但名次落到后几名,使得他在这一年的进士群体中,就没有多少发言权。进士后的岗位实习期间,倒是运气不错,实习期满,就留在京都。

之后,张涛一直觉得压制了自己的才华,不得志,直到两年前。徐金胜这个正三品的将军上书指责朝堂对军队的苛刻,指责朝堂体系层层贪腐和盘剥,他找到机会,在朝堂上大骂徐金胜,得到不少人以及左丞相府的赏识。

随后他从朝堂外任,到山东按察司做一个正五品的佥事。

这一次,苏杭的倭寇进犯,山东那边虽说没有受到倭寇犯边的冲击,但山东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的。张涛认为,倭寇之所以不敢在山东搅扰,是他在山东做了不少防备举措,拦阻了倭寇进入山东。

得知朝堂将他从按察司调去苏杭那边,参与剿灭倭寇。这是给他一展才华,彰显他知兵的长处,对于他想发展为儒将是非常有利的。

到京都之后,离开两年的京都,他自然要找之前的同事、朋友、同年等,叙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探明这一次苏杭剿灭倭寇问题上,朝堂都有哪些态度。只有清楚这一点,才会到苏杭后,做出符合京都利益的事情。

在朝堂接到任务后,对于限期到苏杭,张涛自然明白。这个限期,是约束各地兵马都,兵马到指定集合位置后,实际上还要一两个月进行整兵,不然,兵与将之间,彼此完全不互知,又如何作战?

对于他这个监军而言,只要起到监军之责,人在何处,又有什么关系?所以,徐金胜在接到任务后,几次想要见他,张涛明知徐金胜的意思,又有什么必要讨论?

故意不见徐金胜,也是对徐金胜这位名声不小的军中所谓虎将,试一试他的真正能力。到底是虚传还是真有点本事。

用兵之际,将领固然重要,但最最最主要的,还是监军对军兵的统辖。这是张涛认知中的最大事情。

运筹帷幄才是真正知兵者,所需要做的,至于冲锋陷阵,那是将与兵的事情。

知道徐金胜先离开京都,往苏杭而去。张涛不急着离开,每天依旧与故友往来。上午必定要读两个时辰的兵书,这是张涛近几年来,一直坚持不辍的事。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道,曰天,曰地,曰将、曰法。……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读到这里,张涛放下书本,站了起来。这次到苏杭用兵,如何能胜?“将听吾计”才是关键。

徐金胜勇猛,但年纪不小,还能够勇猛拼杀吗?能不能拼杀,不重要。重要的是,肯不肯听吾计?如若不听,就得“去之”。

自己作为监军,要将徐金胜踢出去,换人来领军,自然要在朝堂这边争取到更多的外力。外力源于何处?自然是要交好左丞相府。

权相伟业》小说在线阅读_第2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追梦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权相伟业第2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