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不敢、不敢,先生言重。”掌事人在杨继业这样一个举人面前,自然不敢瞎说,不管其他人怎么想,他都必须说一些配合的言语,免得这位年轻举人将泾延镇作为批驳的标靶。

“倭寇强横,每到一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苏杭是大城,目前尚能自保。最受苦的,就是乡野的民众。民众也非甘愿受其欺凌、荼毒,然一村一寨,确实无力与倭寇相抗。泾延镇这边,距离尚远,倭寇一时间还没侵扰到这里来。若是有上百倭寇,泾延镇即便将全镇青壮集结,未必能够抗住倭寇的掠杀……”

没有组织的反抗,与肆意烧杀的倭寇拼命,确实不会有多少成效,更多的就是送命而已。但故土难离,敌寇入侵,谁有甘愿舍弃家而逃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离开。

苏杭大城外,难民无数,且无粮食。有些大户发了善心,在城外开粥,也是杯水车薪而已。

与掌事人和老秀才交谈,也知道目前苏杭倭寇之患严重,地方没办法,而之前驻军与倭寇对战不少,可每次皆败,到后来驻军望倭寇之风而逃亡。

这样的情况下,地方的反抗力量也就更弱,倭寇贼兵,更加得势。朝廷派军到苏杭平定倭寇的事情,这边也有宣传,但地方上对军队的信心不大。

苏杭几省的驻军,目前都龟缩在城内,不敢出城一步。外来剿灭倭寇的军队,如何在苏杭这边作战,还得等朝堂委任的将军和掌权的那文官决策。

目前,到来的军队就荆蛮楚地的王府军一万人马,其他的据说还有四万,但不知在何处。几十会到,再有就是掌军的人是谁,官职多大。这些事情,都与接下来的战事密切关联,杨继业不能干预丝毫。

与老秀才和掌事人交流之后,倒是找到一家旅店,住了进去。蛮族军和王府军都在几十里外,有两天的行军路程。至于泾延镇这边会不会有倭寇前来袭击,他根本就不担心。

削劲的人马就驻扎在小镇外两三里远,暴露在外的除了军粮,人员不过几十。但实际上,削劲这边有几百人的,只是撒了出去。得知杨继业住泾延镇了,镇上也布置一些队员,必须严防杨继业的安全。

在小镇安顿下来,杨继业自然不是来读书的,旅店也简陋,他们几个人要来三间房,占据一层楼,就没有其他人住了。门店面卖饭食,但也是冷冷清清的。

小镇本来是一条官道经过这边,如今,官道上已经没人。住下来,先与旅店到看守者沟通,旅店到东家已经逃往乡间亲属家。如果不是掌事人和老秀才出面,也不敢收留杨继业等人住进来。

第二天,杨继业便在小镇上,随意地走,见到闲散的人都上前说几句话。然后,在泾延镇这边,也有成为大家熟悉的一个人,到下午,杨继业主动去拜访老秀才,两人在老秀才家聊两个时辰,还在老秀才家吃饭。

如此一来,杨继业便算是泾延镇的一个长客,不再受到排斥与好奇。而削劲的人偶尔给他带来一些消息,也不会让人太注意。

偶尔从镇上的人传过来消息,朝廷派大军来苏杭剿灭倭寇的信息,完全没有封锁,反而被苏杭这边的人大肆向外传扬。也令杨继业苦笑不已,这样的军事活动,本身应该悄无声息派军过来,对倭寇进行偷袭围杀,才会在第一次对战中得到更好的利益。

可消息外传,固然能够振奋和安抚苏杭一带人民的情绪,给这边的人一些信心,可倭寇那边也会严防,收缩他们的战线。过来剿灭倭寇的军方,对战中自然面临更为艰难的拼杀。

在小镇再一次碰见掌事人,两人招呼后,杨继业说,“张叔,泾延镇这边距离倭寇糜烂之地并不远啊,怎么我看镇上都没有多少防范。不担心倭寇突袭这边?”

“担心啊,大人。又有什么办法?白天还好些,到晚上,只能让镇上几个青壮在街上巡逻。实际上,倭寇真杀过来,泾延镇是挡不住的。只能逃走,再就是期望倭寇别到这边来啊。”掌事人显然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镇子外的镖局,你们怎么看?”杨继业说。

“能怎么办?镖局车上的是军粮,谁敢去问,也不知是真是假。这么多粮,镇上的人都担心把倭寇引过来……”

徐金胜四十二岁,正三品昭勇将军衔,原本在北边边军之中,很有一些威名,本身的武力值也是比较高的。但三年前,得罪了人,闲置在家。

这次被朝堂相召,限期到京都报道。在兵部,接到前往苏杭领军五万,平定倭寇之乱的旨意,徐金胜也是心里有苦,却又不能说出口。

三年前,也是因为对边军战力孱弱、训练不足,朝堂对军方的补给太少,还层层盘剥,而军械制造局贪墨,所用军械完全是次品。连最为普通的刀和长枪等,都是次品,真正上战场的,完全要军兵们自家买砍刀。

对于火器营方面的贪墨,就更为突出,竹筒枪的制造与配设,是新军营的必备武器。可十把竹筒枪都没有一把可用,不是锈迹斑斑,就是一点火便炸膛。可朝堂拨付的银钱却都耗费一空。

因为对这种种不满,上书朝堂,才引发了被贬回家的结果。如今,朝堂要自己带五万内地之军,与苏杭一带几万倭寇作战,又如何能够与之拼杀?

可作为正三品的昭勇将军,在敌人侵扰面前,他唯有赴任,以死相拼。将军战死沙场,也算死得其所。

军兵孱弱,五万之众,真到战场上,面对敌寇,敢扬刀砍杀的人,到底有多少?徐金胜在心下琢磨,到了苏杭,见到军兵之后,若能选出五千兵,便是万幸。有这五千之众,或许可与倭寇一搏。反正都是死于沙场,能够斩杀多少倭寇,那便听天由命吧。

另一桩闹心的事,这次出征,真正掌军者是正五品按察司佥事张涛。张涛其人,进士出身,三年前徐金胜被贬之前,张涛在朝堂中,司直郎,在朝堂议事上猛烈批驳徐金胜,得到大佬们赏识,之后出京升至目前正五品的按察司佥事,可谓大步流星地升职了。

不知朝堂这次平定倭寇之策是如何定策的,居然将张涛派来监军,掌印。如此一来,到苏杭那边,必然有强力的掣肘,对于这一战,徐金胜便更为忧心。

朝堂之上,赞歌一片,歌舞升平,兴旺盛世。可藏在这盛世之下的种种,作为之前在边军执掌一军的将军,徐金胜是感触最深的。这一次,虽说是他领军但有张涛这样的人在身边,又如何能够让军兵奋战?

离开京都,带着几个人往苏杭进发。徐金胜作为一军之总将,得先到苏杭那边设立好将军衙门,至少要将军帐升起来,过来汇聚的军马才有地方走。

但在离开京都之前,徐金胜按压情绪和脾气,准备与张涛见一面,但张涛回到京都,每天都在与旧友会面,吃酒、聚会,联络感情。

权相伟业》小说在线阅读_第2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追梦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权相伟业第2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