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每个人最多限定三首诗,但最初的一首诗不达到中平以上,就没有资格再作诗了。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首诗,或者说一个人其实也就一次机会而已。

对于这样的情况,孙晓君等主要社团这边,是有准备的。三大社团之间,会轮流让普通的会员先作诗,也是一种比斗。在这方面,有加入文学社的书生,就可更好地表达自身的诗词,不至于在哄闹中淹没。

杨继业、孙晓君、钱儒龙等是华新社的最主要骨干,一开始都不会出面,所以,开始的成员斗诗,也都是你一首我一首进行对比,偶尔有些句子精彩,便被抄下来,聚集一定的数量,便送往楼船上,等大佬们品评。

如此一个多时辰,听了好多的诗。杨继业有些麻木,对作诗和品诗都失去了感觉,思维上都迟钝了。

中午偏后,高台上的人纷纷将带来的饭食、水果等拿出来,在台上进食。也算是今天文会进行到一半了,到得此时,其实还没有几首诗可传颂级别的出现,对垣武城这里也是正常的情况。

垣武城虽说商业发达,但文脉方面,确实远远偏于落后。甚至整个柳省,也都处于这样的水平。也就是说,柳省的举子,走出柳省,那些科考大省的举子对他们就像垣武城对柳河县城的秀才一样。

杨继业对出现的诗词比较平凡,完全接受,倒是巫小陆一天见人做出这么多的诗词,又觉得每一首诗词都很不错,便有大开眼界之态。

吃过中餐,巫小陆悄悄地说,“杨大哥,等下该你出手,吓他们一吓了吧。”

“只能说还可,不至于像之前的诗,会出名。”杨继业笑着说,“小六,中秋和中秋节的诗词都不好写了,你知道前朝的苏轼吧,他太狠,让大家都难写秋词啦。”

“苏轼?我知道的,杨大哥说扣肉就是他做出来,才叫东坡肉吧。”巫小陆笑着说说,杨继业也有些无语,如果不是因为有东坡肉,估计巫小陆都记不住苏轼这位大佬。

餐后,大家麻木和迟钝的神经再次活跃起来,参与文会的人也知道,下午,才是最为精彩的时段。各大社团的核心成员,也会陆续出诗词了。

这时候,文峰社的周芳将一片词递上,立即有人在高台上大声诵读:

叶飞风捉,暗送秋月落。枝摇冷清影、晓将明、音符跳跃,凉衫裘薄,淡淡泪痕入梦……(回忆向左句)

这短句对秋夜、秋情、秋景的描绘确实比较精到,即使不算很高妙的句子,比起之前的那些人来看,当真要高出一筹。

那人诵毕,大声喝彩。文峰社的人等,自然是大声叫好,然后往华新社这边叫嚷,问华新社谁敢出来对句。

被点了名,钱儒龙说,“孙兄,华新社也得上一个,是你还是我?总不能让柳风社占先吧。”

“我来吧。”孙晓君知道自己的诗文与钱儒龙还是有差距的,与杨继业之间的差距可能更大。先前他对杨继业的信心不够足,但见到《竹石》诗后,底气就很足,要让杨继业留在最后压底。

孙晓君走到台中,说,“周芳的句子不算差,但明显的是句子娇柔,也算陈词滥调,最多能够进上等。我也给大家来一首诗,请各位文友品鉴。

漏夜潇潇雨叩窗,

如烟旧事总牵肠。

蒙童一别难寻梦,

红叶题诗把名扬。”(回忆向左句,稍改动)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读书人的历程,匆匆间十年而过,追求的是扬名和才学。可到此时,留存心头的志向依旧……

“黄鸟忽飞过,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谁个酒杯频。

客路鹰山晓,河桥柳水滨。

城南凝望处,梧叶下秋旻。”(?[明]郭第,稍改动。)

周学朝这首诗诵读出来,无疑是到一定的高度。没有题一个秋字,但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触发而伤感。

看到周学朝面带笑意,自然是为自己这诗而意气风发,完全可将华新社这边的人碾压下去。诗很快被传开,几乎所有人都在念诵,而后体会着诗句的意境。

杨继业听了周学朝这诗,倒是笑笑,诗虽不错,可要说当真传颂千古的程度,却达不到。哪怕传扬出垣武城,都不容易的。

孙晓君反复念过这诗,神情有些压抑,但他先看了看钱儒龙。先知道钱儒龙能不能追上这样的诗句,却见钱儒龙也是神态凝重。再看杨继业时,见杨继业似乎在沉思,也不多打搅他。

钱儒龙知道,这时候还不能让杨继业就上,文峰社那边除了周学朝,另外还有一个周远山的,诗才也不差,至少不会比前面的人差。华新社这边,也唯有堵上杨继业能够出好诗,才可能胜出文峰社。

至于柳风社,虽然也有不错的诗词,总体而言,真正争胜的还是华新社和文峰社两家。

钱儒龙走出人群,到高台中间,神态一沉,便念诵起来:

“秋风吹雨过南洲,一夜新凉是入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明]夏云英,稍改动)

钱儒龙这诗也是基于城南露洲而发,于情于景也算切合。这诗即使细论起来,可能要稍微逊于周学朝的诗句,但也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如此算来,倒是不算输与对方。

周学朝这时候便说,“孙晓君,你我双方,该出来的人都差不多了,华新社不会是请外人帮忙吧?”

“周兄,杨咏石本来就入我华新社,自然是华新社一员,有什么不对吗?正好你文峰社还有周远山,与杨咏石一拼,我想,周兄肯定会胜出的。”孙晓君故意这样说,倒不是贬杨继业,而是因为周远山三十多岁,杨继业才十六岁,年龄上的差距大了。

“作诗写句,又不是那些下人担担子。看的是谁悟性高,圣学得用心悟。”周学朝冷声说,知道孙晓君故意将这个年龄问题摆出来,那是在为杨继业争年龄优势。

虽说这样的比诗、论诗,是不看年龄大小的,但在各人心目中,对于年龄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一个人的才华、才学,与年龄还是有较大关系的。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事,还有就是经历,也是积累才行。

杨继业对此自然不多说,等孙晓君说后,周学朝继续说,“要不这样?我们这边先来?算是让华新社占先了吧。”

杨继业这时候,自然要占据更多的优势,说,“之前两次都是文峰社的人先,这一次还是我先抛砖引玉吧。”

孙晓君原本想等杨继业最后,这样也可看看周山远的实力,就更有把握些。只是,见杨继业已经站出来,也不好多说。

周学朝见杨继业如此,笑起来,说,“杨学弟想先,可不要后悔哦。”

权相伟业》小说在线阅读_第2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追梦者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权相伟业第2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