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法拉第朝基尔霍夫做了个手势,基尔霍夫见状便快步来到桌子的另一侧。
然后......
握住一根半米多长的把手,跟摇撸似的哼哧哼哧的操弄了起来。
没错。
这种苦力式的操作,便是1850年抽取真空最有效的方法。
没办法。
时代所限。
后世抽取真空的方式有多,例如机械泵啊,分子泵啊,离子泵啊等等。
像比较好的离子泵,可以达到10^-12mbar左右的真空度。
但1850年的设备却做不到后世那般全机械化,在1870年之前,抽取真空的方式只有两种:
往复真空泵或者油封式旋转真空泵。
前者的原理是利用泵腔内活塞做往复运动,通过人力引动泵腔将气体吸入、压缩并排出。
因此又称为活塞式真空泵。
油封式旋转真空泵则是利用油类密封各运动部件之间的间隙,减少有害空间的一种旋转变容真空泵。
相对而言,后者的效率要高一些。
不过油封式旋转真空泵需要用到气镇装置,准备和操作环节都比较繁复,因此法拉第这次还是选择了往复真空泵。
“嘿咻,嘿咻!”
看着跟钳工扭螺丝一般转动把手的基尔霍夫,徐云忽然想到了老苏副本中的驴兄......
话说回来。
等到自己回归现实,那头从五洲山买回来的母驴也差不多该送到学校了。
到时候能压榨....咳咳,使用的劳力,就又多了一头。
真好啊.....
就这样。
大概过了五分钟左右。
基尔霍夫停下手中的动作,一边喘气一边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对法拉第道:
“教授,水银都抽出来了,稳压计始终显示正常。”
法拉第点点头,说道:
“辛苦你了,古斯塔夫。”
接着他示意黎曼去将窗帘放下,将光线尽数遮蔽。
他自己则走到了桌子的左侧,摸索片刻,按下了某个电源开关。
很快。
随着电源的开启,外部线圈开始放电,放电管两极的电压开始增大,管内出现了电动势。
而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
无数从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运动。
它们在间隙的中间遭遇残留的空气份子阻隔,经过一系列碰撞产生了大量新的电子和正负离子。
由于电子运动的速度很快,因此电子大量集中在前进方向的前部。
而正离子则留在后部,并在管内形成了电子和正离子构成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在后世有个名字,叫做电子崩。
与此同时。
也有大量的离子发生了其他变化:
它们在管中复合为了正常气体原子。
上辈子是离子的同学应该知道。
所谓离子复合,其实就是指电子返回正离子的过程。
当电子返回原子时。
会把它携带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随着电子崩向阳极移动,其中的电子和正离子越来越多。
这一方面改变了放电间隙中的电场分布,同时又使得崩头崩尾中的电荷削弱了电子崩内部的电场,使其复合作用增强。
电子与正离子的复合会产生大量的光子,而光子作用在后部的气体上,使得这些气体出现电场电离。
接着又产生第二个电子崩、第三个电子崩。
每个电子崩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向阳极和阴极发展,最后连成一片。
直到.......
piu——
随着一声细微的声音。
一条完整的电离气体通道形成了,管内的气体间隙被击穿。
另外别忘了。
法拉第此前在管中填充的可是水银,一种非常容易挥发的物质。
虽然它们在肉眼角度已经被全部抽取了出来,但基尔霍夫毕竟不是魂殿长老,因此有部分水银还是残留在了管壁上。
在电压的刺激之下,它们很快形成了水银蒸汽。
于是......
一道蓝白色的光出现了在了管内,令人不自觉就想到了mio的蓝白碗。
这是独属于水银的光线特效,如果换做钠则会出现黄白色。
见此情形。
法拉第不由俯下身子,凝望着棺中的这道蓝白光。
也不知是在感慨时间,还是在赞叹萧炎馆的神奇,只听这位已经接近六十岁的老者,嘴中喃喃道:
“12年了啊.......”
实话实说。
比起12年前那根6%真空度的真空管,如今的这根萧炎管在成像上确实要清晰的多。
法拉第甚至不需要借助放大镜,便能看到有几块不同亮度的区间,沿着阴极到阳极依次分布。
“一...二...三....”
法拉第认真数了数,转头看向徐云,问道:
“罗峰同学,一共有六块光暗区域?”
徐云曾经说过‘肥鱼’没有做成这个实验,于是干脆利落的朝他一摊手:
“我不到啊。”
法拉第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随后他将韦伯等人招呼到了身边,记录起了现象。
从观测角度来说。
辉光放电无疑算是比较有特点的气体放电现象之一。
发生时弧隙中的整个空间都在放电,并且温度不会太高,限制观察的其实就一个真空度。
真空度越高,辉光放电发生的就更容易,现象也更清楚。
十万分之一真空度的条件,哪怕往后推移个一百年,在1950年也能算过得去了。
因此法拉第等人可以一边观察,一边非常自由的做着文字记录。
“古斯塔夫,你记一下。”
“...自阴极开始,首先出现的是一块极短的暗区,肉眼轻微可见,详细观测需以放大镜协助......”
“第二块区域紧贴第一层,亮度适中,由肉眼便可观测......”
“第三块发光微弱......”
“第四块区域有明显的分界,在分界线上发光最强,后逐渐变弱......”
“第五块表现为过渡区域,即原先的法拉第暗区......”
法拉第一边观察一边叙述,语气隐隐的有些颤抖。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大致能猜到实验现象会比较有冲击力。
但如今看到这排列分明的六块区域,他的心中依旧遏制不住的冒出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在12年前,他真的以为辉光管中只有一块法拉第暗区而已......
他就像一位鱼汛期丰收的渔民,在某片滩涂抓到了一条鳗鱼。
他大致能猜到那个方向的海里或许能找到更多的鳗鱼,但他却看上了另一个方向的墨鱼群,于是放弃了这里。
没想到随着精度的提高,别说光线之后的‘深海’了。
连法拉第暗区这块原先被他以为‘仅此而已’的滩涂附近,实际上都埋藏着一头头的野生大黄花鱼.....
而另一边。
看着疯狂记录着现象的法拉第等人,徐云的表情则依旧相对淡定。
他在后世不止一次的做过辉光实验,对于现象本身其实依旧见怪不怪了。
而且实际上。
辉光放电过程中出现的区域不是六块,而是七块...或者说八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