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欧美人的观念里。
进化论...或者说现代演化论,就是直接决定人种差异的原因。
就像背数字。
在后世,华夏、阿三还有葡萄牙这些国家背的都是99数乘表。
以英国为代表的很多欧洲国家,则学习的是12x12或者20x20的数表。
乍一看后者好像比咱们学得多是吗?
错了。
咱们的99数乘表是基础,学完这些后会进行更深层次的多位数加减乘除,比如267x33的计算。
但英国那边的数表,则是他们学习的上限。
也就是他们学完这些之后,就不怎么会学习基础计算了。
所以你在英国的很多商店里,经常能看到有人用计算器在计算124-36等于多少之类的问题......
这些国家追求的是精英教育,精英和平民的认知断层之大超乎你的想象。
虽然最终进行决策的是那些精英阶层,但代表普遍观念的却是平民。
在这种情况下。
徐云便想到了老达——如果能通过这位近代生物学奠基人的嘴与笔,对东方人种做出正确的定义,或许能在这个时间线的后世稍微扶正某些观念?
实话实说。
他不敢保证这事情一定能成。
但很多时候,做总比不做要好。
就像小牛当初为杨辉三角证明一样:
小牛为它背了书,杨辉三角最终成功取代了帕斯卡三角,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名字。
只要老达的文章能够影响极小部分人的观念,徐云的这波交易便是大赚了。
至于后面那个‘等到作品不存在漏洞再发表’,就纯粹是徐云为老达自己所作的部分修正了。
原本历史中的老达因为《物种起源》早期存在的漏洞,曾经遭遇过大量的反对驳斥。
导致进化论在早期阶段,并没有完全展现出它的价值和影响力。
这其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早先提及过。
如今的演化论和老达的进化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双方其实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
真正的‘演化’也好,‘进化’也罢,目前也缺乏许多能够作为核心的证据。
但另一方面。
当你站在跨越两百年的视角上去看进化论时。
你会发现它的真正价值其实并不是驳斥了神创论,而是开拓出了一条近代生物科学的新路。
这才是它最重要、影响力最深远之处。
而若非老达一开始急着封路基,这条路原本很可能做到更好的车辆承载效果。
因此作为后世来人,作为一名生物汪。
徐云认为自己有必要对这段历史进行一次修正。
格局.jpg。
嗯,才不是为了最终评分呢。
咳咳......
视线再回归石桌。
虽然不太清楚徐云的意图,但老达本身就对东方很感兴趣。
加之如今安妮没有去世,他便也没有考虑提前发布《物种起源》的事情了。
因此他几乎没怎么犹豫,便重重一点头,主动伸出手:
“没问题,罗峰同学,这桩交易我接下了!”
徐云微微一笑,两只手有力的握在了一起。
随后徐云带着老达回到宿舍,从自己带来的硝酸甘油片中匀了十枚左右交给老达。
并约好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双方就此别过。
说来也巧。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天搞了太多事的缘故。
接下来的一两周内,徐云几乎没有遇到什么突发情况。
两个礼拜一转而过。
时间很快来到了圣诞节。
同时也是这个时间线中,剑桥大学某个独有活动的举办日期。
它叫做......
此子评选。
1850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圣诞节。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2022年,圣诞节在本土的影响一直都颇具争议。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西方文化在意识形态上的入侵,不是好事。
有些人则将它视作了一个商业性的节日。
同时由于圣诞节的时间在12月末,也就是每年大一新生刚入学后三个月左右。
因此在校园中。
圣诞节也经常被赋予了爱情的色彩,以及偶尔会出现的牛头人情节。
徐云作为一名后世的普通人,他对于圣诞节的态度相对来说比较中立:
也就是不至于上升到‘华夏人为什么要过洋节’的地步,但也不会舔着脸去大肆庆祝。
以前在大学和单位的时候他混过几次聚餐,再往后就只是在一两个小群里和大家发点红包,然后把自己非酋的截图发朋友圈吐槽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人把过圣诞节批成崇洋媚外,但实际上有些所谓的‘西方传统’,其实是圣诞节进入华夏后由华夏人自己创造的.....
是的,说的就是你,平安果。
这也是徐云上辈子在前往剑桥做交换生后,才知道的一个真相。
没错。
老外们在平安夜的时候,压根是不送苹果的......
比如老美在圣诞节恰的是火鸡。
丹麦则是在开餐前先吃一份杏仁布丁。
如果谁能吃到那枚惟一完整的杏仁,谁将是来年运气最好的一个人。
另外还有土澳的“仲夏圣诞节”,他们的做法是用沙子堆雪人——南半球的12月是热不可耐的仲夏时节。
所谓的平安果,实际上是国内为了迎合平安夜而赋予的一种欧洲习俗。
就像真正的华夏菜系里没有左宗棠鸡一样,真正的圣诞习俗中也没有平安果。
所以说句实话。
至少在圣诞节这个概念方面,比起担心文化入侵,更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人的忽悠......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仅限于圣诞节,换成夏日祭那就不一样了,那是必须要严防的事儿。
如今某些人为了洗白夏日祭,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不但宣称这只是所谓的‘普通节日’,更有甚者,甚至还说这是华夏流传过去的祭典,属于文化回流。
但实际上呢?
这玩意儿和华夏文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夏日祭的源头是霓虹文化中的太阳神,也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天照大神,是个女性神祇。
天照在霓虹神话中未婚,是伊邪那歧左眼生出的神灵,只有俩弟弟/妹妹。
三姐弟里天照是大姐,月读命是老二性别未知,须佐之男是小弟。
天照不但是个小心眼而且嫉妒心很强,作为二弟/二妹的月读命就是被天照气走的,代表着太阳和月亮永不相见。
后来小弟须佐之男想念天照,便跑到高天原...相当于霓虹的天庭去看望她。
然而天照误以为须佐之男是来夺权的,遂与他兵戎相见。
须佐之男为了表明善意,献上了自己的佩剑与天照大神的勾玉交换,以此方式立誓。
天照大神将配剑以口嚼碎后,就从口中生出了宗像三女神。
宗像三女神纯洁而又温柔,代表着须佐之男没有恶意。
于是误会就此解除,须佐之男也就留在了高天原。
但须佐之男毕竟是个暴躁人物,例如八岐大蛇就是他斩杀的,很多时候被视为破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