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位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鲁赫,必然会成为新生中的话题人物之一。

随后威廉·惠威尔再次回到礼台边,先后再报出了几位学生的名字:

“玛卡巴卡·欧克.....”(真有这人)

“科林达·尼科利奇.....”

“乌戈·丹尼尔斯......”

半个多小时后。

威廉·惠威尔例行看了眼名单,表情微微一凝,意味深长的扫了眼台下:

“先生们,女士们,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同学,他的来历就有些特殊了。”

“纵观剑桥大学校史,我们招收过欧洲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招收过非洲、甚至美洲的学员。”

“但除了英属印度之外,我们此前从未招收过一位来自独立主权国家的亚洲学生。”

“但在今年,这个算不上光彩的记录正式宣告终结,我们迎来了建校后第一位自考录取的华夏留学生!”

听到华夏留学生这个五个字。

徐云顿时心中一凛,深吸一口气,准备起身上台。

然而下一秒。

威廉·惠威尔口中说出的名字,却令他瞳孔骤缩!

“下面我们有请.......”

“haosuo.tian!”

话音刚落。

徐云右前方十米处。

原先另一块议论声突出的区域内,忽然站起了一位瘦小的年轻人。

黑发,黑瞳,黄皮肤,身穿一身马褂,梳着.....

一根长辫。

此人起身后,抿着嘴角面色肃然的走到礼台边,局促的与威廉·惠威尔一行礼。

接着来到台前,咽了口唾沫。

干涩的用不太标准的英文说道:

“各位校友你们好,我是来自华...华夏粤省的田浩所,18岁,是三一学院数学系的本科生。”

阶梯教室里。

看着礼台上有些畏畏缩缩的田浩所。

徐云心中史无前例的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实话实说。

田浩所这个名字其实没什么大问题。

顶多就是比较容易被看成田所浩,从而再补上个二字,变成某个24岁的恶臭研究生罢了。

徐云上辈子写小说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种下意识的误解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事儿。

毕竟快餐文学没必要、同时也没那资格要求读者去将每个字都细细品尝。

但有的读者大爷偶尔会在误解的基础上再次脑补,从而在情绪激动下,发出一些对作者不太友好的评论,这就有些无语了。

如果徐云写的是恶意整活、或者脱离大众价值观的情节,那么他被喷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花钱看毒点,换谁都不乐意呀。

但徐云明明没做错事,读者大爷情绪激动的根由是自己没看清楚,这就很令人委屈了t.t......

实际上呢。

当时徐云安排的那个角色是个老书友提出的要求,追了徐云两本书快三百万字了。

结果就因为名字相近而被喷,太惨了.....

话题再回归原处。

田浩所这个名字没有问题,那么令徐云惊讶的原因自然就只剩下了一个:

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众所周知。

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符合留学生定义的人是郑玛诺,广东香山县人,1633年出生。

郑玛诺出生时,葡萄牙人已进入妈港80年,妈港已从小渔村变成了中、西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

郑玛诺生活的年代,正好赶上第一次西学东渐的大变革。

后来他在陆神父的安排下,进入澳门教会学校学习。

由于成绩优异,深受西教士赏识,由此被接引到欧洲,进入了罗马公学学习。

不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郑马诺在罗马公学其实并没有取得学士学位。

他在大二那年就转入教会攻读起了神学,最后的身份也是‘神父’而非留学生。

因此在后世。

被公认为华夏第一位留学生的人并非郑马诺,而是容闳。

容闳是1828年广东香山县生人,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

他在道光二十七年...也就是1847年1月初前往美国留学。

1850年考入耶鲁学院。

1854年顺利毕业。

赫赫有名的《西学东渐记》,便是出自容闳的手笔。

后来容闳还负责起了清代留美幼童的相关事宜,从1872年8月11日开始,接纳了120位清朝派出的留美幼童。

在这120人中。

最终有1人考入哈佛,22人考入耶鲁大学,8人考入麻省理工学院,10人考入哥伦比亚大学。

其余不少也考入康奈尔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

华夏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水木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鲁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以及复旦大学创办人都是当年的留美幼童。

顺便说个很有意思的事儿。

欧·亨利大家都知道或者听过这么个人吧?

就是那位经常可以在评论区看到‘经典欧亨利式结尾’的欧·亨利,他曾经就被这些学霸破防过:

他在1877年从姑姑的私立学校毕业后进入高中,正好遇到了第一批留美幼童考上了高中,结果就在学习上遭遇了无情的吊打。

他在与阿索尔·埃斯蒂斯写信的时候曾经破口大骂:

“那些华夏人太xx会读书了,读读读,读个xxxx....”

而除了容闳外,华夏近代第一位赴欧洲留学的则是黄宽。

他先是和容闳一起远涉重洋,考到了海对面马萨诸塞州的孟松中学。

接着在1849年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医,并且顺利取得了医学学位。

所以近代华夏留学生出现的时间还是很早的。

但如果将范围缩小到欧洲顶级大学,那么相关时间线就要大幅度推后了。

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剑桥大学的华夏人叫做苏本铫,他在1892年就进入了剑桥大学圣约翰书院研读英文,但1907年才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毕业。

因此在历史上。

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毕业证书的华夏人是伍连德,1896年考入的剑桥大学,1900年获得了学位。

可眼下不过1850年,一鸦也还没有爆发。

为什么在剑桥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会突然出现了一个华夏留学生?

这可比原先的历史轨迹提前了四十多年!

要知道。

促使本土大量派出留学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一鸦爆发,国门被叩开的缘故呢。

并且看他身后的长辫以及有些蹩脚的英文,显然不太可能是早先华夏移民的后代。

不过很快。

徐云又想到了另一件事。

那是在几天前的图书馆里,当时他在确定了眼下欧洲生产力水平大约接近1900年的时候,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疑问:

为什么在这种生产力水平下,本土反而能苟到现在不被侵略呢?

如今想来......

生物世纪》小说在线阅读_第3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极品白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生物世纪第3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