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除了头尾两个字母之外的每个词的首字母进行中心对换。
也就是第二个词的首字母与倒数第二个词首字母兑换,第三个与倒数第三个兑换,以此类推。
abc和def的首字母兑换,变成dbc和aef。
如果因为奇数的缘故剩下最中心的一个词,那么这个词就保持原样。
如此一来。
abc·def·ghizk这个姓氏,加密后便成为了wghi·dbc·aef·zk。
眼见徐云似有所悟,汤姆逊再次轻轻一笑。
只见他拿出笔和纸,在面前写下了威尔的全名:
斯莫·卡梅斯.基尔克.威尔。
small·cames·jlerk·well。
按照词根变位加密。
cames和jlerk的首字母要进行兑换。
那么它们的原本形态便是......
james和clerk。
开头small的s是无意义词,还原的时候可以直接去掉。
所以small就成了mall。
接着l是小写,并且数量有两个,说明是x的分解式。
因此第一个词的原本形态应该是max。
接着将它与最后的well进行拼接,便出现了威尔的真实姓名:
jamesclerkmaxwell。
看到这个名字的瞬间。
徐云瞳孔骤然一缩,整个人如遭雷击,脑海中尽是一片空白。
居然是......
他!
片刻之后。
他方才深吸一口气,从震惊中回过了神。
当把这个身份代入过去这些天遇到的事情后,所有的一切都能被完美的解释开了:
难怪在第一次见面时,此人会穿着鞋帮上带有金属纽扣的方形皮鞋头。
难怪他会对小牛的过往一清二楚,人生经历张口就来。
难怪汤姆逊会在深夜时分,愿意教这么个乡下男孩数学知识。
难怪那个幕后黑手,会不惜如此代价出动军队,也要在边境上将汤姆逊他们击杀。
盖因此人是小牛之后剑桥大学的第二位减费生,历史上最最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詹姆斯·克拉克.......
麦克斯韦。
与此同时。
徐云的面前忽然冒出了一道光幕:
【滴,任务已激活!】
【本次任务分为主线与支线任务,支线任务生成中.....】
【支线任务已生成!】
【支线任务名称:斧头的一百种吃法!】
徐云:“.......”
“......”
看着面前光幕的提示。
徐云脸部的肌肉抽动了几下,心情隐约有些微妙。
这算是收flag了吗......
其实说句实话。
从当时掌握的情报来看,徐云的推导思路并没有太大问题:
威尔和汤姆逊在报出姓名时光环没有任何提示,同时汤姆逊又明确表示,自己要去剑桥找一位老教授。
考虑到主线人物必然和汤姆逊有关,光环似乎也喜欢去发掘一些冷门人物。
徐云以此想到了霍普金斯身上,推导过程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找不出太大疏漏。
结果没想到......
威尔这个名字其实是个马甲号,这个苏格兰青年的真实身份tmd居然是麦克斯韦!
那麦克斯韦啊......
在徐云穿越来的21世纪。
有两个问题在民间一直都颇有争议,基本上一提出来就必然出现撕逼。
一是豆腐脑的甜咸辣党之争。
二便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人之中,谁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很早之前提及过。
《自然》并没有在2000年的时候,评选过千年以来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那是天涯论坛传出来的流言。
因为对于网站、杂志来说,没有人敢以官方的身份在这种问题上予以定性。
但另一方面。
那些期刊网站虽然不会自己站队,偶尔却会提供平台,组织一些让业内人士进行投票选择的活动。
例如physicsworld和physicswebsurvey就经常搞这种事情。
从1999年至今。
由jcr分区中q1区的核心期刊组织过的科学家评选有29次。
b某c电视台在还没搞出那些阴间操作前的icons栏目,也曾经在2007和2011年组织过两次评选。
29+2=31。
这个数字便是新世纪以来,权威期刊以及媒体组织过的科学家评选总次数。
而在这31次评选中。
小牛...或者说老牛占据第一的次数有14次,爱因斯坦则是17次。
二者打的可谓是难解难分。
而就在第一那俩神仙争来争去的同时,老三这个位置却有一个人稳如泰山。
他便是麦克斯韦。
在这31次评选中。
除了伽利略占据四次、普兰克分走三次之外。
剩下的24次评选出的第三名,无一例外全都是麦克斯韦。
那么麦克斯韦,到底有多牛呢?
1831年6月13日,麦克斯韦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生。
他的父亲是一位辩护律师,名叫詹姆斯·克拉克。
麦克斯韦之所以会多出一个“麦克斯韦”姓氏,是因为克拉克家族和麦克斯韦家族关系深厚。
例如小麦克斯韦的曾祖母就来自麦克斯韦家族,并且小麦克斯韦他爹还继承了麦克斯韦家族的一些地产。
不过幼年时期的麦克斯韦虽然家境殷实,但因为口音浓重等问题经常遭到同龄人的嘲笑。
所以他的性格比较孤僻,不太喜欢讲话。
8岁那年。
麦克斯韦的母亲患病去世,导致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不过幸运的是。
麦克斯韦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对他的关爱,而是积极鼓励和陪伴他成长,并且将他送入了爱丁堡公学就读。
15岁的时候。
麦克斯韦在爱丁堡皇家协会学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卵形线》。
1847年。
16岁的麦克斯韦如愿进入了爱丁堡大学。
此后他连续四年获得年级第一,同时还蝉联了四届苏格兰大学的calm金奖章——就是汤姆逊获得过一次的东西。
1850年。
爱丁堡大学表示我们这座小庙容不下这尊大佛,要不麦神您还是另投他处吧。
而此时剑桥大学的校董事会,则在讨论是否要将三一学院的减肥生废除——毕竟这玩意儿小两百年来就只有小牛一人通过了考核,设立起来基本上有等于无,没啥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
有人提了个建议:
反正不要钱,要不让小麦同学来试一试?
如果连他都不行,那就干脆取消了吧。
于是麦克斯韦在威廉·汤姆逊的护送下转入剑桥大学,最终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了继小牛之后第二位三一学院的减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