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现在,他们却是从楚云亭的口里听得种种玄妙的大道,一下子刺穿了他们的心扉,一下子引发了他们的心脉震撼,一下子让他们醍醐灌顶。
楚云亭这是在把罕见的法术外传!
这乃是他们千古难逢的机会。
这瞬间,所有人全部震惊,开始疯狂地记忆着刚从精神世界里渗透过来的道法!
这是楚云亭对于道德经的理解。
源自于太上老君对他的爱护之心。
源自于对于仙界的愤怒。
源自于对西王母的仇恨。
而在道德经里,楚云亭只重点阐述了一个词:安息国。
道家的安息国,乃是一处世界净土密地,据说得道的人,精神与肉身破碎,魂魄也能归入安息国之中,而在安息国里,他们这一生的经历会鲜明地出现在他们周围。
在安息国里,荣华富贵、天赋修为都没有意义,过去的颠沛流离也都不复存在,留下来的,便是修身养性之道。
没有一切仇恨,没有一切不公,没有一切邪恶。
真正的道,凝聚于神秘的自身世界,另成一方空间。
这便是道德经,束缚住自身,也释放自身的道。
这便是刚才,楚云亭在十万天兵天将的天河大阵里默默读书的感悟。
所有人失神震撼。
而与此同时,所有人赫然发现自己打开修为瓶颈的同时,身上的那一丝万骨诅咒术,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失!
最后,烟消云散。
刚才那可以置他们于死地的恐怖存在,万骨诅咒术,仅仅数息时间,在他们身上彻底消失。
于此,所有人内心轰鸣,一片空白。
这瞬间,他们再次望向楚云亭,满是震撼与惊喜。
经历了楚云亭对他们的碾压,经历了西王母的霸道,他们甚至把这种仇恨凝聚在西王母身上,对楚云亭慢慢变得尊敬与理解,而现在,楚云亭更是帮他们解了心头上最大的围,此刻,他们对楚云亭是感恩涕零,无以分说。
而几乎同时,西王母赫然发现,她身上原本可以驾驭一切的万骨诅咒术,竟从她身上被分离出去了。
万骨诅咒术是她的密术,是她消耗最大精神、最大财富,这才凝聚成功的,甚至相当于她自身修为的十分之一,而现在,她赫然发现,自己身上的这十分之一气息被剥离出去,她简直疼得全身痉挛,几乎爆炸。
“该死的家伙……”她的目光扫过那数十万仙尊,最后落在楚云亭身上,满是狰狞的嶙峋!
只是此刻,她赫然发现,眼前的这些仙尊密密麻麻,竟把楚云亭围在当中,要保护起来的意思。
这是要一起与她对抗。
一时间,她咬牙切齿,深深明白自己失算了。
此刻,楚云亭可谓拥有了民心。
将大道传承,解除众仙尊的危机,楚云亭等于众仙尊心目里的神。
“尔等让开!否则,我以搅乱天庭秩序,将你们全部关押进死亡囚牢!”西王母出声了。
她想要杀楚云亭的心,越发迫切了。
不惜一切代价。
不惜将阻挡住她的仙尊全部杀死。
至于事后会有什么后遗症,到时候再慢慢处理。
只是此刻,面对她的这种压迫之势,楚云亭依旧淡定在原地不动,口吐真言,依旧在不断地传承着。
在他的周围,无数的莲花在释放。
道德经的传承,虽然共五千多字,可是每一句话,就代表着一句真言,代表着人间道理,甚至每一个道理让所有人的理解又都不同。
不同身份、不同情绪、不同感悟的仙尊,所得到的启发,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此刻,这些仙尊把楚云亭紧紧包围起来,更一步护着他,在接受传承的同时,也在开始保护着楚云亭。
看着这一幕,东方朔与东方雨竟有无语凝噎、感动涕零的感觉。
站在人群当中,他们甚至发现,众人也向他们投来深深的感激与尊敬之情。
因为他们站得高、立得远,走在所有人的前头,走在真理的一边。
而至于云祖,他更是被无数人尊崇着。
仅仅数十息之间,云祖还被人认为是欺诈,认为是愚笨,然而现在,所有人认为,云祖才是掌握真理的存在,才是德高望重、让众人钦慕的存在。
“云祖乃是楚云亭座下第一大神。”许多人内心涌起了这样的念头来。
同时,这些仙尊在感悟楚云亭的传承后,对于道德经有了深深的理解,对于道,对于德,对于安息国,对于非道、无道、清静,都有着更加直观的感悟。
楚云亭等于是在做开道宣扬,等于在把道德经以最适当的方式,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肉之中,把道德经发扬光大。
尤其是此刻经历过生死之战的楚云亭,经历过太上老君呵护与提点的楚云亭,把道德经与易经融合起来,更是让道德经到了新的高度。
另成一方世界。
安息叹息之国,没有仇恨,没有不公,没有邪恶,有的只是清静。
楚云亭的眼睛猛地亮了!
这一刻,他赫然找到了从准仙帝突破到仙帝的道路。
自古以来,无数人停滞在准仙帝上,始终无法突破,哪怕花费亿万年都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那一条道。
而现在,楚云亭隐然之间,找到了关于那一丝道的痕迹与行踪!
仙帝之尊,乃是整个天界最逆天的存在,虽然没有与天同寿,但亿万年的年岁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虽然没有掌握巅峰级的时间、空间、永生之道,但无形里的感悟也会更深一些。
更何况,仙帝的境界,足足是准仙帝的十倍,单以战斗力论,哪怕就是被百个准仙帝围杀,也能突出重围。
对于普通的仙尊来说,仙帝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想要成就仙帝,远古血脉、顶级的文宫心法、无限的资源、逆天的天赋以及感悟能力,都不可或缺,但更关键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任何一位仙尊,唯有凝聚出属于自己的道,并与天地共鸣,得到众圣的认可,这才能成就仙帝。
孔圣人以一己之力,治儒学,在百家争鸣时代,一举震慑百家,成为百世之师,在于仁字。这个仁字便是他的道,因此而影响了无数人。
老子治道德经,无为而治,清静无为,连孔子对他也都尊崇无比,但他却比孔圣人万一步成圣,因为他治的经书里,少了一丝人气,从而与天地共鸣的力量就会弱一些。
每一个人对于道的理解,都不一样,这与他的身世、处境有着极强的关系。
先朝奇人治聊斋,是因为科举失利,想要在妖魔鬼怪里寻找一片净土,所以在聊斋里,处处可见坚贞不屈的鬼狐,只愿一世孤守一位男子的这种坚贞,比人还要坚定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