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赵中天嘟囔着嘴说道:“大哥,要我说这事我们就别掺和了,不赞成也不反对,不管朝廷最后做什么决定我们都点头就行了。”
“噢?你是这么想的?”赵中海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尘岳要是封王,或者受封辽东四州之地,那朝堂上可就又多了一座大山啊,会变得更乱。”
“乱就乱呗。”赵中天双手一摊:“越乱越好,北凉冒头正好可以分散宇文家的精力,省的整天和我们勾心斗角的,坐拥渔翁之利不是更好吗?说起来雪家和北凉走的比较近,我也和尘岳有过接触,我们楚党不至于走到北凉的对立面。”
南征战事中赵家和尘岳的关系处理的还行,所以赵中天自认为和尘岳算是朋友。
赵中海紧锁着眉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表态,良久之后才不确定的说:“此事或许上官家那边会不乐意。”
“上官家?大哥,不是我说,我们选的这位盟友不太可靠。”赵中天压低了声音说道:“上官家当初答应让我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到今天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位兵部侍郎语气中的不满很是浓烈。
上官家和赵家结盟对抗宇文家,谈好的条件就是上官泰磊出任南疆道节度使,而赵中天可以升任兵部尚书。
可现在都两年了,赵中天这个兵部侍郎的位子一点都没有要动的迹象,宇文家依旧牢牢把持着兵部的实权,赵中天在兵部的话语权很小。
提起这个赵中海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两家结盟看起来互惠互利,可是明显收益最大的是上官家。
南疆道被上官泰磊握的牢牢的,要官位有官位,要兵权有兵权。而赵家呢,除了家中子弟被提拔了一些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因为赵家最在乎的就是兵部尚书一职。
“没办法。”赵中海微微摇了摇头:“宇文家根深蒂固,靠我们一己之力对付不了,只能依靠着太后这颗大树冲在前头。但我们赵家也不是好惹的,上官家要是做什么出格的事,就别怪我们无情了。”
说到这里,赵中海的眼神中闪过一抹阴寒。
“对了大哥,我还听说一件事,南疆道那位第五心柔,马上就要来京城了。”赵中天皱着眉头说出了一个消息。
“噢?他要来?上官家这是准备重用他了啊。”赵中海听到这个名字脸色凝重了几分。
击溃南越大军,力保国土不失,这个第五心柔俨然被朝中大臣们看做是一个堪与北凉侯比肩的年轻俊杰。至于上官泰磊,呵呵,谁相信南疆道战事是他指挥的呢。
“出任何职倒是没说,但入朝为官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了。”
赵中海眯起了眼睛,指尖轻扣在桌面上,嘴中喃喃道:“这个京城越来越热闹了啊。”
南疆道泸州城外
一辆装饰极为普通的马车慢悠悠的使出了泸州城,周围有几十名带刀侍卫随行护送,一路向北而去。
在马车前方的道路上,两道人影正不紧不慢的散着步。
第五心柔穿上了一身青衣,腰中的玉带上挂着一支短笛,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模样,任谁也看不出这位年轻人就是让南越八万大军有来无回的幕后推手。
面对满地的死尸,当初第五心柔可是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亲信将领阮志雄默默的跟在第五心柔身侧,今天是第五心柔离开南疆道赴京的日子。
“我已经向上官大人保举你为南疆道都护使,他答应了,任命很快就会下来,以后南疆道上的十万大军就交由你指挥了。”第五心柔淡淡的说道。
“谢公子大恩,志雄没齿难忘!”
这位中年武将的脸上带着些许不舍,以前习惯了听从第五心柔的命令行事,现在要自己挑大梁,他有些不适应。
“这两年你跟在我身边也算大有长进,军旅方面我不担心,唯一让我不放心的就是你那直来直去的臭脾气。”第五心柔看向阮志雄轻声道。
阮志雄有些尴尬的说道:“您放心吧,等您走后我肯定不会在上官泰磊面前甩脸色的,他说什么我应着就是。”
第五心柔眼睛一翻:“要叫上官大人或者安南侯!”
“知道了知道了。”阮志雄嘟囔着嘴说道。
第五心柔从怀中掏出了一卷书册说道:“我走之后,你挑选精干步卒按照简册中的方法进行训练,最短时间内打造出一支精锐,切记,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必须要握在你手中。”
阮志雄伸手接过了书卷,重重点头道:“公子放心!”
“好了,差不多了,我该走了。”第五心柔拍了拍了阮志雄的肩膀。
阮志雄的目光迟疑了一下,咬着牙说道:“助公子一路顺风!志雄随时听候公子差遣!”
“哈哈,后会有期!”第五心柔大笑一声爬上了马车。
檀州城外
官道两侧挤满了乌压压的百姓,就连住在数十里之外的村民也是拖家带口的早早赶到了檀州城。
因为从云州回来的北凉大军将在檀州城和王如松所部汇合,一起启程回归北凉道。
今天辽东百姓自发给北凉军送行。
在征战之中编入北凉各军的辽东籍军卒都留了下来,随大军一道返回的只有北凉籍士卒。
一面面巨大的战鼓覆着牛皮鼓面矗立在城门之外,虎背熊腰的辽东大汉正安静的等在一旁。
“娘,你看你看,那些叔叔好威风啊!”
一道脆生生的声音响起,一名被抱在怀中的小男孩正伸出雪白的小手指着不远处列阵而立的北凉大军。
“娃儿,他们都是咱的恩人啊,能不威风嘛!”被风霜折磨出了些许皱纹的妇人眼眶红通通的说道。
“我以后也要穿上那黑乎乎的衣服,跟他们一样威风!”小男孩挥舞着自己的小手说道。
“噗嗤,好好,那你就快快长大!”妇人被自己小儿子的话语给逗乐了。
在妇人身旁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听到这句话不由自主的感叹道:“辽东大地多少年没有见过这等雄采了啊!如今辽东未来可期!”
在城外的某处山坡上,站着一排排辽东籍军官,各营主将齐至。
挽辽营主将辛疾、副将左丘、陌刀营主将岳展鹏、陌刀营副将李嗣邺、奔雷营副将边栾、云鼓营主将王守仁、云鼓营副将臧城、还有云晨夫妇。
在各营主将之后披甲而立的是军中校尉一级军官,足足有五六十人。
千人设一校尉,这些人代表的是数万辽东大军。
一众军官都是在辽东战事中提拔起来的,清一色辽东本地的汉子,而且无一例外都和北凉军一同并肩作战过。
在武将的另一侧,乃是以雪泪寒、姚青峰、沈秀夫、冷归南四人为首的辽东文官。
站在四人身后的许多男子都是辽东本地的读书人,倍受金人打压的他们现在终于可以为辽东出一份力了。
虽然都没有官阶,但一个个平日里干起活来可比中原内地那些尸位素餐的官老爷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