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穿越的第三段开始,笔者由于某些原因和写作手法原因,肯定不会详细特论大论了。
所以剩下的便简言简形。
第四段写的是,司马衷在了南朝第一个国家宋国的开国之君刘裕。
他是想看看当时刘裕是如何杀光了司马氏家族的。
这可了不得啊!
要知道,从南明宋国开始,司马氏确实已经被各方势力盯上了,从刘裕开始,至少有四五个朝代的帝王开启了灭司马氏的行动。
第五段历史,司马衷没有回到西晋以后,反而是向前推移,他竟然回到了西汉文帝之初。
他是想看看,华夏封建时期第一个盛世是如何开启的,他也可以有借鉴的意义。
另外,他想知道,当时西汉的真实写照。
这还不算,他结束这段历史之后,第六段历史,他再次来了西汉,这一次他成了汉宣帝。
他是想结束汉人与匈奴等胡族的联姻模式。
其实,从汉武大帝开始,汉朝已经想要弃用联姻模式,从而不再以这种方式来笼络胡族,也可以提高大汉国在国际的地位。
司马衷是有后世头脑的,他对于民族的地位是最清楚的。
接下来,他又去了三国时期东吴,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和北齐,然后他又去了五代时期的后汉和后唐,因为最后一个国家建立和灭亡的过程太快,他是直接将两个朝代一同穿越了,最后才返回了西晋。
经历了这么多之后。
他回到了西晋。
面对这最后一次体验,司马衷没有着急,他是想静下心来总结一番,因为系统给他的机会只有这最后一次了。
他知道,这一次可就定终身了。
他从这些穿越之中总结之后,他得出了十条心得。
一是,他要建立水军。
水军太重要了。
可能现代的人觉得,水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只适用于南方。
其实不然。
司马衷可是有后世大智慧和历史经验的,他怎么会让历史在他手时一直停在封建王朝发展的最初阶段。
他不但要改革,他还要以最快的速度推翻封建王朝。
虽然他知道封建王朝推翻了,可能帝王也就不在了,这对于他本人来说就是最大的损失。
可是他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他既然是穿越者,他就是来改变历史的,那么他就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他必须全力推行。
打造水军的目的太多,作用也是太大。
其一,是提前将军队发展成拥有水陆大军的国家,让华夏在东方不只再是一个陆地巨无霸,更要提前成为一个水上移动王国。
如果可以实现,那么不但改变了后世的历史推进的进程和速度,就算后世也出现西方人侵略华夏,或是东方倭国的偷袭,华夏也有能力直接将这毕盗徒之辈拒于国门之外。
更甚至,在他的计划里,他不仅要打败这些国家,他还想反戈一击主动出击。
他要去征服整个天下。
这才是发展水军的最大目的。
当然了,这是他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其二,他要回忆发展科举制度。
他要改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用人和取仕模式。
这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永动机制。
只有人才兴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打造科举制度,肯定是要与后世的教育理念融合,他要让华夏的封建王朝整体向前推进,那么教育和文化就必须冲在最前边。
只有人的思想理念发展到一定层次,人类才可能突破限制。
其三,他是要调整战略格局。
这是政治问题,更是军事问题。
但凡一个国家出现良性发展,必是思想文化当先锋,政治经济作保障,然后再用军事和外交搞突破,整个国家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时光。
似乎在慢慢流失。
司马衷的目光似乎又回到了隋唐时期。
隋唐二朝建立之后,作为华夏的正宗共主,他们的最大的政治和军事思维,肯定是以维护华夏汉人的正统地位和国之根本为主。
自古华夏就是以九洲为主体建立起来的。
远在夏商朝之前,华夏这个国家就是建立在以黄河为正宗发源地,以黄河和长江两大水域为共同支撑点,然后以九州为基本势力范围的基础之上。
华夏文明如果再向前推,其实文明更广更深化。
要知道,其实我们华夏祖先早期,就是在远古时代,所建立的中心点并不在黄河中下游,反而是远在黄河中上游以西的地区。
有时甚至会退至昆仑山一带。
这便是华夏自古总有一种说法,说昆仑是神山,说华夏出昆仑,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但在此不讨论,只说对司马衷观点有用的。
就是说,在华夏的传统之中。
既然定九州。
那么从远古到中古,再到近古时期,尤其是到了封建王朝建立之后,华夏大地上还存在着几大遗憾。
其一,便是华夏的东北域一直没有被纳入到真正的势力范围版图。
这其实成为了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统治者,指的是有雄心壮志的统治者,心中一块无法搬动的石头。
嗯。
现在不有人来搬了。
时间发展到了隋唐时期。
在经历了北方五胡事件之后。
华夏正统的统治者心中,开始逐渐加强了对北方和东北方的控制。
这才是隋唐二朝四帝,就算是倾尽了国力人力和财力,他们也一定要征服高句丽和整个朝鲜半岛的原因。
这是历史的大格局限制的。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在此也就不论了。
却说司马衷想到这里,他也知道不只是要向东和东北发展,一局定高下,让整个东北亚和东亚完全融入到华夏版图。
如果他真的首先考虑要把东北亚和东亚纳入到版图之中,其实就是违背了华夏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规律。
但他又不得不提前考虑此事。
所以为了修复这个缺陷,他仍要盯着西部和北部。
其实这才是华夏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最头痛紧要的地区。
司马衷懂历史,更懂整个华夏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若干问题。
他当然也知道,在封建王朝的两千历史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要平定华夏的北部和东北部,甚至要搞定整个东部。
但是他知道,在后世的历史中,事实证明,华夏搞定背部和东北,不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征服,而是被别人征服之后,反过来利用的是阴属性的力量,就是汉人的特殊魅力值。
文化和思想同化。
要知道,从隋唐之后,华夏逐渐走向了阴柔和阳刚的变奏的格局。
华夏汉人,无论从性格,脾气和为人处事,多是以阴柔风格示人。
所以他在知道这些的前提下,自然是要防备在自已改变历史的过程中,再让这些弊端发生,从而深刻地影响到华夏的后人。
于是,他想清楚这些之后,他决定首先要消灭了匈奴和没有直接血缘的后代蒙古,更要将鲜卑,羯,氐和羌等部族消灭,至少也要打击到没有任何再兴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