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什么都知道,他当年可是专心研究过隋唐历史。
所以在面对战争时,他既不想本来的李世民,也更不像杨广,为了东征高句丽,不断地刺激和激发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数十家反王共举大旗。
他更知道,其实真实的李世民,当年为了东征高丽,原本上也确实是真的刺激过社会矛盾。
从这一点来说,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但是长话短说。
隋炀帝杨广三次均为御驾亲征。大业七年,刚刚结束巡游江都的炀帝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至大业八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
这是一个引子,也是值得李世民借鉴的,尤其是这一世的司马衷,因为他眼下也正在扬州,距离江都并不算远,基本上算是在一处之地。
隋炀帝从这里出发,在准备不足地情况下,在冒险激进的措施之下,在指挥不不当的情况下,便已经引发了农民起义,这确实足以给李世民敲响警钟。
何况隋炀帝后边的二次东征,他败地更是惨烈。
当时史书这是样记载的,我们就按原话说的好,这样容易理解。
高句丽国王遣使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唐初使节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这应该算是给了隋朝一记重拳,说明当时的高句丽君臣已经不把隋朝放在眼里。
大唐建立之后,自以为比隋炀帝英明的李世民,却再次犯了错误,他也是在没有准备充足的条件下,便为了表明自已是一代雄主,身边又是猛将如云,然后便亲自出征高丽国。
当然,李世民还是比隋炀帝在这一点上算是英明的,他还是做了一些准备的。
其实在李世民第一次出征之前,他就考虑到了高丽国的地理位置,将会影响大唐军队的进攻效果,只有采取合理的进攻模式,以正确的行军路线进行,大唐军队才能做到减少损失而又能拿下高句丽。
在这种情况这下,当时李世民做了这样一件事。
他让人跑到西蜀川地大造战船,然后征代劳工训练水军,并且采办水用物资等。
要知道。
当时的情况,这是不允许的。
天下初定,百废殆兴。
川地的百姓更是如此。
自从秦汉将西蜀川地正式拉入了华夏版图之后,川地的百姓在遭受本地的天灾人祸的同时,总是要再承受中原腹地王朝更迭带来的再次伤害。
川地本就是一处四面受阻之地,自身发展依赖本地的程度非常严重,如果没有外来的流通和保障,川地百姓的生活要比同期中原百姓更加艰难。
所以从那时起,华夏中原但凡一起战事,就算窝居于川地的百姓,最后总要遭殃,这真是华夏千古一大奇怪现象。
所以说李世民这一次也不例外,他竟然让人跑到四川支操办水军。
要知道,当初司马衷主动进入西蜀川地,目的就是要先稳住这里。
这里在战急的最初时期,一般的军事和政治家,他们的目光虽然也要盯着这里,但一般不会抢先占据这里。
因为这个地方过于封闭,抢先占据并没有优势可言,他们总会在稳定了天下大局之后,直接将这里收为囊中。
这也是一个千古一大奇怪现象。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王朝更迭,也将西蜀川地的百姓逼迫地经常造反。
当时,李世民的行为就造成了川民暴动,情况几乎不可控制。
要不是他拥有雄才伟略,又时逢大唐初定,天下百姓归心,大唐的政权真的又要遭受磨难了。
此时,司马衷的心里百味杂陈。
他既然是来体验的,自然不会重踏李世民的老路。
此处既然是扬州,又近临长江水域,他又何苦跑到四川操练水军。
再者说了,在原来的世界里,他早已经让赵渊在荆州等着他,他要在长江中游一带操练水军。
如此一来,他便有了注意。
他于是下了两道圣旨,一道是给扬州和江南下的,他要这里的地方官员,在不侵犯百姓过多利益的前提下,一定要准备充足的用于水军操练的物资和装备。
在这一世,他没了系统,自然也就没有与后世交易的可难,他想要的东西只能从现实中取材。
他是这么想的,他要把扬州和江南一带,当成水军操练的保障基地,而将汉水和长江流域当成水军操练的训练基地,等训练成功再将水军投放到长江下游一带。
圣旨一下,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扬州和江南一带,拥护他的百姓出奇的多,而且其中有两个大的士族集团,说起来特别熟悉。
江南卢氏和陆氏,正是当年他在西晋之时,所依重的卢欢林和陆机的家族。
嘿!
这就有意思了。
司马衷得了线报看后,他不由地笑了,他心想自已当初在西晋之时所发展的势力范围,却没想到,无论系统如何改变,也无论是否是体验,竟然保留到了隋唐时期。
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可能是由于卢氏和陆氏家族,在南北朝这么漫长的时间里,竟然没有被鲜卑的统治者打压下去,他们也像杨坚这样的家族一样,在鲜卑人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他于是吩咐道,“再依朕意,务必保护好江南士族,尤其是要善待卢氏和陆氏。”
当然,其他的执行者是不明所以的。
他们那里会想得到,李世民是穿越而来的,竟是西晋的皇帝司马衷。
他们更想不到,这两大士族竟与司马衷的关系如此紧密。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卢氏和陆氏,是没有人认识司马衷的,更别说是李世民了。
穿越本来就是奇妙的。
拥有系统的穿越更是无尽美妙。
何况,这不是正式的穿越,所以出现的各种可能都在常理之中了。
所以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奇妙,李世民也就不会想多了。
所以卢氏和陆氏的后人,在瞑瞑之中还就认了李世民,全族上下对待李世民就像是对待天神一般。
李世民的圣旨一到江南,当地的士族集团就跟疯了一似的,严格按照他的旨意办事。
不出一个月。
扬州和江南一带的士族豪杰们,已经将操练水军的一应物资准备齐全。
李世民也在所州本地安排了若干事务,并在李绩的配合下,制造了大量的生活物资。
虽然没有后世的装备设施,但是制造出来的方便面和火腿肠,质量还是相当好的。
他看后欣喜若狂,于是在计算了需要的数量之后便停止了生产,因为这些东西,在大唐这种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合适的保存地点,根本保持不了多久的品质。
因为这里没有塑料等材质和密封设施,是无法将方便面等密封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