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壮举,竟然比真实的李世民更甚。
要知道,李世民的为人导致,他当时就联合了天下尽可能联合的人。
再观司马衷,他似乎做的比原本的李世民更好。
于是在贞观二年。
也就是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
大唐恢复了杨坚创立的科举考试制度。
李世民也开启了他长达二十三年之久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恢复科举制度,也开启了“贞观之治”,时间长达二十三年。
当然。
这一世,是司马衷的。
至于他在这里能活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他也不知道在自已手里,贞观之治是否仍能保持二十三年,还是可以达到数十年之久。
但是,他信心满满,他不管自已能活多久,反正他要将试验进行到底。
此处是扬州。
李世民初登基业,心情无论如何也是大好。
他此刻已经将父兄的事抛到了脑后,他要整理好心情和精力,他要将自已投身于这大唐伟大的创国事业之中。
他要亲身体会一下,当初李世民是如何将一个暴经战乱的华夏大国,逐渐地带进一个繁荣盛世的。
那么现在就是机会,因为此地是扬州。
说起来。
隋唐时期。
扬州和江南一带,确实是已经开始繁华了起来,逐渐地成为华夏腹地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华夏的经济支柱。
此地是所州,自然就是风景名胜古迹重多。
萧后在这里看过了杨广的坟三次之后,心里也完全放下了,她开始一心一意地服从于李世民。
在这战乱纷争的年代。
她几番离主,在杨广死后,她被数人所掠,然而她的命运挫折,但运气却极佳,她最终幸免遇难,不但活了下来,还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
说起来这事有意思,但对于皇家来说,这事也再正常不过了。
这不说隋唐皇族身上有些许鲜卑人的血统,就是纯正的汉人皇室,皇帝想要得到萧后这样的女人,那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能不能被朝野上下诽议,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所以,萧后放下心事,她一心一意追随李世民,从此也在名义上成了大唐后宫的一名嫔妃。
面对这种心理落差,其实她在杨广死后的这数年内,她早就已经习惯了,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其实有人给她一口饭吃就已经足够了。
她这么想,李世民当然也清楚。
她甚至开始喜欢这个年老而色却不衰的老女人。
这就是更有意思的事了。
杨佳媚看在眼里,她却只能酸在心里,不过她的心境毕竟也是不同。
她虽然没有遭受萧后那么的挫折和磨难,她只经历过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个男人,而且是两个亲兄弟之间的争抢。
但是她却从自已身上理解了萧后,于是她便想与萧后联手,因为她知道现在不在长安,如果李世民一旦返回长安,她们二人必须要共同面对一个共同的对手长孙无垢。
好吧。
李世民知道,于是他令人传告了扬州地方官,不得让地方官员出面接待自已,只须提供一应物资和设备即可。
说不多说,地方官赶紧屁颠屁颠地把太监送来的诰书上的东西,准备地一应俱全。
李世民看后,他满意地点点头,于是带着杨佳媚和萧后二人上了龙舟。
皇帝就算微服出访,怎么地也不能降了身份,他所乘坐的船必须是龙船。
而江南和江淮一带,在大唐时期便流行使用龙舟。
当然这本来的龙舟,也不只是用于服伺皇帝,而是民间用来纪念龙,就是我们华夏的祖宗的。
反正民间就是给这种船取名叫龙舟。
好的了,李世民上了龙舟,他们一行便在扬州的大小水域上游行。
此时的季节恰恰好,正是春末时节,虽然已经渐渐入夏,但是却并不是太热。
李世民立在船头看向碧波荡漾的水波,他的诗兴大发,于是吟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立在他身边的杨佳媚自幼也是学问的,这一点也似乎证明了她的出身确实不算是贫苦百姓之家。
况且,她年幼之时曾经流落过酒肆歌坊。
隋唐之时的歌伎,所处的地方已经有了正式的地方。
杨佳媚在那种地方流落数年,当然也是熟悉各种诗词歌赋。
要知道。
其实诗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本来的用途就是让人谱上曲子,然后在公众场合吟唱的。
杨佳媚既然会吟唱诗词歌赋之类的文采,那她自然是从李世民的诗句中听出意味来。
萧后虽然也是出身名门,自幼也没学诗词,她也听得入迷,觉得李世民的这首诗确实不错。
但是她的心思却没用来真正的诗词歌赋上,她反而是借机将感情线索延伸,然后目光晶莹地盯着李世民,她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已想要的男人的样子。
她的心彻底融化了。
她也是悲叹自已的命运,如果以自已的所为,当初要是嫁与李世民为后,那自已现在将是何等的风光和荣耀。
那自已年幼之时的理想和报负也完全可以实现。
但这一切。
已经随风而去了。
让那该死的作死的杨广全部化而泡影了。
如此一来,她的内心起伏连绵,但却不敢轻易表达心境。
杨佳媚却不同了,李世民吟完上半部之后,她便提了疑问。
“陛下,臣妾孤陋寡闻,早先虽知汉阳有个黄鹤楼,但却不知其意,也未曾去过,但臣妾听陛下的诗词之中的意思,是陛下曾经去过那里,然后在那里认识了关系紧密的友人?”
李世民听后微微摇头道,“不,这是朕杜撰的,只是诗词歌赋之中的人物,那里会像你所说的那般神秘。”
他说完又吟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这后半句一出,更是惊煞了身边的人,其实能在皇帝身边存在的人,无论是待卫,太监,宫女和其他内待人员,还有随从办事的大臣武将的,他们之中有文采的人还是有的。
这当然不算,重要的是身边的两个美的不可方物的女人,她们在听后全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
萧后更是崇拜有加了,眸子里涌起了一片火辣辣的感觉。
杨佳媚更不必多说,她本就是自幼爱慕李世民,认为他是世上唯一的伟男人。
现在她经历了如此之多之后,她的心境更不同从前,她现在看李世民虽然有了警惕之心,但是爱慕之意却更胜从前。
她不由地赞道,“陛下之诗旷古神韵,激荡神涌,令人耳目一新,又觉身临其境!”
杨佳媚对李世民的诗歌是赞不绝口,那是说了无数的好话,惹得李世民好不自得,伸手掠着长须面对着江景自怡。
萧后看了他一眼,这才笑道,“是啊,陛下的诗堪称千古一绝,试问世上之人谁可相提并论?”
李世民乐了,摆手道,“哎,朕之诗,只是学得古人精髓,但却并不完全是自已所做,你们也不必过于惊讶!”
萧后一听,躬身道,“然也,陛下谦虚了,反正臣妾是从来没有听闻过世人有谁,曾经写出过类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