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宇文氏对杨氏虽然仍存有疑心,但却要比之前放松多了。
这才给了以后的杨坚突起的机会。
老头说到这里,又叹息一声,最后却说了一这么一句话,“哎,可是这样又有何用,杨氏立国却不国数十年就倒了。”
李世民一听目光一红,却道,“然,如此一来,我汉人却有恢复天下的机会,难道杨氏之功不大吗?”
老头听他的话,目光一转,突然警觉起来,他的身体也恢复了不少,他有了精力了,于是疑问道,“你是何人,听你的语气和观你气质,并不像是普通人,老者只是报恩才回了你的话,你却要将这些不可外泄。”
李世民淡淡一笑,随手一挥,便有太监上前喝令,“传皇帝陛下圣旨,拟以……”
大概意思是说,他这个族长要委以朝庭重任,至于做什么,在这里讲就不重要了,然后老头也便知道了,原来他眼前的这个救命恩人,竟然是当今的圣上李世民。
老头吓得差点晕过去……
好吧。
老头不重要。
但他说的每一句话,却像钉子一样重要,一字一句地扎在李世民的心里。
由此,他终于确信,李杨二氏在建国之初,虽然身怀鲜卑人血统,但也就二代有余,而且整个家族并没有完全与鲜卑人融合,只是融合了上位者了了数人而已。
司马衷知道杨氏与鲜卑人融合的程度之后,他的心冷静下来,他终于释怀了,因为事情没有超过他的想象。
李杨二氏与鲜卑人的这种程度的融合,还在情理之中,也在合理之中,是在汉人的可控程度之内的。
他可是不必再在研究历史中,再去计较隋唐二朝的汉人统治的正统论了。
他如果有机会返回后世,他一定要在当时的史书上写上最正确的定论,他要让后世的子孙后代知道,汉人的正统统治地位,一直在华夏延绵不断的历史中拥有正统的历史地位。
因为在华夏中原的统治史上,汉人一直是主导者。
再者,回头想一下。
试想啊,历史发展了数万年了,人类的文明也发展了数万年,谁敢保证自已的民族也好,自已所在的家族也罢,可以没有一个人与外边的民族通婚。
不能保证。
所以这在可控范围之内就足够了。
李世民于是一挽杨珪媚的手,又看向老头,“朕来问人,刚才给你的情况,你来判定,她是否是你们这一支的人?”
老头努力地回想,突然一拍大腿道,“草民想起来了,当初有一个杨将军回来,说是带回来一个女孩,现在想来就是她了!”
李世民高兴道,“你说的与朕知道的,应该是一个情况了。”
他转身看向杨珪媚,“现在好了,你的身份有了,血统论也就不考虑了,你可以明正言顺为妃了。”
杨珪媚也高兴极致,她也终于确定了自已的身份。
但是经过了此事,李世民却再次将一件重要的大事提上了日程。
那就是在西晋之时,他早就想要改革的事情。
就是逐渐去除士族门阀控制。
因为事到今天看来,不管是当初的两晋王朝,还是现在的隋唐王朝,无不是在士族门阀的支持下建立起来。
这样的朝庭,虽然有强大的后援支撑,但是也是弊端太多,因为皇族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士族门阀的制约。
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因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是要取士用人才的,那么总不能一直用的是上层社会的人才,因为从长久看来,那是有弊而无利的。
所以寒门或是下层等级社会取士,这件事必须提上日程,也是势在必行的了。
他可是知道,其实这件事,早在杨坚手里已经开始执行了。
看来,杨坚是有超前眼光的。
也可以确定,其实不只是杨坚,在经历了鲜卑人长期统治的年代之后,汉人终于痛定思痛,决定改变汉人统治方式了。
只有从整个社会的各个不同层面同时公平取仕,国家和社会才能安定平稳地向前发展,并且越来越有力量。
抛开两晋时期不说了,现在是隋唐时期,既然杨坚已经开了先河,那么他李世民就要把开科举取仕的路,向整个国家和社会越铺越长越铺越宽。
他要用后世的头脑,在这里做一个试验。
不行的话,就把后世积累起来的先进的经验完全搬到隋唐时代。
他在西晋时期还没有试验,那就在历史上已经实行科举的隋唐试验,这似乎并不过于超前。
李世民打定注意,于是让太监下了一道诏令,说是要在今年重新开科举。
此令一下。
整个朝野哗然。
本来。
其实杨坚的开科举,当时就冒着天大的风险。
说白了。
隋朝的灭亡,原因很多的,这其中开科举也算是一个。
因为隋唐的建立,仍是依靠各自追随的士族门阀的力量。
隋唐的皇帝和统治集团,如果想要把自已的根拔了,那无疑是自取灭亡。
所以说这是隋朝给自已挖了一个坟墓。
当然了,从后世史学家的观点来看,隋朝灭亡,最主要原因不是这个。
但是今天李世民知道,就算不是主要原因,他也再冒险一次,因为原本的李世民也是提出了重新开科取仕。
所以这是势在必行。
同时,他也要用自已后世带来的非凡头脑,他说了要进行一次史无前倒的试验。
于是乎。
现在的李世民,在扬州下了一道令天下读书人疯狂的诏令。
试看唐朝中后期的情况就知道了。
多少的读书人,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不管唐朝的政权有多少弊端,在科举中仍有多少作弊风波,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寒门子弟通过读书进入了埋深。
可以说中下层的子弟们,通过科举逐渐地融入了管理国家的氛围之中。
这是必须的。
‘因为这本身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如果现在,司马衷用他的非凡头脑,再加上李世民这个躯壳,他在这个唐朝做了超前的试验,或许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功。
李世民的目光是火热的。
杨珪媚的目光是火热的。
萧后更是如此。
她老了老了,终于可以在一个有作为的雄主身边,得到她看到的局面。
年轻时她委错了人,现在她不再被负。
她一颗芳心,在即将凌落之前,还是得了一丝回报。
所以她从内心深处是感激李世民的。
她也决定要用尽毕生精力去帮助李世民,就算她因此而死,她也是心甘情愿的。
好吧。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
穿越而来的司马衷,在这一世仍是没有系统帮助,但他却得到了可能比系统帮助更多的回报。
因为,他逐渐地赢得了这个时代,可以掌控人脉的人物。
像是杨珪媚,像是萧后,像是自已的皇后,还有更多更多,比如说那些追随李世民起家的将士们,还有那些当初反地他的人,像是魏征之类的,现在竟然神奇地联合起来,他们要共同辅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