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最后,老头的脸也恢复了血色。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李世民,想要趴起来给他磕头。

李世民想要阻拦,但想到自已的身份,也任由他趴在地上了。

等老头再恢复了些许体力,待卫们又给他喂了些软食,他这才有力气说话。

“贵人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老家伙真不知道如何报达你的救命之恩,你看我这把老骨头什么也干不了……”

李世民摆摆手制止他的话,“不用说了,我不需要你报达,如果真要报答的话,那我问什么,你就告诉我真实的话,这不足够了!”

老头一听这么简单,于是高兴地赶紧答应。

李世民于是便从关陇集团的起源问起。

初始这些情况,老头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当问到关陇杨氏如何向山东发展,他们这一支如何到了这里,甚至是问起了杨氏与鲜卑人的融合问题,这个老头的眼里立马有了些许的精光。

看得出来,对于司马衷想知道的事情,这个老头还真算打对人了。

“恩人哪,我不管你问这些做什么,我只顾报恩了,就算我对不起杨氏祖宗了!”

他说罢转身向村子方向磕了三个响头,这才回头道,“说起这些啊,那可真是一言难尽。”

接下来,他但把杨氏的前生今世一并说了。

也是说到最后,李世民才知道,其实眼前这个老头,正是这个村子里的族长。

要不然,其他人还真不知道杨氏一脉的发展情况。

按他的话讲。

当初。

隋文帝杨坚,祖籍弘农华阴。

也就是说,其实远古的杨氏无从论出。

但是可以考证的,却可以推到弘农华阴这一系。

杨氏如果从杨坚开始向上推,那要推到汉代太尉杨震。

杨震的八世孙杨铉这脉发展下来,然后第六世则是杨坚。

其实说起来,杨氏一族在北魏时期,还没有与鲜卑人融合。

当时,他们还极和地反抗鲜卑人的。

只是后来。

杨氏发展到了北周时期,杨氏终于获得了天大的机会,然后杨氏有人入朝做了大官。

这个人便是杨时的父亲杨忠。

既然进入了朝堂最高的位置,那就要受到朝庭的节制。

没有办法了,以前杨氏也是做大官,可是都是做的汉人的大官。

比如说杨震是汉代的太尉。

可是从杨元寿至杨忠五代,杨氏嫡系一支,却都在北魏、西魏、北周为官任将。杨忠更是战功累累,官爵不断上升。

杨氏与鲜卑人融合通婚之后,自然是得到更多的政治资本。

不过这一切,最重要的是,按杨氏族人的设想,他们最终也让杨氏终于成为了关陇一带的汉族大姓。

虽然不像李氏一样成为五姓七望,但也是可以支配汉人天下的一支主要力量,要不然杨坚最后也不可能当上皇帝。

不过这才是杨氏最想要的。

但是吧,在这种情况下,杨氏数代人也是背着骂名的。

他们既然在北魏、西魏和北周,都在鲜卑贵族建立的政权下谋生,那就要应合鲜卑人。

同时,由于鲜卑贵族中很多人还是愿意汉化改革的,所以他们对汉族地主官僚采取了既拉拢利用,又存有戒心加以防范的两面政策。

面对对杨忠这样的关陇大族,鲜卑人更是如此。

杨忠不仅是西魏、北周掌权的宇文氏拉拢、利用的对象,也是要加以防范的人物。

北周大统十五年,杨忠受命为帅率众南伐,大败梁兵,并俘其统帅柳仲礼。

杨忠对柳仲礼待之甚厚,送其到长安。

然而柳仲礼到长安后,却在宇文泰面前说尽了杨忠的坏话。

宇文泰听后,本就对杨忠不满,认为他没有完全臣服,只是想要保住汉人的势力,这才臣服于鲜卑人的统治,于是便想要杀了杨忠。

但最终因为杨忠战功卓着,只是将他放外为官以示惩罚。

这件事很值得玩味。

一个是追随宇文泰十余年的骁将,另一个是刚刚被杨忠俘获的敌将,以常理说,宇文泰应当相信杨忠,但是,他居然听了俘虏的一席话,要治大将之罪,可见并不是说柳仲礼的话有多大的作用,而反映出鲜卑贵族对关陇杨氏的防范和不信任。

所以经过了此事之后,杨忠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终于向命运代了头,他为了能在西魏站住脚和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保住杨氏在大族地位,更是为汉人保留一部分完整的血脉,他最后不得不设法与掌握西魏实权的鲜卑贵族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

于是关陇贵族,最初与鲜卑人融合的时代到来了。

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纠缠之后,汉人的大族终于妥协了,他们开始完全与鲜卑人进入了血脉上的融合。

鲜卑人很狡猾,他们并不与普通的汉人融合,只选择汉人中的大族。

之前,在北魏,东西魏,甚至到北齐和北周的数代之间,鲜卑人也没少与汉人的大族融合。

可是之前他们是幸运的,因为所融合的大族,最后都被他们沉没了,这些大族最后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这一次,他们则没有那么幸运。

因为他们遇到了两个华夏历史上最顽强的大族,其一便是当时以杨忠为代表的弘农华阴的杨氏。

另一个则是李氏,也就是李世民所在的关陇李氏。

历史最终也证明,这两只汉人大族,暂时性妥协与鲜卑人融合,最后却得到了相当的成功。

从老头的话里,最后李世民得知,其实杨氏也好,李氏也罢,他们与鲜卑人融合的对象,只限于进入鲜卑人朝堂的人。

也就是说,谁想进入鲜卑人朝庭当官,才可以与鲜卑人通婚。

导致的结果就是,其实杨氏和李氏,若的大部分子弟还是保持了相当纯正的汉人血统。

李世民听到最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按老头的说法,其实杨氏和李氏,只有到了北周的末期,才最终选择了有条件的融合,而且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汉人血脉。

这其中,后世史学家便知道的是,杨氏和李氏同时接纳的是鲜卑人中的独孤氏,而并不是宇文氏。

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件事情。

恐怕后史的史学家永远也想不明白,李杨二氏为何要同时选定了独孤氏。

其实吧。

在当时整个鲜卑贵族中,除了宇文氏是西魏实际的掌权者外,就数独孤氏地位崇高。

当时,独孤氏家族中,以独孤信为代表,他也是北周名将,身为朝庭的八大柱国之一。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便是杨忠正是独孤信手下的大将。

然后,独孤信效力于宇文泰,而且与宇文泰关系极好,独孤信长女为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之夫人,宇文毓即皇帝位后,便成为皇后。

要知道,宇文泰可是北周的实际建立者,与当年的司马懿情况差不多,也是没有建立因家便死了,把建立政权的大任交给了子孙后代。

独孤信一家与宇文氏有着密切的政治姻亲关系,杨忠便为自己的儿子杨坚娶了独孤信的第七女,这样不仅密切了与独孤氏的关系,而且通过独孤氏与宇文氏也有了姻亲关系。

傻帝》小说在线阅读_第6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未知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傻帝第6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