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离作为当时少有的没有归降李雄的地方势力,他现在却投降了罗尚。
罗尚何须人也?
当初。
巴氐族领袖李特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
李特便让人假承皇帝旨意,任命李雄为前将军。
益州刺史罗尚于是率军击杀李特。
之后。
继任者李流病故。
李雄只能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住在郫城。
罗尚听后于是再派部将攻打李雄,李雄的手下李骧切断罗尚运粮路钱,罗尚的军队非常缺粮,攻打得又很急,于是留下牙门罗特固守,罗尚弃城在夜晚逃走。
罗尚的部下罗特打开城门迎李雄进城,李雄于是攻克成都。
这是当初李氏父子兄弟们打天下的原因和经过。
罗尚便是那个逼迫李特和李流起事的人。
不过说到底,罗尚作为益州刺史,他却是大晋的官员,他是朝庭正式钦赐的地方最高长官,负责管理整个巴蜀地区的军政要务。
从这一点上来看,按道理讲,司马衷作为皇帝亲征来到了巴蜀之地。
罗尚应该亲自前来迎接司马衷。
可是并没有。
看来在罗尚的眼里,也已经没有了西晋王朝,他亦然也是把自已当成了益州的土皇帝。
西晋之时,天下土崩瓦解。
这也是人之常情。
司马衷并没有过多责怪罗尚,他便在心里起了算计。
如果是这样。
那么不如暂时放过李雄,先让他在巴蜀南部蹦哒几天,自已先腾出手来灭了罗尚。
如果罗尚能真心重新归服于大晋,那么不失一个良机,将令自已收服巴蜀更加顺利。
怎么说罗尚的大军,名义上仍是晋室的兵马。
司马衷打定注意,于是赶紧让第三个斥候呈上密函。
他看后却是一拍桌子,差点没将菜肴打翻,他盯着密函上的内容,几乎是目不转睛地看个不停,嘴巴也有些激动地抖动了起来。
直到王矩得令已经来到门外,正在向里通报进来,他却抚案大笑不已。
这个狂喜的状态,真有些像当初他在灵名山庄之时的仪态。
如果刘醉在,或是王浚仍在,二人必是怀疑他又是曹操转世再生。
他笑罢,王矩已经进来了。
他也像父亲王浚一个表情,狐疑地盯着司马衷的黑脸看个不停。
他似乎也在心里像王浚一样,滋生了同样的想法?
嗯?
司马衷像曹操?
这一会哭一会笑的,真是不让人省心?
司马衷当然不会是曹操,那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雄。
曹操虽有雄心壮志,能力也破为超神,但心思不纯,动机不良,人品堪忧,祸害忠良。
司马衷不会,他是要成为仁君明主的。
他笑罢看到王矩前来,于是招呼其坐下用膳。
王矩不敢,羊献容和李录妙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于是二人一对眼神便出去了。
王矩这才敢坐下。
司马衷便将当下的三件大事一一讲与他听。
他听了第一件事,眉头一皱,赶紧伏身要请求,司马衷一拉他手,“爱卿,此时无人,可不必拘礼,还是以研究当下军务要紧。”
于是二人商量一番,王矩也觉得可暂时不必理会李雄。
司马衷于是定下心来,于是吩咐道,“如此甚好,我再与道长商量一番,可是你必须现在马上就前往梓潼面见罗尚,如果他同意归来,朕自当笑纳,如果他执意不回,你可临机当断,率领中左右军击之。”
王矩用过膳,得了司马衷遥授意,于是立马率领三军离开了成都。
他这一走。
司马衷立马将法然请来,然后二人共同密谋了一个下午。
赶到夜深了,法然这才起身,“陛下,现在天下大事已经定三分,如今巴蜀之势却浑然不清,如果陛下要想加快平定天下的速度,必须要以强劲铁腕之势强击李氏。”
司马衷听罢,执法然之手,“道长乃是仙家神姿,如何今日却也出此言,道为道,以顺其自然为真,朕一直信服道义,如果真以铁腕之势轰之,巴蜀必沦为汤丸之地,朕要置巴蜀百姓于何地?”
法然一脸威然,道,“道虽道,以顺其自然为本,可是道之道,在之于依道而道,而并非顺道而道。”
司马衷仍不解。
法然却又道,“就是说啊,不能完全顺着眼前的道而行道义,要依着天正大势之道而行之,如今天下大势有利于皇帝行事,那么皇帝却要以巴蜀一地之忧而耽误了整个天下大势,这不是依道行事,而是顺道行事,顺道固然是好,但却不懂灵活处之。”
法然最后的话解释地够明白了。
司马衷其实也已经听明白了,但还是想再听他讲详细一些。
法然却一摔拂尘,“无量天尊,天机不漏,虽令人觉得玄乎其玄,但却是必须遵行的,陛下可自地着量此事,臣建议你当断则断,快速结束巴蜀之行,天下可能又要出大事了。”
司马衷对他当然信服有加,于是赶紧道,“好,朕就依你。”
法然于是下去整顿成都吏治。
司马衷则开始思索如何快速收拾好巴蜀这个烂摊子。
不过在处理好这些之前。
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要办。
他此翻巴蜀之行,世人皆知是为平定李雄的成汉政权而来,也是为了恢复巴蜀继续臣服西晋而来。
可是世人皆不知的是,就连法然也被蒙在鼓里,不过他如果知道而不说,那就另当别论了。
反正此时,只有他自已心里清楚,他来还有第二个目的。
正是为了寻找适合的石油产地。
他当然懂天下大势。
整个西晋王朝,现在三面临希。
本部有匈奴和十几个部族正在虎视眈眈,北境更有鲜卑数十部族正在威胁中原,西南也有李雄的巴氐政权独立建国,更有像罗尚这样的地方势力想要反叛独立。
他想寻找合适的石油产地非常不易。
当然西晋王朝的势力范围也不算小,他如果将石油产地也定于长江以南,或许真是一个好办法。
可是奈何,他自后世而来,自然是知道华夏的石油资源,更多的是存在地,远在西晋王朝仍未控制的东北平原腹地,还有西域诸国控制的沙漠地带。
如果说西晋王朝实际控制的地方有大量石油,那么最佳的地域正是羊氏控制的济北郡和泰山郡。
可是他更知道此地虽然属于羊氏控制地盘,但是如果让敌人知道了这里盛产石油,敌人虽然不懂石油为何物,又有什么用途。
他们看到西晋王朝利用石油生产各种先进的产品,他们必定会全力攻打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