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觉得既然她已经受宠,却仍然不愿意承认,那就随了她的意继续作女官。
可是袁丽显然是不愿意的。
胡妍看在眼里,却柔声地笑了笑,伸手拉过司马衷坐在自已身边,“嘻嘻,陛下,我记得你不是说过,要她们三人随波斯公主一同接受赐婚大典?”
司马衷一拍脑袋,哈哈一笑,“朕给忘记了,既然如此,那朕刚才的话就算没说,你们好生休养身子,朕已经下令在此休养数日再走。”
他说完便起身离开了。
他看嫔妃们安然无恙,心中便惦记上了绿蒂。
不过这世之事,还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有时就这样让人无语。
司马衷走出大营,刚想要去查看一下绿蒂,前边便有军士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大呼,“陛下不好了,绿蒂让人劫走了。”
我嘎!
司马衷心里不由地骂了一句。
果然是了。
石勒还真不让人省心,他还真敢玩一石二鸟之计。
前边他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他在布下天罗地网等待石勒的人之前,曾经派了重兵看守绿蒂。
可不曾想还是让她被救走了。
看来前来救她之人,实力必定高强,而且是做了万般准备的。
他想过之后却觉得释然了。
既然她逃走了,那就逃了吧。
只是可惜的一点是,他没有来得及让好品尝一下后世的折磨手段。
看来只有等下一次抓到她,再让她好好地享受一下那些电子工具了。
司马衷心觉得遗憾,但又无可压他,只好恨恨地下了决心。
不过他在黄河岸边小憩数日,却等来了法然和荀璠等人。
法然断后,帮助荀璠处理了家族事务,可以让他安心入朝为官,辅助司马衷平定天下。
虽然他之前在朝也有官职,可那都是接受了司马颗和司马颖等藩王的伪职,并不能被朝庭所接受。
现在他接受了皇帝的新批御职,自然得到了家族的支持。
本来他在朝当的是司空一职,后来这个职务人数设了三人,主要是由司马颖的人担任,他只是挂了一个虚名。
司马衷于是不让他当什么一口虚职,却让他当了一个有实权的尚书左仆射。
在朝之职,实属于陆机之下。
至于其他人,司马衷决定回洛阳之后再任命,但官职已经拟好。
他打算建立一只新的方面军,因为阴转的背后有自已的势力,再加上司马衷最近招募和收降了一批新军,所以他决定建立东北和西北两只方面军。
其中一只便由阴转率领,是为东北方面军,主要负责东北方向的军事事务。
他又委以阴转统领河北军事的都督之职。
另外一只西北军,自然由回归的张方率领。
司马衷从招募和收降的兵士中挑选一批精明强士,又绝对服从自已意志的兵士,这才放心地叫给张方带领。
并赐张方以西北都督之职,领西北军事要务。
按排好军事方面诸事,他又任命了过加的职务,由于他是文官,又刚刚入朝辅政,所以官职不宜过高,所以赐以尚书给事中。
而另加阴转一个朝内之职,是以散骑都督。
如此一来,司马衷在与刘渊大战之后,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沉淀之后,他终于又确立了新的朝政体系。
他的势力发展直今,现在再次强大起来。
不过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势力强大,奈何需要面对的敌对势力,仍然是无比的强大。
内忧三患,司马越,司马颖和司马颗,这三个老奸巨滑的藩王,他现在一个也没有除掉。
外患自然不用说了,西北有以匈奴为首的诸多部族,正在虎视眈眈,刘渊甚至已经建立了前赵政权,大有吞并中原之势。
北境更有鲜卑的两只主要势力,拓跋鲜卑十分强大,他们正试图统一北部鲜卑,要不然鲜卑人早就打过北境了。
其他的诸如慕容鲜卑的势力,仅次于拓跋鲜卑,也是一只不可视的力量。
另外,还有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等四五支较为强大的鲜卑部族。
他们分别依附于拓跋鲜卑和慕容鲜卑,此时正在华夏中原的北部和东北部积蓄力量。
如果按照真实历史发展,他们马上就可以团结起来南下侵犯中原。
司马衷面对此种困窘,他不提不未雨绸缪,提前在西晋王朝的四周,尤其是北境和西北境两侧,进行大量的军事布防。
这便有了前边提到的,他已经按排了阴转负责统帅东北方面军,并都督河北军事防务。
又让张方接手西北方面军和都督西北军务。
张方在洛阳接到了命令之后,羊献容便和留京的将军们,调度在京的兵马。
这些兵马,大部分是收编之后,在送往灵名山庄训练后,又重新召集到了洛阳待命。
现在他领了三个军的兵马,亲带自已原来的亲信随从数千,立马开拔前往北羌部族原来生存的地方。
现在那个地方,由于北羌的撤离,杂胡正虎视眈眈想占为已有。
张方的到来,正好在那里新建立了军事要塞,由于有了汉人的统治,这里恢复了原本汉人建立起来的城池。
司马衷安排张方守备此地,正好可以让他与南边的皇甫兄弟,从北边形成了新的三角崎角之势。
如此一来。
司马衷在西部建立了两个连环的三角崎角。
南有羊篇联合中间华阴的皇甫重,和潼关的皇甫商。
北有张方联合皇甫重和皇甫商兄弟。
这是第一道防线。
北部可抗杂胡和杂羌等部族入侵。
西部可抵刘渊重新东出潼关进而入侵中原。
司马衷在洛河以西的布局,完全就是一个连环结。
他是要有新的大动作了,故此在西部提前布局,以防止他在东边有战争时,刘渊趁机从西边打过来。
另外,他这个布局还有一个作用。
就是羊篇还可以联合河洛地区的乡野势力,抵拒西南方向入侵的李雄大军。
当然李雄想要入侵中原,势必先是要过了汉中,或者东出巴山,但是东路不通,因为那里有卫庄的南军守护,再向前便是金墉城。
另外,巴山以东的大别山一带,所有的地方势力心系朝庭,并不曾参与反叛朝庭。
当初有几只藩王造反,比如说司马歆等人,早就已经被司马衷先期灭亡了。
司马衷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他不能让西晋王朝八面监敌。
那就柿子先捡软的捏,所以当初就先灭了司马歆和司马威等人。
后来,他又放任东部和东南部暂时混乱,在公师璠和其他地方农民起义的叛乱过程中,他任由地方势力之间乱战,从而灭了司马虓,借机剪灭了司马越的一只臂膀。
如此一来,南方和东南方,一直是司马衷最为放心的地区。
这是司马衷最终第三次确立新的治军之策。
同时,他通过操控朝政,重新修改了兵士入伍的规定,并不再以门阀制和家族制征兵为基础。
也就是说,参军入伍的人,必须要属于某个门阀或者士族阶层的家族。
无论这个士族家族大小,只少要附合这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