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了,乱了。我不跟你们说了。我还是赶快溜。”我笑着就赶快钻进车了。
和张宇轩他们告辞,我就和卿少他们回到了北京饭店休息。
这时,我想到张宇轩的外孙女啊,是对我一见钟情的。然而,她今天却突然间就被烫伤了手,这就是提醒我,离她远一点,千万别招惹了那丫头,爱我爱得发疯。免得我身上的桃花煞,会伤害了她。
明摆着,她要是跟我相爱了,就会遭到伤害的。
而我呢,现在和张宇轩的关系,算是忘年之交,我真的是不可能去接受他的外孙女的感情。
晚上,刘老西医做东请我吃饭。
第二天天未亮,一大早,卿少、黄少、陈少和刘老西医的儿子等一行人,就陪着我到天安门广场去看升国旗仪式。我们来到早,就站在了前面。很快,就看到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宽阔的天安门广场给站满了。然后,就是静等着升旗仪式的开始。
当护旗队,护送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出天安门的城楼时,我当即就感觉到一股庄严神圣的气氛弥漫在天安门广场上。正在嗡嗡的议论的人们,顿时就安静下来,静静的看着那护旗队,英姿飒爽的走上升旗台。
当四位升旗手,走到升旗台前,把国旗挂在了旗杆上时,凑乐队就凑响了激动人心的国歌。
大家当即就跟着唱起了国歌,我也跟着唱了起来。听着令人激情澎湃的国歌,我的心中也是感觉到腾起了一股凛然正气。冲洗着心中那些浊气。
当国旗升完,国歌唱完,我顿时感觉到全身一阵轻松。看到身边的卿晓雯,心中当即决定,自己找掌控自己的感情,不去依赖老天了,就把卿晓雯当着自己以后要牵手的女人。
如果她父母还是坚决的反对,使我们不能走在一起,那我以后也就不再发展新的女朋友了。也就是说,卿晓雯就当做是我最后一个女朋友。我是不能再按照老天爷的那安排,做滥情的花花公子。
我也不管自己,在拒绝采摘那些桃花后,会发生什么灾难了。反正我现在过的就是混混沌沌的,也时常游离在灾难的边缘。有灾难降临就降临吧。我不怕,也没有必要怕。
随后,我们在附近吃了早餐,再去游览故宫。
走进了故宫,我发现,先人对着风水学,真是运用到了至高境界,把阴阳结构,五行八卦也运用得很细微。把宇宙、天地、山川和建筑融为一体。
而故宫的风水设计,却是经历了元朝和明朝两个历史的设计和改变。最初是元朝建立时,由当时伟大的水力学家郭守敬和他的老师刘秉忠设计的。
这两个人既精通天文、地利、也精通历算和水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精通易学。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他问刘秉忠何处可以建都?刘秉忠说元上都建都国运祚短,燕京建都则国祚远。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这就是元王朝由来。
元大都的整体设计:什刹海之水自北水关入城,先北上,复东折而南,总体入城走势由西北而东南,所确定连接通惠河的万宁桥处,正好是什剎海水域的东南方;从南水关入城的金水河,绕过皇城后,也是从皇城的东南方汇入通惠河,通惠河又是从大都城的东南方向流出。
刘秉忠在设计当中将这片水域的转折点,确定全城的中心点,并在旁边建立“中心台”一座标志。
以中心台为基点以八卦的方位定格“来龙”(水自西北流向东南)在转折处定格“去脉”(水自中心台而往西南)这样形成来龙长,去脉短而层层关锁。立极点和城池的轮廓确定之后,还必须确定出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风水上称之为“立向线”刘秉忠给元大都确定的中轴线是北面“稍偏向西”,南面“稍偏向东”。然后纵穿中心台的连线,确定以后历经元、明、清至今,沿用700多年而未变。今天的北京城的中轴线与元朝的中轴线是同一条线。所有这一切,来龙去脉,从整体到局部,乃至每一个相关环节,其设计和布局都无不严谨地遵循着风水学的原理,令人称叹!由此来看,之后的元大都之所以能够空前繁盛,实属必然。
不过,在明朝期间,对紫禁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建,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关键的改建,是将大都城的北城墙向南缩进了五华里,同时将大内皇城也相应南移。
这个改变让明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风水上发生了改变,使城市的立即点即中心点发生了改变。
元大都城的立极点-------今银锭桥处,是依据什刹海水域的自然走势而确定的,从风水的角度看,这个立极点应该是最合理的。但是明北京城改变了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将这个立极点改在了景山的位置上。景山原名“万岁山”,是明北京城改建时,用挖掘护城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筑而成的。明朝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位置,将其移至景山位置?
原来万岁山也就石景山中峰,恰好居于元代宫城最重要的宫殿-----延春阁的位置。于是万岁山的另一层意义便显露出来-----用于压制前朝的“风水”,让他永无反转的机会。所以万岁山叫“镇山”,而景山一名的使用,则是从清代开始的。镇山所镇者,正是元大都的延春阁-------元朝的中枢神经。因此这个才是中心点南移的真正原因。在明朝又在来水处,今积水潭西北岸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了一座镇水观音庵。“镇”了山,再来“镇”水,镇水观音庵在清乾隆时期进一步改建,重建后改名汇通祠,1987年又重建后,设为郭守敬纪念馆。那么现在的北京故宫的风水也就是明朝改建的紫禁城风水。
在阴阳构建上,从紫禁城的布局总体来说,中轴把北京城分成东西(阴阳)两半,中轴以东属阳,主春、生、文、仁,故有文楼、文华殿、万春亭、仁祥门、崇文门等建筑;以西属阴,主秋、收、武、义,故有武楼、武英殿、千秋亭、遵义门、玄武门等建筑。而且国家中央官署机构也是以中轴为准按阴阳布置的,中轴以东设吏、户、礼、兵、工部及鸿胪寺、钦天监等机构,主文属阳,以西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刑部、太常寺、锦衣卫等机构,主武属阴。明清两代考中文状元在长安左门揭皇榜,考中武状元则在长安右门揭皇榜。
过午门、神武门一条中轴线又将宫城分为东西阴阳二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为阳、为木、为春,在“生长化”属生,所以宫城的东部布置了“阳”有关的建筑内容。东部某些宫殿是太子所居,文华殿是太子讲学之处,乾隆年间所建的南三所,系皇太子的宫室。西方为阴、为金、为秋,在“生长化收藏”属收,所以工程的西部布置了与“阴”有关的建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