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放在殖民时代也是一样的。不要以为殖民地就一定唯唯诺诺,予取予求,毫无还手之力。
事实上凭着自身实力,拖死超级大国,或者反向薅羊毛,薅光宗主国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众所周知,印度是大英王冠上的明珠,虽然大英的明珠,比某些写手拖欠的更新还多,但是印度绝对是含金量最高,亮度最强的明珠。
为什么会如此呢?
就是从这里赚到的钱多,付出的代价最小!
大英从印度这里赚到了多少呢?
拿数字来说,或许并不能真正反应印度的价值……反正大英靠着从印度掠夺来的财富和人力,敲开了另一个东方大国的国门,并且捞得盆满钵满。
借力打力,属实是让大英玩明白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失去了印度,大英迅速变成了带嘤,没办法,最好的工具人,补血包没了,游戏继续不下去了。
其实这个道理,放在藩国上面,情况更加明显。
毕竟大明的大缺大德,无论如何,跑死一万匹汗血马,也是赶不上大英一根脚指头。所以大明对待藩国,几乎是必定会赔钱的。
强盛的时候,还能花钱买面子,维持朝贡体系,等到财政困难,也只能避之唯恐不及。
这就是历代的现实。
偏偏张希孟提出了对外战略,主张建立起华夏秩序。
他的这一套东西,说出来冠名堂皇,义正词严。
但要真正落实,并不容易。
到目前为止,只有琉球一个。
所幸花云终于从琉球身上拿到了钱,让人看到了希望,不至于当大冤种,不然都会有人怀疑张希孟的能力的。
还是那句话,想要顺利控制藩属,并且榨出油水,还不让地方大乱……非大智大勇,大缺大德者不能为之。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辛旽的出现,让几个人都看到了希望。
首先这个人仰慕张希孟,也主张均分田亩。
这一点就决定了他能成为大明的工具人。
其次,他已经得罪了高丽的权贵,只能靠着大明支持。
这时候在他身上花一点,花不了多少。
就能获得一条忠心耿耿的好犬,以此敲开高丽的大门,简直不要太好!
刘伯温屁股欠了欠,姚广孝的三角眼也瞪圆了,他们几乎就要出言答应。
偏偏张希孟笑道:“高丽还不是正式的藩属,你这次奉王命而来,谈这些,是不是超出了人臣本分?”
辛旽一怔,他万万没有料到,张希孟竟然会这么说!
自己过来,请求大明支持,铲除国内豪强,这肯定不是高丽国王的意思。他超出人臣本分,甚至勾结大明,出卖高丽……这个罪名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
只是张希孟身为大明之臣,能说出这话。
确实让人赞叹,这位鲁王殿下,当真是仁义道德君子,人品无双,天下少有……不愧是让自己五体投地的男人,当真是自己的偶像!
想到这里,辛旽忍不住伏身跪倒,“张相公在上,小僧知道,确实不合时宜。只是高丽百姓太苦了。这些年元朝不断勒索,国中豪强压榨,百姓民不聊生,每年都有上万人被逼致死。恳请张相公,务必以苍生为念,救救高丽百姓吧!小僧恳请相公了!”
说完,辛旽匍匐地上,磕头作响,涕泗横流。
张希孟怔了怔,“辛旽,你有爱惜百姓之心,果然是好的。可事情涉及到两国之间,不是三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你先回馆驿,好好休息。要是想在应天走走看看,也可以安排人满足伱的要求,可以了,你回去吧!”
张希孟直接下了逐客令,让人把辛旽带下去。
回头之际,刘伯温等人就忍不住了,“张相,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拒绝辛旽,莫非张相公有更高妙的办法?”
张希孟哈哈一笑,“伯温先生,我问你,如果咱们给辛旽提供支持,让他去高丽均田,事情会怎么样?”
刘伯温一怔,随即道:“张相,莫非你担心辛旽不可靠?不能吧,我看此人还算志诚!以大明的兵力,还不足以让高丽就范?”
张希孟笑声更大,“伯温先生,我看你是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刻舟求剑?”
张希孟点头,“你以为能在大明做的事情,在高丽也做的!”
“那,哪有什么不一样?我以为均分田亩,乃是天下至理!”
张希孟笑道:“这话虽然不错,但也要考虑情况……高丽国小,纵观历史,他们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历次改朝换代,都是权臣造反。这就说明一件事……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豪强大族之间,更容易结成同盟,他们彼此同气连枝,同进同退。平时他们可以为了权力,争斗不休,头破血流。但真正到了要命的时候,就会迅速联合起来,没有半点犹豫。”
姚广孝怔了怔,哂笑道:“张相所说,倒是有些像朝中诸公啊!”
张希孟摆手,“这话有失偏颇。咱们毕竟国家太大,四面八方,各地人才辈出,彼此之间,看法也都不尽相同,譬如说这一次,李相公就让我刮目相看。相比之下,高丽的士族大户,勾结更紧密,可以施展的空间更少。如果我没有料错,辛旽应该是四面楚歌,阻力巨大,根本推不动,才想办法来大明求援。”
张希孟淡淡道:“如此情形,我们要支持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众人一时愕然,大家伙只见到了好处,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付出,不得不说,张希孟看问题,还真是与众不同。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给予辛旽除帮助之外的一切支持了。
张希孟倒是没有这么说,因为他还想了解一下情况……张希孟让楚琦去请毛贵,看看外务部了解多少。
很快毛贵就来了,并且告诉张希孟,其实早在五年多之前,高丽就已经展开了变法,高丽国王设立田民辨正都监,任命辛旽为判事……就是主持清理田亩,给穷人发放土地。
彼时他们这么干的目标,还是要驱逐红贼,是为了消灭关铎他们。
可惜的是,在高丽根本推不动,没有几年下来,辛旽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奸贼。
为了干掉他,朝臣们丝毫不介意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事情发展到了今天,辛旽跑到大明,请求支持,已经是最后一步棋,如果成功了,一切都好说,如果不成功,只怕他也没法活着回去了。
高丽的情况如此,支持辛旽,能解决问题吗?
就在这时候,竟然有消息从高丽传来……高丽国王已经罢免了辛旽的职位,并且废掉了他使者的身份,另外派遣重臣,前来大明。另外要求立刻将辛旽押回去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