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无语的是,大家伙杀了这么多年,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把中原之地弄得十室九空,死伤无数。
最后还要靠着淮西的人来拯救,羞愧不羞愧啊!
“弟兄们,别打了,赶快回家吧!”
李喜喜不断吼着,就在这时候,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你们都是死人吗?有人敢乱我军心,杀!给我射死他!”
李思齐怒冲冲赶来,厉声大吼。
城头将士一愣,却也不敢不听命令。
有人举起弓箭,朝着李喜喜射去。
虽然是射箭,但是大家伙很默契,要么有气无力,要么歪到西天,李喜喜居然毫发无损。
这下子可把李思齐气坏了,“好啊!你们都要造反啊!”
李思齐一扭头,对着心腹道:“你们动手,把那个胡说八道的东西,给我杀了!”
这帮人立刻领命,他们纷纷张弓,就准备给李喜喜来个乱箭穿身。
可就在这时候,足有数百俘虏,匆匆赶来,他们冲到了李喜喜的身边。
“明军现在华州,并未西进。让我们回来劝说大家伙,投降了吧!”
“是啊!别打了,明军已经承诺了,他们不会滥杀无辜的。”
“放下兵器,可以分到田亩,好好过日子!”
这些俘虏可不都是北伐军的旧部,他们之中,有不少李思齐的手下,大家伙站出来,一起呐喊。
城头之上,人心浮动,大家伙都在琢磨着。
当初他们攻击陕州,连续打了好些日子,不但没有丝毫进展,反而是损兵折将。从那次开始,他们就知道明军的厉害。
最近又不断有各种消息传来,知道明军对待士兵好。
将领不许欺负士兵,兵卒还能读书识字。
一旦投身行伍,全家都跟着光荣。
从河南老家,也不断传来消息。
一份份家书,讲述家乡变化,劝他们弃暗投明。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思齐的部下,也是人心浮动,想法众多……若非如此,李思齐也不会退守凤翔,试图顽抗。
可到了现在,李思齐也拿不准了。
就在这时候,突然李思齐的脚下出现了争吵,随后城门轰然打开,一个中年汉子,从里面跑了出来。
一边跑,一边大吼,“俺要回家!”
李思齐大怒,“射,给我射死他!”
他的心腹正要动手,李武和崔德竟然一起拔出了兵器,对准了李思齐!
“怎么?你们也要造反?”
这俩人互相看了看,竟然齐齐跪倒,“平章,我们知道你体恤将士,求您开恩吧!让大家伙能活着回家!”
此话一出,又有许多人,相继跪倒,失声痛哭。
“平章,我们都想回家啊!”
“你们都,都要回家,我,我李思齐家在何方?”
这位大元陕西平章,双眼泛红,猛地抽出兵器,狠狠劈在城头的砖石上,火星溅起,他竟然厉声嘶吼道:“事已至此,我凭什么听你们的摆布,大不了鱼死网破!拼个玉石俱焚!”
李思齐的怒吼,让他许多亲信都感觉到了悲凉……他们虎踞关中,兵马数万,当个土皇帝,难道不好吗?
凭什么明军杀来,就要投降?
大不了拼一场,指不定谁脑袋朝下?
几乎与此同时,李思齐的副手貊高也率领着一队人马赶来,这些兵马,披坚执锐,以胡骑居多。
他们可不想着回家。
双方大战,几乎一触即发。
此时的李武和崔德,格外冷静,论起来他们的人数毕竟不多,而且李思齐才是三军统帅,火并起来,吃亏的还是他们。
而李思齐此人表现诡异,嘴上说得狠辣决绝,却没有什么动作。由此看来,还有挽回的余地。
说句不好听的,这种贼头还不是待价而沽吗!
既然如此,那就给他想要的价钱。
李武伸手,将兵器扔在地上,随后摘下头盔,匍匐在李思齐面前。
“平章大仁大义,收留我等,未曾诛杀。我等亏欠平章甚多,便是这条命赔给平章,也是补偿不起。论理我等不该反叛平章,只是弟兄们打得太苦了,已经受不了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
“事到如今,我们只有恳请大明,妥善对待平章,保全平章权位,优待平章家人,把一切都安排好,否则的话,他们要是对待平章不客气,我们,我们就跟他们玩命!”
李思齐听到这话,简直想笑,“你们说得好听,得到了大明的官,你们还不弃我而去?我若是没有了兵权,就是砧板上的肉,明军又岂会放过我?事到如今,你要拿我当三岁孩子耍弄吗?”
李武也是一时语塞,他却也不愿放弃,只是不停哀求,崔德也跟着劝说。
与此同时,貊高等人带着兵马,涌上了城头。
一时间几方人马,争吵成一团。
凑巧的是,冯国用的书信,这时候也送来了。
李思齐将书信接在手里,才看了几眼,就太阳穴突起,心中暴怒。
“好啊,他大明正是厉害!还想威胁我!我李思齐兵马十万,身后千里之地,皆归我有,背城一战,破釜沉舟,胜败之数,尚未可知!”
貊高立刻跟着怒吼道:“平章说得对,大丈夫岂可屈居人下!咱们拼了吧!”
李思齐咬了咬牙,又看了看李武和崔德等人。
他突然笑了,“你们想回家,我也不是那种混蛋的东西。但是咱们必须把话说清楚了,明军打得什么算盘,谁也不知道。他想要让我投降,就必须拿出诚意。我也给冯国用一封信,如果敢过来,和我见面,对谈议和事宜。我就相信大明,如果没有,只是拿话骗我,我劝你们一声,也给我放聪明点!”
“明军能骗我,也能骗你们!你们想回家,估计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跟我破釜沉舟,背城一战,或许更有活路!”
不愧是老贼头,李思齐这一手矛盾转移,玩得属实厉害。
李武、崔德,还有许多兵卒无言以对。他们也确实不知道大明的诚意如何,万一回到了家里,被人抓起来,砍了头,那可就是送人头上门了。
这帮人暂时安定下来,貊高等人却是大喜,“平章高见,冯国用必不敢过来,明军虚伪,不攻自破。”
李思齐并未多说什么,但却让人准备房舍,备下美酒佳肴,如果冯国用能来,立刻请进来,双方要好好谈谈。
接连三天过去,李思齐几乎没有睡觉,眼睛熬得通红,整个人憔悴不堪。手下两伙人,泾渭分明,有人主张投降,有人喊打喊杀,针锋相对,几乎到了拔剑相向的地步。
终于,消息传来,是冯国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