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他只好玩假投降的把戏,将火烧到大明身上。

问题是大明能接得住吗?

张士诚花了这么多年,尚且毫无头绪,还要被牵着鼻子走,大明丝毫没有准备,突然插手进去,几乎不用问,出问题是一定的。

纵观整个大明朝,老朱家和苏州为首的东南地区,相处的都不怎么好。

老朱消灭张士诚之后,给苏州加了重税,然后苏州一直流传着张士诚的段子,怀念这位大元忠臣。

其实张士诚对待百姓,又能多好?

与其说怀念张士诚,不如说厌恶朱家天子。

这口怨气一直持续到明末,苏州等地,江南士绅,拖欠税款,收不上来。派锦衣卫下去,被打的抱头鼠窜,躲到茅房里不敢出来。

收不上来钱的大明朝亡了,东南的士绅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

新朝雅政,仁君典范登基之后,追查拖欠税款,探花叶方蔼欠了一文钱,结果竟然被贬官,留下了探花不值一文钱的典故。

从某种角度来看,苏州的问题,能不能妥善处理,甚至会关乎大明王朝的国运。

“主公,张士诚假投降,咱们不妨把假戏做真了,就想办法,妥善接收苏州,赢得苏州上下的民心,彻底粉碎张士诚的图谋!”

朱元璋拧着眉头,“先生说得不错……只是苏州大户各怀心思,张士诚阴险狡诈。千头万绪,乱成一锅粥。苏州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处理好的。纵观朝堂,李善长过于油滑,姚广孝刚猛太过,杨宪心思险诈,至于枫林先生,年纪又大,体力根本上……并无一人能胜任此事。”

朱元璋一路梳理着,确实没有合适的人选,只是张先生为什么眼神有点怪异?

“啊!”

老朱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先生,难道你想去?”

还没等张希孟点头,老朱连连摇头,“不行,绝对不行!先生乃是咱的腹心重臣,如何能让先生以身犯险?宁愿苏州之事稍微拖延,也不能让先生有闪失。”

张希孟微微一笑,“主公关心臣,臣感激涕零。要说以身犯险,也是未必。经过张士诚这么多年丧心病狂的压榨,苏州百姓早就山穷水尽,民不聊生,只要能抓住九成以上的百姓,张士诚的鬼把戏,只能增添笑料而已!”

朱元璋微微吸口气,面色凝重,思索再三,他才道:“先生,就算如此,也不能让你冒险。难道朝中就没有别人吗?郭兴,郑遇春,他们也处理过降兵的事情。”

张希孟笑道:“但是他们不懂商贾之事,不知道苏州百姓想要什么。”

话说到了这份上,老朱也无言以对,确实除了张相,没人能办得来,哪怕他自己都力有未逮。

“罢了……传旨,选派精兵猛将,精细的文官,调集所有人员,全力以赴,保护好先生的安全!”

朱元璋一道旨意,整个大明朝堂都动了起来,从军中抽调人员,在朝中寻找能臣干吏,很快就聚集起来一大批人。

另外老朱又从各处抽调了三万精锐,陆仲亨,唐胜宗,朱亮祖,周德兴,耿君用,李新材,悉数被派给了张希孟。

同时老朱又给张希孟加了左柱国衔,以少师,齐国公身份,巡抚苏州松江……顺便张希孟还刷了个第一巡抚的成就。

所有文臣武将,悉数在镇江聚集,张希孟亲自赶到,面对着所有人,张希孟提出了第一条军规。

“不许进入民宅!这是最最紧要的一条,从一开始,就要表现出与众不同,要把军规刻在骨子里。”

张希孟又道:“今日便有一名士兵在面馆用餐,并没有给钱……十倍罚款,向店家道歉,并且通报全军。日后再犯,百倍惩罚,军法无情!”

张希孟率领着人马,从镇江出发,浩浩荡荡,开向苏州,在张希孟的队伍当中,除了能臣干吏,精兵强将之外,还汇集了不少特殊人才。

包括早就名扬天下,号称第一红贼的曲艺班头吴大头,包括家道中落,著名才女郑允端丈夫施伯仁。另外还有从拱卫司调来的千户官周蕙娘。

张希孟的这一支队伍,不只是文武齐备,还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人才。之所以配的这么齐,一来是苏州情况特殊,不准备充分,根本不敢闯这个龙潭虎穴。另外老朱也是生怕张希孟遭到危险,这才百般小心,不惜血本。

总而言之,能配属的都配属了。

剩下就看张希孟的手段了。

“军纪我已经说了一百遍,也就不废话了。再有就是要保持一颗灵活敏锐的心,我们不是去找茬儿,去杀人放火,而是要理解一座城市,明白运行方式,取长补短。对于那些不合适的东西,要坚决铲除,毫不留情。”

“但我们也要清楚,有些好东西必须保留下来,变为大明向前发展的助力。”

众人对张希孟的话,哪里敢有半点怠慢,哪怕听不太懂,也尽力记在心头,仔细揣摩。毕竟以张相如今的地位,说出来什么都是对的。

如果不对,那也是自己愚钝,没有领会清楚。

平心而论,张希孟很怕这种情况。

明军进城的次数不少,从最初的滁州,到金陵,再到其他城市,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经验丰富了。

区区苏州,又有什么不同?

还真别说,当下的苏州,就是不一样。

哪怕扬州,金陵这种,有着数量众多市民,发达工商业的城市,也和苏州完全不一样。

苏州的纺织作坊不但规模庞大,而且主要向外销售,每年有差不多五十万匹以上的丝绸,出售海外。

其中仅仅是织工,就超过三万人。另外绣花,印染,贩售,船只,票号……整个产业链下来,牵涉的人数,何止十万!

毫不夸张讲,苏州可以算是对外联系最密切的城市了。

造成这个情况也跟大明有关系。

从很早开始,朱元璋就排斥海外贸易,他恨不得把每一块田都种上粮食,要什么商人,都是农夫不香吗?

幸好有张希孟在,制止了老朱疯狂的打算。

不过张希孟也承认老朱的想法又可取之处。

因此大明虽然有专门的市舶司,但是却限制对外贸易数量。而且大明对外又严格控制价格,胡商想要见缝插针,买点便宜货,那是想也不要想。

大明不干的事情,苏州这边都接下来了,作坊疯狂扩张,大肆改种桑树,哪怕张士诚也知道粮食重要,却是阻止不了改稻为桑的进程。

豪族大户主导之下的苏州,变得越发逐利,什么都要算计好处多少。

有人觉得很难斗得过大明,所以应该纳土归降,成为大明子民,免得兵连祸结。可也有人坚决认为一旦落到了大明手里,好日子就没了,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拼了这条命,保住现有的成果。

以张希孟的耳聪目明,自然是了解了不少。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7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7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