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跟高丽有什么关系,他还是想不明白。
“张相,卑职,卑职只有浅薄见识,肤浅得很,卑职以为远亲不如近邻,两国打交道,贵在交心。大明是上国,应该以仁义待之,高丽必定能幡然悔悟,不再追随大元,从此之后,一心做大明的属国。”…
张希孟低沉着脸,突然又道:“那你说说看,咱们该怎么以仁义待之,你有什么确当的想法?”
钱用壬微微迟疑,还是说了,“张相,高丽那边希望朝廷能帮着他们做三件事……其一,是驱逐元兵,让他们能够休养生息。其二是得到大明册封,名正言顺。其三,是想请大明出兵,帮着他们赶走流寇,安宁北方疆界。”
张希孟幽幽道:“这么说,你觉得这三条都能答应了?”
“卑职,卑职以为,似乎可以商议,譬如赶走元……”钱用壬嗫嚅着说道,可再看张希孟,却是眉头立起,吓得钱用壬直接跪在了地上。
“张相,卑职愚钝,卑职什么都不懂。还请张相宽宥。”说完,他趴在地上,拼命磕头。
张希孟确实是怒气未息,他倒不是针对钱用壬个人,毕竟以如今张希孟的地位,想让他失态,还真挺难的。
让他受不了的是这帮蠢材的心态,你们的脑子塞了什么?
怎么尽是这些脑残的主意!
“钱用壬,我问你,如果是汉朝,面对蛮夷挑衅,该怎么办?”
钱用壬一愣,他是正儿八经读过书的,虽远必诛的话,自然也清楚。
而且通常情况下,轮不到蛮夷挑衅大汉,以汉朝的作风,通常都是派个使臣过去,然后这个使臣疯狂挑衅,在敌国的底限上,反复横跳,抽冷子给敌国一个狠的,如果做成了,自然是名扬天下。
如果做不成,甚至被敌国抓起来,给杀了……那就更好了,蓄势待发的大汉军团会告诉你,擅杀汉使的下场。
强汉如此,盛唐也不遑多让,一人灭一国,就是大唐干出来的,最夸张的是这位立下这么大功劳,还没怎么得到重赏,毕竟灭国而已,小事一桩,哪个大唐将领,不灭几个国家,也配称得上名将?
所以说真不是要乳宋,实在是他们干的事情太拉胯了。
灭国什么的不用想了,出使一趟,只加了几十万两岁币,都能当成英雄,大吹特吹。这要是让曹丞相得到大宋的卧龙凤雏,估计千年之后,也不会有人知道赤壁之败了。
唐宋,完全是两个世界,处理事情的方式,截然不同,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天差地别。
汉唐想的是不服就打到你服气为止,赵宋之后,就是不管你服不服,我的钱都会给到位,然后我就对内宣称四夷臣服,反正不管外面人信不信,他们自己信就够了。
“钱用壬,你知道元廷的皇后是谁不?”
“是,是高丽女子,奇氏!”
“那好,当下在元廷宫里,胡作非为,祸乱朝纲的阉竖是谁?”
“是,朴不花,也,也是高丽的太监。”
钱用壬额头冒汗,磕头作响。
“张相在上,卑职湖涂,卑职不过是胡说八道,对待蛮夷,务必要以武力慑服人心,兴兵讨伐,不能客气……现在,现在就派兵,派兵啊!”
“呸!”张希孟冷哼道:“派兵?你出钱吗?”
钱用壬愣住了,不派兵啊?
那,那该如何是好?
张希孟沉声道:“我已经和毛贵商议过了,从山东红巾中,挑选出一批人,前往高丽,协助关铎。你既然和高丽使者打过交道,你就把他叫来,让他亲眼看着。再问问他,从今往后,高丽何去何从!”
钱用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是又让自己管事了。连忙点头,“请张相放心,卑职一定让高丽人知道咱大明的厉害!”
张希孟扶着太阳穴,脑壳很疼很疼。
钱用壬虽然很蠢,但是他很听话,尤其是当他一心讨好张希孟的时候,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对待高丽,绝不会客气。
可问题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应该对待蛮夷怀柔,或者说他们觉得,只要对待别的国家好,就能换来同等回报?
这种想法毫无疑问是可笑的,可偏偏又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
如果不弄清楚缘由,彻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会很麻烦的。
毕竟当下靠着他,靠着老朱坐镇,下面人还不敢反驳,只会乖乖做事,但光靠着个人肯定不行的,多强大的个人,都会有扛不住的那一天。
唯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共识,得到足够的支持,兴许才有希望。
只是要怎么讲,才能把这事情说明白呢?
张希孟又开始了搜肠刮肚……他觉得自己需要干的事情非常非常多,除了物理化学之外,还要关注外交,要努力写书,要教育培养人才,改变天下人的脑壳,灌注进去全新的思想。
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就在张希孟思索的时候,有人登门了。
“张相,没有打扰吧?”毛贵战战兢兢地问道。
张希孟看到了他,忍不住一笑,“毛将军,你有什么事?莫不是学业的事情?我看你通过了考试啊!”
毛贵的脸很黑,也很尴尬,“张相,在下确实通过了考试,只是,只是我家三个小子,考得都比我好。”
“那,那不是好事吗!”张希孟不解道:“父子同考,全部通过,三個儿子,青出于蓝。我说毛将军,该你请客,我要吃席啊!”
毛贵哭了,“张相,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家那三个小子跟我说……他们跟我说,让我努力点,万一在学堂还落到后面,可就不好了,会让他们觉得很丢脸。”
张希孟翻了翻眼皮,突然笑道:“毛将军,我恐怕你不是在意这几句话,而是在乎这几句话会真的应验吧?”
瞬间,毛贵老脸涨红,无言以对。
要是小孩子调皮,说两句过分的话,毛贵不会在意,他对孩子还是很有耐心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几个小兔崽子,说的话很可能会变成真的。
毕竟三十不学艺,毛贵这个年纪,已经不适合当小镇做题家了。他能通过考试,纯粹是经验所致。
如果继续学下去,毛贵觉得自己未必能进步多少,倒是几个兔崽子,会突飞猛进。
到时候很可能出现他这个当爹的,要让孩子给他补课。
或者干脆他不合格,留级了,儿子们在他前面毕业……要是那样的话,毛贵觉得自己可以死了算了。
这日子没法活了,他是怎么想的,竟然要来读书?
读书也就罢了,不该让那三个兔崽子也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