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哼!”朱元璋冷笑道:“事关重大,不容易拿出结论!好啊,咱给礼部出个主意,就把济民学堂的章程拿出来,按照济民学堂的方略,在山东办一个复旦学堂。现在就让户部出钱,不够的话,咱从内帑出钱,从翰林院找先生……咱就不明白,这事情有什么不好办的?”

朱元璋怒视着李善长,声音冰冷,“先生,你不会敷衍搪塞咱吧?这里面莫非有什么事情,或者是难言之隐?”

李善长脸色惨白,汗珠都冒了出来。

“上位明鉴,臣确实没有别的意思,更不敢犯欺君大罪,此事臣立刻就去询问,三日之内,必定给上位一个交代。”

李善长伏地良久,朱元璋终于点头,“那咱就再等三天。”

李善长爬起来,正要下去。

朱元璋却道:“把地上的茶拿起来,喝了!”

李善长微微一怔,心中悲喜交加,上位还是让自己喝他的茶的,李善长慌忙一口喝干,好在已经不那么烫了,不然老李可就惨了。

他慌里慌张,返回中书省,立刻召集官吏,商讨此事。

朱元璋却是眉头紧皱,面色阴沉,足足思忖好久,才起身返回后宫,见到了马皇后,太子朱标也在。

在朱标的怀里,抱着一个大胖小子,见老朱进来,竟也不怕,而是伸出两个肉嘟嘟的小手求抱抱。

老朱总算露出了一点笑意,抱起了朱棣,原地转了几圈,又捏了捏他的脸蛋,这才心满意足,让朱标带着弟弟们下去。

只剩下这两口子,朱元璋的脸色很快暗淡下来。

“妹子,你说,这几个月,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一个小小的礼部,怎么就敢拖着不办,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皇后轻叹口气,“重八,你问我,我一个妇道人家,也说不清楚。可我知道现在礼部说了算的是钱用壬。”

“钱用壬?他,他不是协助张先生筹建济民学堂有功,才被提拔到了礼部。前些时候,李习有病,他负责礼部庶政……按理说他是张先生提拔的人,不该和张先生作对啊?”

马皇后轻轻一叹,“这里面的关键我不知道,但我清楚,张先生绝非结党营私之人,他没有私党!”

朱元璋皱着眉头,沉吟道:“先生的人品咱自然是信得过的,可若是钱用壬在里面搅合,似乎,似乎李善长也未必就是处心积虑啊!”

马皇后突然呵呵一笑,“重八,你说一个中书左丞相,面对一个礼部的侍郎,竟然缩手缩脚,这事情是不是有点奇怪?”

朱元璋再度怔住……继而沉吟思忖起来。这个破事却是水深得很。可能是李善长忌惮张希孟,就不敢动钱用壬,也可能是李善长故意示弱,给张希孟挖了个坑。

可是钱用壬的态度,也着实令人猜不透,他为什么甘心冒着得罪所有人的危险,一定要阻止复旦学堂?

这一座学堂,又会有多大的影响?值得这么拼命?

朱元璋百转千回,不住思量。

虽然朱元璋一时还想不通,但是毫无疑问,随着地盘扩大,朝局越来越复杂,人们的想法也越来越多,想要掌握住朝局动向,也就越来越难了。

三天时间,可不算长,李善长不得不争分夺秒,抓紧一切时间,他干脆把礼部和宋濂等人叫在了一起,让他们当面对质。

钱用壬是元廷的进士,后来归附了大明,在办学当中,很是用心,这才跻身高位。

如今面对着宋濂等人,他丝毫不怯场。

“既然宋学士一定要问,仆以为复旦这两个字就不合适。”

“为什么?这是张相定的!”宋濂质问道。

钱用壬沉着脸道:“济民学堂,取救济斯民之意,又建在昔日天下第一书院之上,已经是天下仰望。如今又要利用孔府,筹建复旦学堂,究竟谁先谁后?”

宋濂觉得荒唐,立刻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钱用壬却道:“宋学士,你太书生了,济民学堂,秉承张相之学,天下仰望,官学独尊,不可轻易动摇!便是面对张相,我也是这话。”

宋濂立刻驳斥道:“张相在筹建复旦学堂的奏疏上,就讲了孔夫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我看你是曲解张相的意思!”

两个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李善长渐渐的嘴角露出笑意,“你们争执不休,是不是要请张相给个公断?”

宋濂和钱用壬的争吵虎头蛇尾,朱元璋给了三天时间,李善长去上奏了一次,竟然也没有了下文。

别说自大明立国以来,从朱氏集团成立到现在,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朝野噤声,人心惶惶。

哪怕是决心北伐,也没有这样过。

一个小小的复旦学堂,何至于如此?

朱元璋闷闷不乐,马皇后忧心忡忡,庞大的压力,凝重的气氛,甚至能影响到太子朱标。很难得在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朱标没有跑去玩耍,而是留下来,以探究的眼神,盯着宋濂。

“殿下,你,你还是太小了,这些事情用不着知道的。”宋濂为难道。

朱标鼓着腮帮,气呼呼道:“那,那宋学士让我做个不孝之人吗?”

宋濂大惊,“何至于此?”

“父皇和母后都生气了,先生尚在山东,结果也被人嚼舌头根子,我还糊里糊涂,什么都不懂,不是不孝是什么?”

“有人敢说张相?”宋濂吃惊不小,忙俯身问道:“殿下,你可不能胡说啊!”

“我没有胡说,就是有人议论,说,说张相到底是济南人,要造福桑梓哩!我,我听得出来,他们是嘲讽先生。”

“啊!”

宋濂轻呼一声,整个人都恍惚了。他拉了把椅子坐下,深锁的眉头,紧握的拳头,透露了宋濂纠结的内心。

良久他才对朱标道:“殿下可是赞同张相主张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朱标点头,“这,这也是父皇倡导的,谁不知道?”

宋濂苦笑道:“只怕有人就不知道,这事情牵涉南北,关乎新旧……蒙古人未去,内里就先起了门户地域之见,往后的朝局,波谲云诡,难以言说。我这個人确实是书生了些,我就是想不明白,大家伙一起复兴中华,难道不好吗?为什么要区分你我,迫不及待斗个你死我活啊!”

宋濂唉声叹气,万分纠结痛苦。

因为从设立复旦学堂的提议拿出来,宋濂就以为在山东办个学堂,大兴教化,培养人才,收拾人心,警示后人……怎么看都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甚至他都想去教书,争取桃李齐芳,名扬后世。

可宋濂万万没有料到,另外一些人算得根本不是这个账。

如今济民学堂设在了江西,人口众多,学风鼎盛,加上赣江航路畅通,财货云集,济民学堂能教导出来的学生,质量过人。

已经开始在各个地方的科举爆发出优势了。

按照这个态势下去,朝士半江西,也不会太远。

在当下,偏偏要在山东设立复旦学堂,而且还把规格拉到了这么高的地位,如何不让一些人惶恐不安。

礼部那边,迟迟不愿意答应,似乎也就情有可原了。

只是有些事情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双方一旦开始争斗,只怕连张相都没法全身而退。

不说别的,首先就给张希孟贴了个标签,你是山东人,你要偏向自己的家乡。

好家伙,这个帽子够大了。

如果以出身而论,朱元璋是濠州人,朝中那么多将领都是淮西人,是不是先要在濠州设立个学堂?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6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6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