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俩人凑在一起之后,能把婚宴请帖当成工具……焚琴煮鹤,一点都不浪漫。
“大哥,你真打算这么干啊?婚姻大事,沾染了铜臭,不好的。”朱英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工作。
张希孟呵呵一笑,“什么铜臭?你就不会换个思路。”
“怎么换思路?”
“我和你嫂子,互相成全,互相协助,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共同完成一项事业……夫妻同心同德,难道这不比什么举案齐眉更了不起吗?”
张希孟丝毫不理会朱英的目瞪口呆,反而侃侃而谈道:“妻子很重要,是一辈子的事。但婚姻再怎么重要,也最多占三成,剩下的七成,还要看事业。毕竟事业才是生存保证。是穿衣吃饭的大事……小屁孩,等你到我这个岁数,也就明白了。什么梁山伯祝英台,焦仲卿刘兰芝……一个个情情爱爱的,生生死死,都是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怎么说呢,有人讲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现在看,人生得一志同道合之人,足矣!”张希孟笑呵呵道:“怎么样,小家伙,受到教育没有?知道以后怎么找夫人不?”
朱英绷着脸,闷着头,嘟囔道:“我倒是没想这么多,但大哥啊,你也别费力气教训我了。我都快有儿子了,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张希孟怔了怔,突然惊得站起来,“小兔崽子,你说什么?你,你还没有明媒正娶啊!”张希孟怒极,挥手就要打朱英。
朱英吓得一边跑,一边喊冤。
“还都是怪你!拖了这么多年。当兄弟的怎么好跑到你前面去?我干娘都给我安排好了,去岭南的时候,特意安排了两个通房的丫鬟照顾我,谁知道一下子就成了……我管你叫大哥,你儿子可要叫我儿子大哥呢!”
“呸!”张希孟快步追过来,“臭小子,我可告诉你,什么通房大丫鬟这套东西,我早晚都给废了,你给我老老实实娶妻生子,不许你随便乱来。不然我打你屁股开花!”
朱英倒也不怕,“有本事你去找我干爹干娘吧!只要他们同意了,我什么都好说!”
“还敢拿主公吓唬我?我非打烂你的屁股不可!”
这哥俩围着院子乱跑,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当真是兄友弟恭的表率……
张希孟和江楠定亲的消息,不胫而走。
从开封到金陵,从岭南到辽东,你的婚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在杭州等地的胡商都知道了,大明的宰相要成亲了。
宰相成亲,怎么闹得比皇帝还热闹啊?
这有什么稀罕的?
没听说吗?
在大元朝,皇帝没多大权柄,都是被宰相挟持,权臣辈出,人均董丞相。
只是没有想到,大明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就这样,每天都有许多有关大明的消息,似是而非,往海外送去……大元朝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
四大汗国,幅员辽阔,东西方第一次真正联系在了一起。
数量众多的夷商不远万里,来到了东方……新航路开辟,世界才连成一体,貌似这是许多人根深蒂固,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在新航路之前的旧航路,又是什么呢?
就是从地中海,到印度洋,再经过南海,到达东方。
这一条海上丝路,早就存在了。
虽然称不上全球化,但是“半球化”绝对是绰绰有余。
而主导半球化的力量,正是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等物产。
如今大元衰败,陷入混乱,大明随之而起。
整个商贸格局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洗牌,海外夷商,也包括这些夷商的国度,如何能视若无睹?
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希孟的主持下,大明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海禁措施,而是维持了对外贸易。
只不过在数量,价格上面,做出了严格的控制。
有趣的是,处于对大明物产的追逐,各国疯狂想要了解大明的状况……结果竟然催生了一批专门向海外传递消息的人。
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整天在茶馆里,把大明的报纸,朝野的消息,还有各种书籍,翻译成对方的文字,然后伴随着商船,送去海外。
按理说这是促进交流的好事情,可问题是初次交流,了解不深,语言也很不规范……大明这边说宫里有几个青铜的猴子,翻译过去就是大明炼铜用猴子。
然后某地的猴子就遭劫了,被炼金术师抓起来,扔到坩埚里,大明能炼出铜,他们就能整出黄金来!
好家伙,这都能卷起来。
不过你要看看马可波罗游记,那个荒唐程度也好不到哪里去。
大明这边的人员,也不管翻译多烂,反正突出一个,量大管饱,反正我们是按字数收钱,等你们发觉不对劲儿,再来找我们算账,那都不知道多少年之后了。
老子早就挣够钱,去应天买房子了。
像张希孟婚礼这种大事情,那更是被人添油加醋,愣是编了好几十本书……伴随着这些消息不断往往西传播,不断扭曲变形,不断和各地的风俗结合,竟然硬生生弄出了一百八十样礼节出来。
这边说张相公志行高洁,到了那边,就弄了一身白衣,这边说要向庙里祈福保佑,那边就说要在教堂里,请神父证婚……
随着大明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竟然真的改变了世界。
大约就是你足够强,哪怕空气里都飘荡着香甜。
这些后续影响,余波荡漾,尚且需要时间……但是身在应天的李善长,忙得头晕眼花,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看了看从开封传来的消息,他上半夜高兴的睡不着觉。
张希孟娶了江楠,虽说别的影响不大,没有人会怀疑什么,但是夫妻同为高官,丈夫要想担任左相,估计是不行了。
也就是说,自己的地位还是稳固的,用不着担心。
可到了下半夜,李善长又气得从床上爬起来,唉声叹气,欲哭无泪。
多少名臣都是倒霉在家人身上,受了妻儿牵连……结果张希孟找了个比他还难收买的夫人。
好家伙,彻底无懈可击了。
“楚霸王何等英雄了得,尚且割舍不下一个虞美人!李隆基在得到杨贵妃之前,那也是一代明君圣主。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我,我就在等着呢!结果也落空了,难不成要把功夫放在张希孟的儿子身上?那,那我估计都成了一把白骨了。”
李善长满心凄凉,他是一直没断了跟张希孟掰手腕的心思,但是他很清楚,正面冲突,那是半点胜算都没有,只能从身边人下手。
而张希孟唯一在乎的身边人就是朱英,这小子也确实跳脱,但很可惜,你要动朱英,不用张希孟出手,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能教你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