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我们肯定首义之功,敬重北伐壮举。但是我们依旧要说,首义王忘记了最最根本的百姓,所以,这个碑座选择了黑色石头。黑白二色,也是我们对首义王刘福通的全面评价。”

张希孟停了下来,但是人群当中的议论却是不绝于耳。

刚刚张希孟盛赞刘福通,得到了那些旧部的欢喜。

可再听这些话,却是句句扎心,甚至说比污蔑为贼,还要凶狠三分,黑白石碑,除了肯定之外,更有严厉的斥责。

甚至可以说随着时间流逝,张希孟所讲的东西,就会成为人们对刘福通的盖棺定论。

死者为大,这么说是不是有失厚道啊?

那些韩宋旧部的脸色都不是那么好看,刚刚磕头拜谢,现在发现谢错人了,还挺尴尬的!

就在这时候,刘六竟然再次跪倒,磕头作响。

“张相公允,我兄长有功有过,在他死前,就痛下杀手,诛杀残害百姓,作威作福的无耻官绅!正是他反躬自省的结果……只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被这些畜生蒙蔽太久了,在他治下,民生凋敝,难辞其咎。也正因为如此,兄长才会惭愧自刎。”

“如今以黑白石碑,立在兄长墓前,他在天之灵,也会仔细思量……草民拜谢张相,用心良苦!”

“拜谢张相,用心良苦!”

刘六已经是韩宋旧人之首,他的表态终于引来了许多人的支持。

纵观全场,最尴尬的莫过于那些从山东千里迢迢赶来的大宋忠良了。

他们一直在宣扬刘福通最后发疯了,屠戮忠良,杀害义士,罪孽滔天,罄竹难书。甚至因此还要诛杀小明王,替死去的人招魂。

结果刘六一番话,一发入魂,直接把他们的脸面撕扯下来……造成民生凋敝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一群人模狗样的士大夫。

接下来会怎么处置他们,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别人都是心服口服,跪在了地上。

唯独他们,被吓得双腿发软,烂泥一般,瘫在了地上。

不过此时张希孟没有心思管他们这些小虾米,因为今天要立的石碑不止刘福通的这一块。

一驾同样规制的马车,上面也有一块石碑,在石碑上有三个字:贾鲁河!

这块石碑的碑座,用的同样是白色的石头,和刘福通的墓地,遥遥相对。

这一次说话的人不是张希孟,而是朱元璋,他迈步走到了贾鲁面前。

“老先生治水之功,功在千古,以此命名这条河,当之无愧!”

贾鲁虽然知道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条河,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竟然会是如此大的阵仗。而且红巾起义,就是因为开河变钞闹起来的。

如今终于有人给他正名了。

“老臣,叩谢天恩!”贾鲁重重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贾鲁治河的争议,一直绵延了十年……在元朝方面,由于贾鲁投降了大明,成了逆贼,他干什么都是错的,就连修河也是贾鲁居心叵测,怂恿皇帝,败坏大元,掏空国库。

韩宋等义军更不必说,开河变钞祸根源,早就传得人人皆知。

唯独在大明,在老朱的手下,从一开始,就是肯定治河的。

而且张希孟还几次谈过这事,讲过黄河问题的根源,包括千百年来的泥沙积累,宋朝的三次回河,靖康之耻,掘断黄河……此后金朝,元朝,全都面临水患。

可以说是赵宋拉了泡屎,臭了后世几百年。

面对这个局面,不治河是不行的。

但是想要彻底治理黄河,耗费又是相当惊人的。

贾鲁颤颤哆嗦,从地上爬起来,躬身对朱元璋道:“陛下称赞老臣治河之功……但老臣也不敢贪天功为己有,更何况当初治河,确系靡费巨万,不可胜计。其中动用士兵二万,民夫十五万,木桩大约2万7千根,榆柳杂梢66万6千根,蒲苇杂草733万5千余束,竹竿62万5千根,碎石2千船,绳索5万7千根……所沉大船127艘,其余苇席、竹蔑、铁线、铁锚、大针等等物资不计其数,总计用去中统钞184万5千6百30锭。”

贾鲁念着这一串不知道在心中过了多少遍的数字,这是他的功绩,也是他的无奈。

“陛下,纵观历代,如此大举治水,也不多见……大元强征民夫,苦役百姓。老臣四月治河,五月便激起民变。这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老臣着实心中有愧,愧对那些累死在河上的民夫,愧对天下苍生。十年征战,中原之地,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如今以老臣命名此河,滔滔河水,如何能洗刷老臣身上的罪过啊!”

贾鲁这番话,披肝沥胆,剖心见骨,也确实是无奈。

朱元璋想劝说贾鲁,却没什么合适的词,只能再看张希孟。

“贾公,秦修长城,恩泽后世,炀帝修河,后世仰德……但凡大工程,大举动,往往是过在当代,功在千秋。这也是历代常有的事情,不过我以为咱们大明有办法打破这个轮回,让治河变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家国两便,军民得利,上上下下,笑逐颜开。”

贾鲁猛地抬头,惊问道:“张相,你可有什么高见?”

张希孟笑道:“高见谈不上,归结起来,就是一条,谁治河谁得利。”

“怎么讲?”

张希孟笑道:“从今往后,朝中要拨出一笔专款,拿出粮食物料,用来治河。而黄河周围的百姓,包括山东,两淮,这么庞大的黄泛区……谁平整了水塘,变成良田,这块地就要属于谁。谁种了树木,整治了黄沙,这些林木长大了,就要谁来受益。如果一些区域,适合养鱼,就要鼓励百姓养鱼,能够放牧,也可以多养牛羊。”

“历代治河,都有一问题,开支由朝廷出,负担百姓扛,但是对于收益却没有清楚的规划。甚至干脆点说,就是往里面扔钱,百姓能不能得到好处不说,首先肯定受害,出工出力,累死累活,耽误农时,妻离子散……把利国利民的工程,弄成了这样,也难怪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而我们大明治河,要和历代全然不同……这也是我最近撰写均田新法的心得体会。我们唯有和百姓站在一起,依靠百姓的力量,替百姓着想,让百姓受益,才能真正治理好黄河水患。”

明臣》小说在线阅读_第6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七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臣第6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