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这边,朱元璋也定下了策略,切断察罕北逃的道路,逼迫他在怀庆一带决一死战,最大限度,消灭这一支最强大的元军主力。
北方的地形虽然平坦开阔,但是可供行军的大路也就那么几条而已。
最西边,是走潼关,然后从风陵渡进入山西,沿着汾水一路北上冀宁(太原),但是很可惜的是在开战之初,孛罗帖木儿就抢占了冀宁,而且至关重要的陕州又不在察罕手里,连带着退入关中也是不可能的。
把视线放到东边,大都的元军还可以走真定,邯郸、磁州一线,支援察罕,配合北撤……但这条路线依旧问题多多,且不说大都有没有援兵,光是这条路的终点卫辉,就已经被朱元璋捏在了手里。
所以对察罕来说,其实只剩下一条路,就是走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退到晋城,然后继续北撤上党,然后依靠太行山防御明军。
这也是在陕州无法突破,全军无法退入关中的情况下,最好的一条路。
或者可以说,真是因为这条路的存在,察罕才有恃无恐,没有立刻撤退。
而朱元璋针对这一态势,命令毛贵抢占邯郸,断了元大都方向,可能的救兵,策应大战。
真正的紧要任务落在了胡大海身上,他率领所部兵马,走白陉口,抢先杀入山西,抢占上党,断了察罕的归路。
只要目标达成,察罕就成了瓮中之鳖,待宰的羔羊。
几十万元军,土崩瓦解,就在眼前!
只不过胡大海久在南方打仗,对于北方的地形也不甚熟悉,能不能完成这项任务,老朱也没有万全的把握。
毫无疑问,属于门下舍人的蓝玉站了出来。
随着他一起站出来的还有两百名韩宋老兵。
“胡大都督,让我给你带路吧!”
伏笔多年一招暗棋,终于派上了用场。
蓝玉的脸膛泛红,他终于能脱下那身文官的衣服,穿上铠甲,披上战袍,手里提着长刀,挎着弓箭……在这一刻,蓝玉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活了过来。
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该做的事情!
那身文官官服,着实束缚住了他,蓝玉简直是给撕碎了,扔在泥潭里,和过去彻底告别!
只是在他稍微萌生念头的时候,又赶快压下去,这件衣服还挺重要的,可不能扔。
“给我收好了,绝对不许损坏。”
“为什么?难道还要穿回去不成?”
蓝玉把眼睛一瞪,“你懂什么,有这身衣服在,就说明俺文武全才。是班定远一般的人物……还有啊,等过几年,俺有了儿子,还是要送去张相那边,求他帮忙教导。文官也不错……他爹出将,儿子入相……也算是一段佳话了!哈哈哈哈!”
蓝玉仰头大笑,跟个傻子差不多。
带着满腔美好的畅想,蓝玉引领着胡大海向着白陉口而去。
原本胡大海所部有五万人之多,是全军的预备队。
但是长途奔袭这种事情,人太多了不行。
因此胡大海只带走了两万人。
剩下的三万依旧在朱元璋手里,作为全军总预备队。
而此刻的老朱,早已经把织针扔到了一边……取出了铠甲,亲自擦拭,一片一片的甲叶,格外小心仔细,就仿佛对待什么珍宝似的。
在甲胄旁边,还有一柄长刀,一杆利斧,一张大弓,外加两壶重箭。
朱元璋一样一样检查,不错过任何细节,直到没有任何疏漏,这才笑了笑,招呼侍卫过来,帮着他把铠甲披上。
老朱穿上之后,活动了一下胳膊腿,发现并没有什么不妥,系上腰带,也没有什么变化。
身形保持不错,哪怕好几年没有真正上战场冲杀,也没有发福懈怠。
朱元璋忍不住笑道:“先生,当初刘备感叹髀肉复生,不复昔日勇武。如今咱虽然自从登上吴王位置以来,就不曾真正冲殺。但依旧矫健,你说说,咱比刘备如何?”
张希孟心说你这不是摆明了让我拍马屁吗?
“臣不知刘备如何,但臣知道,陈友谅和张士诚并非孙权,察罕帖木儿也不是曹操!”
在旁边的郭英听到这话,差点笑出来。
先生就是先生,还真是不给上位面子,你觉得自己比刘备厉害多了,可问题是刘备面对的孙权曹操也是狠人啊!
假如让刘备出身在元末,面对陈友谅、张士诚、察罕帖木儿,没准人家真的复兴汉室,还于旧都了呢!
所以说啊,一个人能有多高的成就,不光要看自己,还要看对手。
很有道理!
郭英不停点头,朱元璋看在眼里,简直想给郭英一脚。
蠢才,咱是要和刘备比吗?
咱有那么无聊嗎?
朱元璋重重吸口气,干脆挑明了算了。
“先生,此番和察罕决战,咱要亲自临阵讨敌,和他一决雌雄!”
张希孟早就知道了老朱的心思,才故意没顺着他说……结果还是没拦住。
“主公,戰场争雄,那是徐达和常遇春的事情,察罕帖木儿也不过是韩信彭越之流,主公何必跟他较劲儿呢?”
朱元璋笑了,“先生,你现在也学着那帮文臣,要限制咱的举动了?”
张希孟无奈道:“當初兵不过万人,主公亲力亲为,在战场冲杀,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今主公贵为一国之君,如何能轻易上战场?”
朱元璋沉吟少许,就苦笑道:“是啊,错过了这一次,咱就更没法亲自上阵了……先生,别拦着了,咱胸中还有一腔热血,这是咱大明最紧要的一战,咱不亲自上阵,放心不下啊!”
朱元璋的打仗本事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登基称帝之后,朱元璋还真没临阵讨敌。但神奇的是,大明数次北伐,都是朱元璋一手制定的方略,属于远程微操了。
但微操和微操的差距,比起人和狗的差距都大。
真实的微操,光复燕云,直到北海,覆灭元廷……虚假的微操,一张阵图,屁股中箭,驴车漂移。
事实上在起兵初期,朱元璋不光亲自上阵砍杀,而且还一手带出了徐达诸将,保守估计,朱元璋的指挥能力,也不会比徐达差。
在当世,绝对是一流中的一流。
胡大海留给了朱元璋三万精锐,朱元璋手上还有五千护卫,以及部分御前的大汉将军,差不多六千人,外加两千御前骑兵。
这就是老朱的直属兵力。
和太平年间的御前护卫,大汉将军不同……那都是挑选身长面大,相貌威严的,外表重于内在。
可现在能入选御前护卫,哪个不是历经多次战斗,从尸山血海爬出来,还要绝对忠诚可靠,才能入选其中。
毫不夸张讲,朱元璋手上捏着最终决定战局的力量……而身为天子,关键时刻,亲自冲杀,又能极大鼓舞士气,一举定乾坤!